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也可以“想”出来
■武夷山
(发表于《中国科学报》2024年6月13日)
2023年9月,美国巴兰坦图书出版集团出版了著名社会心理学家Ellen J.Langer(埃伦·兰格)女士的著作The Mindful Body:Thinking Our Way to Chronic Health(本文作者译为“心影响着身:通过思考走向长期健康”)。
兰格是美国哈佛大学建校以来第一位在心理学专业获得终身教职的女性。她已经出版了12本著作,其中的国际畅销名著Mindfulness,于2013年在台湾地区木马文化出版了中译本——《用心,让你看见问题核心》;2012年,浙江人民出版社推出了The Power of Mindful Learning的中译本——《专念学习力:打破7个扼杀创造力的学习神话》。她由于开创和推广相关概念,被称为“正念之母”和“积极心理学之母”。
在健康问题上,人们往往以为病痛总是不可逆转,即越来越糟,如膝盖越来越僵、视力越来越差、神经越来越衰弱等。兰格的长期研究却表明,这种消极看法是有毛病的,正念是具有愈合力的。正念指的是一种不被以往经历或习惯看法所束缚的积极关注的过程。
本书开篇就叙述了一个实验。几位男性老人被安置在一个经过特别设计的居家环境里,使他们觉得自己回到了20年前。没过多久,这些老人的行为方式就像年轻了20岁,而且他们的视力、听觉、力量甚至外貌都改善了。
兰格认为,人们关于时间、衰老和疾病的想法和认识会大大影响其从伤病中恢复所需要的时间。在本书中,兰格引领读者了解了她在哈佛大学“兰格实验室”的研究情况。
45年来,她一直通过这个实验室的成果研究心理状况影响生理状况的途径,探讨身心统一观,即心理因素也许是健康的重要决定因素,重塑思想模式以影响身体健康。有些人本来是健康的,却非要把自己“想”出病来,当然他们也可以“想”出健康来。
兰格说,被诊断出重病的患者往往采取“破罐子破摔”的失败主义态度,表现出与被诊断的病相关联的刻板反应和行为。她说,疾病标签不仅是标签,它们也可能改变被贴上疾病标签者的行为。
其实,如果人们认识到,诊断标准、临界值、疾病标签等都是人为的概念,没有必要太在意,就会重新获得自由感,从而学会治愈自己。
她注意到,通过心理干预、正念决策,并认识到每一种选择都带来成长和教育的机会,即便像多发性硬化症和帕金森病这样的慢性病都可以改善症状。
尽管作者的断言“健康也许就取决于一个念头”在某些人看来过度乐观,作者举的一些例子也许说服力还不够强,但读者仍可以了解本书对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之关系的论述、作者在改革僵化的医疗范式方面的努力。
兰格举了一个例子,一位89岁的老太太向医生吐露自己童年遭受的创伤经历后,其慢性疼痛居然消失了。又如,只不过让旅馆的客房服务员将自己劳累的工作看成是一种健身锻炼,在她们身上居然产生了减肥的效果。
兰格的研究同时还表明,令人沮丧的消息有可能对人的健康发生负面影响。例如,告诉某人处于糖尿病前期——其实他们的糖化血红蛋白值只比临界的“正常值”高那么一点点,就有可能让他更快地得糖尿病。
总之,本书把对我们身体的控制权交还给我们,并谆谆告诫,对健康真实准确的认识始于我们的心智。
其实,中国古人对心身关系之健康表现早有独特的认识。例如,《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中医学认为,精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能够统率人体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所谓“形神相因”,指的是人体生理功能与精神活动是密切相关的,精神因素可以直接影响脏腑阴阳气血的功能活动。现在,西方的心理学家和其他学科专家以他们的视角和方法探讨身心统一观,殊途同归,是非常好的事。
(《中国科学报》 (2024-06-13 第3版 读书)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5 22: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