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zhili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zhilin

博文

教学督导有话说 精选

已有 5085 次阅读 2025-3-18 09:15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教学督导有话说

 

    2018年起,蒙学校教务处和学院领导高看,给我安排了学校和学院教学督导的任务。接受这个任务心里是忐忑的。因为自己清楚自己的教学水平一般,去评价别的老师的教学效果,深恐尺度把握不准,不能给老师恰如其分的评价,也影响学校和学院对教学水平的总体把握。但想到承担这份任务也是一个自己向其他老师学习的好机会,还是勉为其难地承担下来。几年来,听课几百课时,对教学督导的目的、作用、方法等方面认识也在逐渐深化,一些想法在此和督导同行交流,也和被督导的老师交流。

1. 目的和态度

教学督导的工作性质要求必须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效果做出评价。但应该明确的是,评价不是唯一目的,甚至不是最重要的目的。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克服教学中的不足也是督导的一个重要目的。也就是说,督导的目的,除了“督”,还有“导”。

按现在的评价体制,教学效果的评价都是定量打分,而且这定量分数还和教师的工作绩效、升职等事项发生关联,所以从督导方面说,评价一定要慎重。除了给出评价分数,还要积极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从我自己说,去听别的老师的课,还抱着一个学习的态度、探讨的态度,而不是一个指导的态度。听了几百课时的课,听了诸多著名学者的课,一定会对提高自己教学水平有启发。听了不同学科,包括语言、艺术、哲学、军事、管理、法律、体育等等以及理工科的众多不同专业的课,必然大大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帮助自己提升教学水平,甚至能够激发科研的灵感。

从被督导教师的角度考虑,评价分数固然重要,但也要把被督导当作提高教学水平的机会,认真对待督导意见,特别是接受督导意见中有建设性的建议。

从教学管理部门的角度考虑,督导分数固然是教师教学质量认定的重要参考因素,但从大量督导数据和意见中总结、归纳、分析,提出教学改进的方向和措施,也是运用督导结果的重要方面。教学管理部门在这一方面有专职人员,这里不须多说。

 

2. 评价

   

尽管教学管理部门根据不同类型的课程,制定了详细的评价标准,从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教态语言、互动交流、难点重点、创新能力启发、动手能力提高等等方面都规定了具体的分数和评分标准,但应该注意到,听一节45-50分钟的课,对一个老师、一门课程做出全面准确的评价是很不容易的,甚至是可能有较大偏差的。比如你赶上的进度恰好是那门课最容易讲的部分,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就较高;反之你赶上的恰好是那门课程最难讲的部分,看到学生一边听一边摇头,可能就对教学效果评价较低。在评价教学效果时,应该注意到这一点,尽量避免这方面的影响。

大学教师受过正规师范教育的不多,因此教学方法上不能像要求中学教师那样规范甚至刻板。而且大学的教学内容要及时更新,所以在教学方法上为了适应内容的变化也会有不同的创新形式,要积极评价这些创新形式,即使这些创新不规范、不成熟,教师的积极探索也应该肯定,在可能的情况下,在肯定的基础上帮助教师改进。

对一节课或一门课的评价,我以为最重要的还是教学内容。内容是不是成体系?逻辑是否清楚?能否顾及前后联系以及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内容是否在教材的基础上有扩展、有实际案例?是否通过学科的最新进展进行了引伸?这些都是内容应该关注的点。

在此基础上,再去关注将内容贯彻下去的方法:内容是否熟练?是不是离不开PPT?能否通过交流互动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能否通过不同事例启发学生思考?声音是否能让后排学生听清楚?语音语调是否有抑扬顿挫、语速是否适当、能否突出重点?内容(PPT,板书)是否严谨?PPT、板书是否清晰、美观(字体大小让后排学生能看见、颜色反差大)?诸方面细节都是考察的因素。

还可以看一下学生的教材,与邻座的学生私聊一下,了解本次课与前面课程的衔接,看看学生的接受程度等。尽量不在课堂中间进入或离开教室,干扰教师的授课节奏,影响学生听课的注意力。

 

3.沟通

 

要达到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一定要把听课的感受、结果与教师沟通。沟通的方式有书面和口头两种。

我校的督导已经有网上的系统,督导意见直接上传到系统中,教师就可以看到,书面沟通的渠道很畅通。所以,一定要认真撰写督导意见,发挥督导意见的建设性作用。另外,如果时间允许(不是要在两节课间隙赶到另一座楼听另一节课)且不打扰教师和学生的课间休息和讨论,尽量与教师进行口头交流。我觉得当面交流比书面交流有温度,可能效果更好。另外,当面交流也是拉近督导教师与被督导教师距离的方法,更容易使被督导教师把督导教师当作一个亲切的同行,而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督促者。

对于沟通的内容,我以为要充分肯定优点,明确指出不足。肯定优点固然让人心情舒畅,使后面指出的不足和提出的建议容易让人接受。但肯定优点的意义不止于此,因为这种肯定对任何老师都是一个鼓励,有利于教师建立和巩固对教学的热爱。对于教学经历较浅的青年教师更是如此,尤其是他们对自己的一些亮点或许尚未充分注意到,或者对某些做法是否正确、是否应该继续坚持或发扬犹疑不定的时候,这种肯定就更是雪中送炭。对于老教师这种肯定仍有必要,比如我自己在课间给学生讲诗词的做法,刚开始的时候很纠结是不是于学生的专业学习有冲突,不确定是否应该继续下去,就是一个前辈督导老师的肯定给了我信心。

对发现的不足,也应该明确指出。因为教师的每一节课都经过认真准备,所以在上课前都认为达到了自己应该达到的最好水平。如果教师在备课时就已经意识到的不足,应该在备课时就已经做出了改进。所以课上教师对自己的不足往往是不自知的。学生反馈、课后反思、教学督导听课,都是教师改进教学的重要途径。在这里督导应该负起责任,除了指出不足,最好能提出改进的建议。从我个人的督导经历看,只要提出的不足切中肯綮,很少有教师不接受的。当然督导也不是神仙,也会有提出的意见不中肯的时候,比如不了解课程内容的前后联系,对不同学科的内容理解有误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口头沟通就是一个与被督导教师互相交流的机会。

 

4.学习

 

刚开始承担督导任务,我一学期听课近80课时。这对同时承担大量科研和教学任务的兼职督导员是一个很繁重的工作。但我并不认为工作很辛苦,因为我在一边听课,一边学习。我听了大量不同学科的课,主要目的是了解我专业学生培养计划中课程的全貌。作为专业负责人,我每年都在修订专业培养计划。但我大学毕业几十年了,现在学生的基础课和我们上大学时相比有很多的改变,听了这些课,对我了解学生的基础课水平和内容大有帮助。比如我讲材料物理课,在督导时听学生的普通物理课对了解学生的物理基础很有帮助。这个个人的学习与学校、学院要求的督导任务不完全相同,但也并不冲突,所以我能“打狗撵兔子——捎带脚了”。

听不同学科的课,还可以了解我专业相关、相近学科的进展。特别是能遇到不同领域的专家与高水平的学者,对补足我的教学内容也大有裨益,这是我学习的另一方面。

借督导的机会提高自己,可以归入偷艺的范畴。不说是有私心,顶多能算上公私兼顾吧。不过这偷艺并没妨碍督导任务的完成,想来教务部门的领导也不会反对,所以敢在这里公布出来。之所以要公布出来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我以为的,教学督导员也是一个教师,我愿意以一个普通教师的立场去与教师同行们交流,共同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

 

20250317写就,20250318改毕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622817-1478067.html

上一篇:理工男说诗词(23)润物细无声
下一篇:介子推真的是被烧死的吗
收藏 IP: 124.126.96.*| 热度|

25 郑永军 许培扬 崔锦华 冯兆东 杜学领 孙颉 钟茂初 王从彦 孙南屏 赵凤光 逄焕东 刘进平 杨正瓴 钟定胜 周忠浩 苟清平 王涛 汪运山 璩存勇 曹俊兴 何青 陆仲绩 王启云 iamiqq guest03960238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7 11: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