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zhili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zhilin

博文

钱应该花在哪儿?

已有 520 次阅读 2025-8-8 10:30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钱应该花在哪儿?

 

应县木塔官称为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佛宫寺内,始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是世界上现存最高大、最古老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塔高67.31米,底部直径30.27米,塔身呈现八角形,外观五层六檐,实为明五暗四的九层塔,堪称世界古建筑的典范。1966年、1974年木塔先后有两枚佛牙舍利现世,据考证是释迦牟尼佛的真身舍利,木塔因之也是佛教文化的中心和圣地。1961年木塔即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塔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世界上最高的木塔

木塔的文物价值不必细说,千百年来经过多次地震、战火等灾害仍然巍然屹立,确实是人间奇迹。当年梁思成、林徽因曾考察过木塔结构并进行了详细测绘,除了使世人认清其建筑学的巧思与价值外,对现今保护方案的制定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image.png

图1  梁思成、林徽因考察测绘的应县木塔结构图

(20250727摄于宜宾李庄中国营造学社纪念馆)

 

久闻应县木塔的种种传奇,今年端午节我终于得往一观。站在塔下,望着巍峨的塔身、精巧的结构、层层牌匾、飞去飞来的鸟雀、蓝天与白云,虽然只能在第一层观览,不能登临塔上,也已经让人心醉神迷,发怀古之幽思,叹人类之伟大,感天地之奇观。关于塔的妙处,林林总总,官方与民间多有宣传和描绘,不劳我在这里细说。

image.png

图2  木塔的雄姿

image.png

图3  木塔的雄姿和飞鸟,塔内也有鸟飞,据说是有利于塔内除虫。塔内还有猫,据说能防止塔的鼠害

 

站在木塔下,欣赏塔的雄姿,了解塔的故事,让人心旷神怡。可愉悦的同时,却不由得生出一些憾意——塔的保护状况令人担忧。千年古塔,保护和修葺应该谨慎,以保证修旧如旧,不仅维护其外观,也要保留其结构,这可以理解。据报道,应县木塔保护协调机制已于今年建立,全面测绘方案和局部加固初步设计批复通过,想来不久就会有修葺的大动作。处于大规模修葺的前叶,距上一次修葺比较久远,塔的外表看出残破,这也可以理解。

然而,除了塔的本体,其周围建筑,佛宫寺的其他殿宇,并非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历年经过多次修缮,看起来仍然那么残破,就让人不好理解了。虽然不好理解,我也尝试着理解一下吧:因为重点文物仅仅是木塔本身,木塔的修葺可能有国家拨款,而佛宫寺可能只归应县或朔州市保护,地方财政困难,难于保护周全。

image.png

图4  佛宫寺大雄宝殿斑驳的飞檐

 

image.png

图5  佛宫寺地藏殿脱色的牌匾和斑驳的柱、窗

 

image.png

图6  佛宫寺观音殿的门、柱

 

image.png

图7  鼓楼的柱都已经脱漆

 

image.png

图8  仔细看看,柱子不仅脱漆,还是两段木头拼接的

 

image.png

图9  拼接的柱子不止一根

image.png

图10  钟楼上的境况

 

image.png

图11  钟楼的细部,注意右边两根拼接的柱子

 

可再接着看下去,我却不由得怀疑起是不是真的缺钱了。佛宫寺内有一个超豪华的厕所,不仅是朱漆大门,飞檐斗拱,内部也非常豪华。厕所内还卖文创产品。建造这样的厕所,想来耗资不少。从佛宫寺往外望去,寺外还有一个大院,不在景区范围,整个空旷的大院都是硬化地面,背离佛宫寺的远端有一豪华的大殿,简直有紫禁城太和殿的风格,面阔九间,丝毫不输太和殿。本来我以为是佛宫寺添了什么不对游人开放的新建筑,仔细看那大殿的牌匾,似是“应县木塔研学会”。这研学会不知道是个什么机构,猜测应该是和木塔保护相关的机构吧?

image.png

图12  景区内的豪华厕所的外观(我当然不方便拍厕所的内部)

image.png

图13  佛宫寺外大院里的豪华大殿

image.png

图14  豪华大殿的牌匾

 

    能修起这么豪华的厕所和大殿,想来应该是不缺钱吧。据说景区要上星级,游客人数、厕所、接待能力等都是有硬指标的,所以各地的景区都在硬件建设上舍得投入。想来这里的厕所也和上星、升级有关。

    不过,就是不谈文物保护对中华文明复兴和传承的重大意义,仅就吸引游客而言,文物才是根本。没有木塔,景区就是评上八A级,游客也不会从全国、从世界各地千里迢迢、万里迢迢地到应县参观。如果没有佛宫寺,一个孤零零的应县木塔的历史价值、宗教价值、文化价值如何体现?即使木塔本身不敢擅动,佛宫寺的周围文物的保护没有那么多禁忌,总要舍得投入吧?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这个宝物,已经传承了接近千年了。对木塔的利用,我们不仅仅要看眼前,总要想办法再让它传承千年,而不是在我们这代人把它消耗掉吧?

至于钱的不同来源和用途,来自不同的条块,国家的、省里的、市里的、县里的,专款专用的,都有规定的用途,可能是买碗的钱不让买盘,买酱油的钱不让买醋,这是我们根据常识也能够想到的。不过为了做好饭,好的厨师总会有办法的。如果从文物保护第一的观念出发,各个条条块块当然有办法相互协调,把钱花在最应该花的地方。

但愿我的这点心思能变成现实,但愿这点心思也不仅仅在应县木塔这里变成现实。

 

20250807写就,20250808改毕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622817-1496936.html

上一篇:理工男说诗词(50)要留清白在人间
下一篇:告别冰刀
收藏 IP: 124.126.96.*| 热度|

4 刘进平 宁利中 郑永军 王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8-10 14: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