Lizhili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zhilin

博文

我当年的高考作文

已有 2282 次阅读 2025-6-20 11:43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我当年的高考作文

 

一年一度的高考热度已经过去,学生和家长们都在等待分数揭晓。高考那几天,什么男老师穿旗袍、家长举葵花送考之类的新闻不绝于耳。高考作文题一公布,科学网上有多个老师依题作文,今年还都加一个AI评判,热热闹闹。我却从来不敢赶这热闹。

原因是我不会写高考作文。我1981年参加高考,全国卷,题目是“毁树容易种树难”。我老家在小兴安岭边缘,小兴安岭当年有许多原始森林,以出产红松著名,是写进中学地理书的。但小兴安岭从日据的满洲国时期开始采伐,到1980年代经四十余年采伐,我家所在的铁力林业局的山上尽管还在采伐,但有经济采伐价值的山已经不多,明眼人都知道,用不了十年一定会无树可伐。我算是早知世事,在中学时已经知道这种隐忧。当然,到了1990年代,铁力林业局果然无树可伐,经过工人推迟发工资、不发工资、下岗等等阵痛最后转入营林。

回到高考,我一见这题目,马上就想到了铁力林业局的现实问题:几百年长成的原始森林,几十年就砍伐殆尽了,不正是“毁树容易种树难”吗?600-800字的作文,有了这现实的例子,半个多小时就做完了。

我当年语文学得还行,时不常还能考个全校第一(当年我校是全县唯一的伊春地区重点校,所以全校第一基本上等于全县第一),可一直觉得不会写作文。高考的语文,基础知识占60分,作文占40分。和同学们相比,当年我算读书较多的,只要能到手的书,不管是什么书,都囫囵吞枣地读下来,甚至给别人讲故事换书看,因为当年好书也是稀缺资源。有了读书培养的语感和积累的字词垫底儿,基础知识对我来说很容易,大概半个多小时就做完了。作文嘛,似乎也半个多小时做完了。因为觉得题目容易,思路流畅,写完很快。写完了,查字数,觉得字数不多,又加了一段。说是半个多小时做完,这时间只是估计的。因为没有表,并不知道确切的时间。因为不知道确切时间,怕作文写不完,所以没打草稿,直接在卷子上写。所有的题都做完了,检查了两遍,还有大把时间没事儿干,看看后面文科的考题还有一段附加题,是一段古文翻译,我也写了。卷面上明明写着理科生附加题不给分,但一是因为没事儿干,二是也存个小心思,我连文科附加题都会做,如果给阅卷老师一个好印象,兴许侥幸能有点印象分呢。却全然不知高考阅卷是平行阅卷,每个老师不是阅全卷,每个老师只负责一道题,在卷子最后的附加题,理科阅卷的老师根本不会有人看。

语文是高考第一科。待考完最后一科,妈妈和我说我的作文写跑题了。原来老师和家长早已讨论过作文题了,觉得应该是写人才培养不容易,而毁掉人才很容易。因为担心影响我后面考试的情绪,尽管妈妈早认为我跑题,却直到全考完才告诉我。全国卷,出题人的出发点当然不是铁力林业局或小兴安岭伊春林区的采伐和营林的矛盾了,所以大多数的人应该都能写到人才培养,我的作文显得很另类。按评分标准,我的作文题材应该没什么毛病,但因为另类,写不到出题人期望的点就是大缺陷,很难讨阅卷人的喜欢。至于中心明确、语句通顺、表达清楚,这点基本功我还是有的,否则我也不能考出全校第一。由于没打草稿,还后加一段,作文大逻辑也不会太好。

高考分数出来,我语文74分,基础知识的对错很容易估计,我应该是5354分,如此,我的作文只有2021分,折成百分制,是5052.5分,不及格的分数。现在想想,我的作文按评分标准,给到30分左右应该是合适的。

到我女儿高考,我从来不敢评价她的作文。语文老师教作文都是有套路的,类似八股,怎样开头,怎样展开,怎样议论,怎样代入范文的名言佳句,怎样结尾升华。都按套路做,现在60分的作文拿个48分或更高不困难。但我从来学不会这套路,命题作文,我至今不会写。

至于说写作能力,自信还是不错的。不说英文论文、中文论文发表了多少,也不说专著、教材的出版,只说通读《史记》、《古文观止》、《三国志》等等文史书,抄写《杜工部诗集》、《离骚》的原文、译文、注解等所花的功夫,写作能力应该尚可。不仅能够吟诗作赋,还有能力给学生修改论文、专利等文件的汉语表达错误,课间还能给学生讲讲古诗词。但是,让我写高考作文,我还是视为畏途。

难道是因为自己的高考作文分数低,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难道四十多年过去了还有心理阴影?今天看了鲍鹏山老师的一段视频,觉得豁然开朗。按鲍老师的观点,高考作文就是鸡汤文,按规范调成香香浓浓的鸡汤就好了。他还拿出了法国中学生作文的题目作比较。法国的作文题目举例:我们有可能逃脱时间吗?去解释一件艺术品有什么意义吗?文化上的多元是否阻碍了人类的团结?确认一个人的义务就是在剥夺他的自由吗?道德是最好的约束吗?工作是否分化了人类?文化是否让人更具有人性?我们能抛弃真理吗?欲望是我们缺陷的表现吗?是否必须遭遇不公才能认识到何谓公平?一切真理都是毋庸置疑的吗?我们能够对艺术无动于衷吗?我不厌其烦地罗列了这么多,你是否发现了这些题目的共性:都是问题,答案或观点是不确定的。就是说,这些题目的出发点是启发学生真正地思考,用自己的思考结果成文,论证自己的观点。我归纳说:文以载道,所谓道是思想,思想是思考的结果。

用华丽的鸡汤,死板的八股选拔人才,和千年来的科举并无不同。得到了这个结论,我好像对于自己当年高考作文分数低能够释怀了,对我不会做命题作文也不遗憾了。

哎呀!

19810807日记,知道了高考分数。字丑,还有错,当年就是这样。

 image.png

 image.png

 

20250620写改毕。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622817-1490555.html

上一篇:理工男说诗词(38)崔颢和李白的擂台赛之一
下一篇:理工男说诗词(39)崔颢和李白的擂台赛之二
收藏 IP: 124.64.122.*| 热度|

25 刘进平 宁利中 谌群芳 周政 孙颉 孙南屏 王涛 池德龙 刁空非 钟炳 杨学祥 郑永军 胡泽春 崔锦华 冯兆东 范振英 周忠浩 李东风 曹俊兴 汪运山 张晓良 傅平 王启云 夏炎 iamiqq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7-16 13: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