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zhili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zhilin

博文

要不要读博士 精选

已有 6722 次阅读 2025-3-3 14:14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要不要读博士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这是哈姆雷特的问题。读博士还是不读,这也是个问题,虽然没有哈姆雷特的问题那么严肃、尖锐、生死攸关,但对于相当多的硕士生还是一个比较纠结的问题。也有很多在读的博士生,在研究过程中遇到了这样那样的困难,心里会重新审视这个问题,纠结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在本科生的优秀生面试、学科交叉班选拔、创新创业训练、学科竞赛的时候,问起或聊起将来要作什么,往往听到这样的回答:考研。没听到期望的回答,我会接着问:上完研究生呢?回答是:考博。再追问:博士毕业后呢?有的学生就答不出来了。我还会接着问:你总不会一辈子都在读书吧?毕业后总要作点儿什么吧?

长期的应试教育已经让一些学生的思维固定在考试、选拔上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影响在如今仍然是强大的存在。童生、秀才、举人、进士,小学、中学、学士、硕士、博士,似乎是同样的上升路线,简直和升级打怪差不多。在我上博士的年代,全国每年博士招生人数只有几千,所以博士确实是各行各业都稀缺的高级人才,有了博士学位,谋职有很大的自主选择性,工作待遇一般也不会太差。那时候仅仅有一个博士学位,就能在中心城市的大学中谋到一个教职,甚至有的学校直接给教授、副教授职称,还帮助解决家属工作和子女入学。可如今,博士的招生人数已经到了大约15/年了,情形早已经发生了变化。要不要上博士,确实是需要在选择前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为什么读博士

 

如果你经过了本科、研究生五六年的专业学习,发现自己对专业很感兴趣,有志于从事专业研究工作,那么恭喜你,不用犹豫,到时候就报考吧。如果通过对专业的了解,认为自己的专业前景光明,对国家、社会发展都意义重大,通过博士阶段的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未来大有可为,那么,同样鼓励你毫不犹豫地报考。

还有许多同学要读博士,是想在毕业后到高校某一个教职。在一般人的眼光中,大学教职是一个很好的职业,大约可以概括为:钱多、事少、离家近。事少是因为除了有寒暑假,还不用坐班,时间完全由自己支配。钱多是觉得大学老师有事业编,收入稳定,且一般不低。至于离家近,大学教师可能有学校的房子可住,那就离家近了。相当多的本科生或者硕士研究生对高校教师这一职业的理解也差不多停留在这一层面。实际上,这种理解对大学老师工作状态是很大的误解。

首先说,大学教师绝对不是一个轻松的职业,除了完成教学任务,更严峻的考核是对科学研究业绩的考核。对于一个博士刚刚毕业的青椒(青年教师),掌握教学基本功,能胜任三两门课程的主讲,站稳讲台,就需要下一番功夫。在科研方面,要有独立申请的课题和充足的经费,要有一定级别的论文,还要拼教学、科研成果奖,最好还有成果转化为应用。这些都要在入职的两个聘期(一般是五六年)完成。否则,不仅不能升职,现在大多数学校都实行了非升即走的政策,如果完不成考核指标,不能升职,连续聘也成问题。所以这一职业是内卷很严重的,要清楚地意识到你是在跟一帮差不多的博士在卷。原来,这还只是一些头部高校的做法,现在一般高校也开始这样卷了。所以,固然没有人考核你是不是上班,但没有上班,也就没有下班,高校老师常常是分不清上下班的。在学校是工作,回家还要工作。工作日是工作,休息日还要工作。学期中是工作,寒暑假还要工作。不仅仅是青椒这样工作,院士、长江学者、杰出青年科学家、博士生导师都是在这样工作。不用扬鞭自奋蹄,虽然明的鞭子没有,但那看不见的鞭子更厉害。

至于钱多不多,青椒们的工资一般是不高的,比起博士毕业到企业或机关谋职肯定不高。如果有足够的科研经费,有些科研提成,那能高一些,但这在头部高校或多或少都有,在理工科中多些,在一般高校或文科中不是一般现象。当然如果你能升到较高的职称,收入会高些,但对普通教师,这一升职过程是需要至少十年的,青椒们熬过了非升即走,再一切顺利才能达到。达到之前,你还要吃得起苦,耐得住寂寞才行。达到之后,你也不会轻轻松松,高职称一定要有更高的考核指标。至于离家近,在中小城市容易实现,是不是住学校的房子都容易实现。可在中心城市,一般也是不容易实现的了。即使如此,高校教师现在也是不容易谋到的职位了,即使是在国外著名大学毕业,如果没有让人亮眼的论文发表,也很难在头部高校谋到教职。论文发表情况不佳,现在连到一般高校谋到教职也越来越难了。所以,如果对科学研究没有兴趣,对专业没有兴趣,不建议仅仅为了高校教职的前途读博士。

如果你觉得博士毕业达到了学位最高层次,能够光宗耀祖,那我劝你还是别读了。一方面在比较大的城市,博士已经没有多少光可以照耀别人,更不用提光宗耀祖了。另一方面如果在你的家乡,你的父辈、祖辈还等着你上一个博士来光宗耀祖,而你的眼光还没有超出他们的眼界,没有注意到当今社会的变化,我觉得你的硕士都读得不成功。读博士,还是算了吧。

因为自己的女朋友是博士,为了能在家里提高地位,也想读个博士和女朋友能够平起平坐,那我也劝你不要读。一方面,在家庭的地位不应该是由学位高低决定的;另一方面,如果女朋友选人只看学位,将来婚姻是否能稳固也不好说。读了博士,即使解决了眼前问题,将来的婚姻质量也不好说。

 

二、读博士的经济问题

 

读博士一般在经济上肯定有一定损失,这是读博士的经济代价。国家给的经济补贴虽然刚刚涨了,但仅仅用这些补贴维持比较体面的生活是不可能的,维持温饱也困难。一般理工科的博士生会有些科研补贴(导师给的,与所在院校、导师的经费多少有关)、专项奖学金(自己争取)。博士生有学校提供的宿舍,不用自己租房。所以平均讲,博士生的收入维持自给自足还不难,但比起硕士毕业直接工作的收入,还是要低很多的。博士毕业刚入职的工资,看个人的机会,也不一定比同年级硕士工作三四年后的工资高。以我们的学校和专业看,读博士三年,经济损失平均算来也不低于二三十万元,如果不能按时毕业,则损失更多。当然从长远看,博士的收入普遍地要高于同级的硕士,工作中晋升的机会也会更多。如果不是这样,相信读博士的人会少很多。

从经济角度考虑,在你读博士之前,应该知道,读博士是用短期的经济损失换取长期的发展机会。并且要确信你能够承担或愿意承担这样的损失。如果你家里很宽裕,不在乎这些代价,那你不用犹豫。如果你不用养家,自给自足即可,也建议你报考。或者你家里虽然困难,但也可以克服困难支持你读博士,也建议你报考。但如果你家里急迫地等待你的经济支持,建议你不读博士,先工作挣点钱吧。如果这种情况下你还是很想读,可以挣点钱缓解了经济压力后再读。如果你已经结婚生娃,另一半在家带孩,没有双方父母的支持这博士你很难读下去的。也有居里夫人那样,温饱都很困难但仍然坚持读学位(硕士)、从事科学研究且终有所成的,但你是不是有她的内驱力和勇气可要好好思量。从经济的角度出发,读不读博士每个人都要根据自己的条件仔细斟酌。

 

三、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习惯于应试教育的学生,以为读书就是念书考试。读博士完全不是这样,在博士毕业时,要求达到的水平是“具有扎实宽广的专业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这专业基础、专门知识是可以读书读到的,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只能在科学研究的实践过程中产生并不断提高。我国硕士培养还要修习一定的学分,一般有一年的专门上课的过程,而英国的体系中,读一年的课程,不经过研究阶段就可以得到硕士学位。但无论是在哪里读博士,上课都不是最重要的,而科学研究才是必要且重要的。很多硕士生抱怨导师指导得不够具体,自己不知道该做什么。对于博士生,对导师这样的抱怨应该羞于出口。导师把握大方向,提供足够的研究条件(经费、实验室、耗材等),并引导学生学会写论文、作报告等,就已经作得很到位了。博士生应该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把握问题的关键所在并想办法解决问题,每一步都等着老师指导,就达不到博士生的毕业要求。

而科学研究要创新,往往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对于新手这是很大的挑战。不看足够多的文献、不与同行进行足够多的交流,就把握不了方向。选定了方向,确定了方案,还可能面临仪器设备排期、经费不足、协作企业设备条件不凑手等等诸多困难。也可能走一段时间发现结果与预期南辕北辙,走进了死胡同,要退回来重新开始。还可能方向也选对了,结果也不错,但准备发表时发现别人已经抢先发表了。所以,要读博士,首先要有面对这些困难的勇气。当困难确实出现时,不能灰心丧气,而是要积极进取,想办法克服困难。至于克服困难的能力,一要依靠扎实宽广的专业基础,二要靠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三是要靠科研实践中不断提高的逻辑分析能力、实验动手能力、专业沟通能力、写作表达能力等。

即使能够顺利毕业,博士毕业后还要面临再选择,即自己的职业选择。固然现在博士毕业找不到工作的情况不多,但也确实存在。这倒不是因为博士毕业后工作能力更差了,而是因为付出了这样大的代价得到了博士学位,当然对职位的期望也更高。如果达不到预期,很多人宁愿再等等,再找机会。不过职场也有周期性,有波动。如果你毕业时恰好就业大形势很好,那恭喜你很走运。但往往也有你硕士毕业时职场形势很好,或者你所在的行业正在快速增长周期,而过了三四年,你博士毕业恰好赶上就业形势紧张,或者你所在的行业紧缩,你的就业甚至不如你硕士同级的同学。这是你读博士的机会成本,在报考博士的时候,你就应该知道有这样的机会成本,并且相信,无论职场如何波动,你在博士教育中所增长的能力能够保证你长期的发展一定强于没读博士。

 

四、婚姻家庭问题

 

现在的博士生大部分是没有结婚的,但他们的年龄恰好是适婚年龄。可能你开始读博士的时候,你的本科同学已经在朋友圈了晒娃了。你博士毕业的时候,你的硕士同学已经靠自己的努力和家里的帮助买车买房了。在参加同学婚礼的时候,你凑个份子也囊中羞涩。从本科起就和你甜蜜蜜的女友对你的经济能力越来越不满,竟然分手了。你看中的女孩终于要和你结婚了,但没有家里的帮助你根本负担不起买房甚至租房,更不敢生娃。这些都是你读博士可能面对的问题,对女博士,博士毕业后才考虑婚姻显然偏晚。还可能在读博士期间面临生育问题,在本来就很重的学业负担上面再加一个新负担。

当然,如果你能想得明白,你应该知道,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早有晚有而已,质量有高有低而已。想明白了这些,婚恋应该不是读博士的障碍。如果你已经结婚生娃,读博士就不是你一个人的事情了,一定取得另一半的同意。因为婚姻伴随着家庭责任,你读博士可能意味着另一半要承担更大的家庭责任,至少短期内是这样。如果另一半也看好你读博士后的发展,并且做好了支持你的准备,那你就可以毫不犹豫地报考了。

 

五、小结

 

读博士之前一定要目的明确,做好应对困难、承担经济代价的准备,做好博士在读期间和毕业后求职的规划,做好毕业后形势变化的心理准备,积极争取家庭和配偶的支持。这样,读博士期间才能够不忘初心,克服困难,切实提升自己的能力,并依靠这种能力取得个人更好的发展前途,并为国家和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始于兴趣,结合国家需求,选择读博士,能够提高自我驱动力,通过几年努力取得更大的进步。这样读出来的博士,对本人,对导师,对国家,都是一个理想状态。

当然,读博士还有选择学校、导师、方向的问题,选择留学还是国内读的问题,这些将另文分析。

 

20250301-03写改毕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622817-1475734.html

上一篇:和学生谈考研
下一篇:理工男说诗词(21)关雎:该恋爱就恋爱
收藏 IP: 124.126.96.*| 热度|

24 宁利中 冯兆东 朱爱军 孙颉 董国法 王从彦 雒运强 崔锦华 杨正瓴 王涛 史晓雷 郭林浩 张忆文 晏成和 郑永军 汪运山 马鸣 汤敏骞 王林平 朱晓刚 iamiqq guest53112319 guest93816106 guest09182319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6 09: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