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zhili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zhilin

博文

告别冰刀

已有 878 次阅读 2025-8-9 08:00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告别冰刀

 

兴许是因为杂物太多,房间太乱,女儿这几天迷上了“断舍离”。清一下衣柜,扔了几大袋旧衣服,还有人上门收,不仅不用自己费劲地搬下楼去扔,还挣了21块钱。扔了两大袋旧鞋,可没人收了,都是我给扔到楼下的。女儿收拾东西的时候,我嘱咐她,千万不要把我的东西断舍离了,我就那么几双鞋子,都是要穿的。就是十年也没穿,早晚都我会穿的。

我自奉节俭,穿不着、用不着的东西是不买的,但也不轻易扔东西。衣服都是穿坏了才扔,我还有一件1982年买的腈纶衬衣,如今还没坏,还在穿。只不过因为样式太老旧,穿不出去了,只在家里穿。只有鞋是穿不着也买,因为脚大,等穿坏了旧的才买,临时不一定能买到合适的。十年二十年也不动一下却舍不得扔的是书,原则上只买不扔,所以如今也攒了两千本书了。因为或者在脑子里,或者在书边和书后,都留下了读过的印记,扔了哪本书,都像失去了一个朋友一样舍不得。却有一件旧物,从来没用过一次,却留了二十多年,如今想“断舍离”了。

这旧物是一副冰鞋,我们叫冰刀。虽然生在黑龙江,我小时候并不会滑冰。在故乡冰虽然容易找,可冰鞋大家却买不起。当时一双冰鞋要三十来块钱,几乎是二级工的一个月工资。每家每户都兄弟姐妹几个,吃饭都困难,学费都不能及时交上,不借债就不错,日常生活开销都恨不得寅吃卯粮,怎么会舍得买冰鞋呢?大人也舍不得,更不会给脚一年一个号的小孩买冰刀了。大城市里学校可能有冰刀,体校有冰刀,那不是我们一个小县城的孩子能够享受到的。

直到上了大学,才在学校学会了滑冰。我上大学是在长春,东北的大学,那时冬天的体育课几乎都上滑冰课,课余也可以去借冰刀。研究生是在哈尔滨上的,研究生阶段,滑冰技术还有提高。博士是在沈阳上的,学校也有冰场,可那时负担较重,除了念书,还要养家,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没有去滑过冰。

临近毕业,同学邢国军先走,他回唐山老家了,一双冰鞋觉得用不着了,知道我也爱滑冰,就送给了我。这样,这双冰鞋随着我到了锦州、北京,搬了三次家,却一次也没用过。因为北京的学校没有冰场,去公园滑野冰离我家又远,北京本来室外滑冰的时间就没有几天,所以尽管始终存了一个去滑冰的心思,这双冰鞋却从来没有派上过用场。倒不是二十几年没滑冰,不仅滑过冰,近年来在北京还能滑雪,可是到冰场滑冰可以租冰鞋,不用大老远带了冰鞋去,何况这老旧冰鞋久已不用,再用还需要重新打磨。

    如今已经退了休,觉得骨质也不如年轻时了,再去滑冰就有些胆怯,生怕出点事故。所以心心念念的这老旧冰鞋重新启用的希望越来越渺茫了。一是今后是不是还要滑冰确定不了,二是就是滑冰,恐怕也用不上这老旧冰鞋了。所以,趁着女儿的断舍离,也把这老旧冰刀断舍离了吧,就不要再让它在鞋柜里占地方了。

image.png

终于扔了一件东西,心里却并不一定轻松。给鞋柜腾那么点儿地方当然是微不足道的,但扔了冰鞋,好像就是扔掉了将来滑冰的希望。还可以安慰一下自己,某天想滑冰了,还可以去租。不过这退休,是连一辈子从事的工作都能扔掉了,扔了一个滑冰的本事又是多大的事儿呢?人过了巅峰,一定是逐渐走下坡路并最终走向寂灭的,必须接受功能的逐渐丧失。要紧的是,把没有丧失的功能继续发挥好,这没有丧失的功能就是所谓“余热”。这余热虽然越来越小,只要我们持续努力地保持温度,照亮、温暖周围,就仍然是有意义的了吧?

 

20250809写改毕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622817-1497017.html

上一篇:钱应该花在哪儿?
收藏 IP: 124.64.121.*| 热度|

19 孙颉 郭战胜 刘进平 尤明庆 宁利中 郑永军 葛维亚 崔锦华 范振英 冯兆东 武夷山 王涛 李学宽 钟炳 胡泽春 雒运强 张学文 池德龙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8-11 12: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