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中的心理与行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lphaDa 研究兴趣:科研中的心理与行为,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社会心理与治理。

博文

著作推介《The Science of Interest》

已有 961 次阅读 2024-5-14 19:30 |个人分类:学术志趣|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引用:Paul A. O'Keefe, Judith M. Harackiewicz(2017).The Science of Interest[M].Springer Cham. https://link.springer.com/book/10.1007/978-3-319-55509-6

摘译:邝宏达

[译者按]

兴趣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现象,它是教育学和心理学重点研究的对象。西方早期兴趣研究可以追溯到赫尔巴特和杜威两位教育学家,他们倡导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问题,兴趣既是教育的手段也是教育追求的结果,这在他们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教育中的兴趣与努力》中多有论述。随着行为主义的盛行,兴趣被动机等概念替代,约50年时间发展缓慢;20世纪80年代后,兴趣重新回到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视野,代表人物及著作有Renninger著《兴趣在学习和发展中的作用》,Silvia P J著《兴趣心理学探索》。新近O'Keefe P A和Harackiewicz J M编著的《The Science of Interest》汇聚了兴趣领域的最新成果,介绍了兴趣的图谱,对我们理解兴趣大有裨益。

[内容简介]

第一章 兴趣:已知、未知和基本过程

本章考察了当代兴趣理论,突出了一些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议题。对于兴趣,一个重大挑战是如何确定兴趣激活和维持全过程。本章探讨了如何区分情境兴趣与个体兴趣以及不同兴趣之间的过程。特别探讨了兴趣发展的四阶段模型兴趣测量的相关理论。

第二章 兴趣的动态性:兴趣的自我调节理论解释框架

本章总结了关注兴趣体验的研究把兴趣嵌入自我调节框架模型去理解它如何激发和保持兴趣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个体为何决定参与活动(在参与之前,即兴趣的激发参与活动期间的体验以及如何评估这种体验(在参与之后,兴趣的维持、评估和发展?以及这个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和机制?本章立足自我调节理论去回答这些疑问

第三章 兴趣在动机和投入中的多方面作用

本章回顾了关于兴趣在动机和参与中的作用的研究。首先,讨论了兴趣的心理体验,探讨了在兴趣状态下注意力和情感的转变。研究表明,兴趣往往与注意力集中有关,引发专注的参与。另一方面,兴趣也与注意力扩展有关,引发探索性的参与。接着讨论了人们对兴趣的内隐理论,即兴趣是内在和固定的还是能够发展和增长的。最近的研究表明,相信兴趣是可以发展的(相对于固定的)会增加对新领域的兴趣,即使新活动变得困难,兴趣也能使人们适应性地应对这种动机挑战,从而避免失去兴趣。随后回顾了关于兴趣如何影响任务绩效和持久性投入。最后,讨论了兴趣作为参与的结果,讨论了从认知失调到社会互动的各种过程。本章突出了兴趣与人类动机参与强烈相关的多种方式。

第四章 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知识获取中的情境兴趣和个体兴趣

本章的目标是阐明兴趣在知识获取中的作用。区分了情境兴趣和个体兴趣两个概念,并解释了它们与知识获取的关系。本章将论述情境兴趣、个体兴趣和知识获取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教育努力的核心。最后提出一个整合模型,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第五章 好奇心

兴趣、好奇心和学习动机等概念广泛出现在学术研究中。本章从现代动机和情绪模型出发,发展了对好奇心的研究视角。功能性方法试图从人类近期适应和长期发展的角度理解好奇心。作者提出好奇心具有三个相关功能:(1)它激励人们为了好奇心本身而学习;(2)它作为焦虑的对立面,激励人们去探索新事物;(3)它作为享乐的对立面,激励人们坚持尝试新事物,无论是否带来奖励。本章最后讨论了一些定义问题(例如兴趣好奇心是否是不同的状态),探讨了好奇心与其他情绪状态(如惊讶、困惑和敬畏)的关系,并研究了与好奇心相关的个体差异。

第六章 情境兴趣:增强概念清晰度的提议

《兴趣发展的四阶段模型》目前是兴趣研究中最常用的理论基础。根据这个模型,情境兴趣可以指两种非常不同的现象:状态兴趣state interest和较少发展的兴趣less-developed interest。虽然状态兴趣是一种当下的兴趣体验,较少发展的兴趣描述了那些处于初始阶段的兴趣。本章表明,研究人员已经隐含地接受了这些不同的意义,这导致了两个不同的研究方向。为了增强概念的清晰度,本章提倡使用状态兴趣较少发展的兴趣作为标准术语,而不是情境兴趣

第七章 个体兴趣如何促进与领域相关的任务参与

个人兴趣是一种相对持久的动机,以获取特定领域的知识和经验。因此,在个人感兴趣的领域内选择任务的决定对其性质至关重要。本章提出了一个理论因果模型,试图解释个人兴趣的组成部分——存储知识和存储价值——如何启动导致选择领域相关任务的其他关键过程。这些关键过程是在不同的研究传统中发展起来的,它们包括期望的可能自我,掌握目标,内隐和外显目标图式,以及解释水平等。所有这些过程都关注领域的经验如何促进自我概念的发展。此外,一旦任务投入开始,这些关键过程也可以支持任务投入,因为它们促进了个人关心做得更好的意愿和能力,认为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并专注于任务。最后,做了一个推测过去任务参与的记忆如何有助于将个人兴趣领域视为自我的一个特征。

第八章 超越兴趣:和谐激情强迫激情

尽管激情这一概念可以追溯到早期哲学家的时代,但在当代心理学中直到最近才受到广泛关注。激情反映了不同文化中大多数人的现实,并导致重要的生活结果。本章讨论了激情的概念激情二元模型。回顾了激情概念的历史,并将其与兴趣进行了比较,强调了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和差异。其次,回顾了对激情的初步研究,然后是关于激情发展的研究,区分了初始和持续发展激情中涉及的因素。接着,回顾了激情的结果变量

第九章 创造性天才、通才、神童和自闭症奇才:兴趣与迷恋的双重功能

检验了兴趣与迷恋对四种类型人才的影响:创造性天才、通才、神童和自闭症奇才。这一检验包括七个有影响力因素:(a)特定领域的专长、刻意练习和10年规则;(b)兴趣与迷恋的遗传和环境基础;(c)对经验的开放性、发散性思维和认知解除抑制;(d)跨领域和领域内的多功能性;(e)一般智力;(f)不对称发展;以及(g)早熟与晚熟。通过将这四种类型与七个因素相结合,可以明显看出创造性成就与兴趣或迷恋之间的发展联系极其复杂。

第十章 兴趣的培养与发展:感知价值的关键作用

人们往往会认为兴趣的发展是一个个体内部的过程。也就是说,一个人是否对某个话题感兴趣,主要可以归因于个人在性格和个性特征上的个体差异。然而,兴趣的发展同样也是一个社会现象,个人在进行感兴趣的活动时可能会受到与他人互动的影响。本章首先概述了感知价值在兴趣发展中的作用。其次,回顾了一个旨在通过增强对活动价值的感知来提升兴趣的研究项目。第三,讨论了生活中的其他人如何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价值感知,进而影响兴趣的发展。尽管现有的研究文献大多数集中在通过直接干预来影响价值感知,从而影响兴趣,本章也概述了社会环境通过几种间接途径对个体的价值感知做出贡献。最后,鼓励研究人员通过观察性和实验性研究来探索社会环境对价值感知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以便发现额外的机制来帮助解释兴趣是如何形成的。

第十一章 自我、他人和任务之间的主观关系如何推动兴趣

本章探讨了一个假设,即兴趣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完成任务时所感知的或主观的社会环境——即对自我、任务以及参与任务的其他人之间关系的感知。这种关系称为完成任务时的三元关系。这种三元关系是兴趣的关键驱动力,从生命早期开始,并为兴趣在儿童期和青少年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具体来说,该理论假设当人们感知到自己与参与任务的其他人有联系,或者当他们认为自己是在与其他人一起而不是分开进行任务时,这将激发更大的兴趣。在本章中,回顾了来自发展心理学和社交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证证据,这些证据支持了这一假设。 

作者介绍:邝宏达,北京大学教育学院访问学者,北京理工大学教育学博士,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副研究员,注册心理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研究兴趣为科研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科学心理学?),欢迎关注我的科学网博客,欢迎您发邮件至kuanghongda@163.com与我一起交流科研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倾听您的故事,与子偕行!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83728-1434089.html

上一篇:平衡家庭和工作-1
下一篇:早晨从中午开始
收藏 IP: 114.251.216.*| 热度|

2 刘进平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08: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