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中的心理与行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lphaDa 研究兴趣:科研中的心理与行为,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社会心理与治理。

博文

今天你写致谢了吗?致谢越诚挚,未来越成功!

已有 266 次阅读 2025-5-1 07:06 |个人分类:心理健康|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引用文献:梁晗,胡志刚,罗雯,等. 致谢越诚挚,未来越成功?——基于fsQCA的博士学位论文致谢内容与学术成果关系研究[J]. 图书馆论坛,2022,42(11):50-59.

本文是一篇关于博士学位论文致谢内容与学术成果关系的研究论文,由梁晗等人撰写。文章通过内容分析法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对情报学学科两所高校的157篇博士学位论文致谢部分进行分析,探讨博士生在致谢中表达的情感和对导师指导行为的理解程度与其毕业后学术成果数量之间的关系。

研究背景与意义:文章指出,博士学位论文致谢部分不仅是博士生对帮助过的人表达感激之情的地方,也是隐性知识转化的一种表达。隐性知识难以用公式或数据表述,但在科研合作和日常相处中,博士生通过观察和体验将这种知识转移到自己的头脑中。这种隐性知识对博士生未来的学术成果有重要影响。

研究方法:研究选取了两所高校的情报学博士学位论文,共157篇,涵盖了2004至2018年间的论文。研究方法包括内容分析法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内容分析法用于统计致谢中的字数、对象类别、情绪词等;fsQCA用于分析致谢文本中的多个因素与毕业后学术成果数量之间的组态视角因果关系。

研究发现:博士生对导师指导行为的细腻理解和对求学生涯艰苦奋斗的记忆深刻,是在大多数组态中占据核心影响的因素。当这两种因素缺位时,对导师学术能力的认可成为主要驱动因素。文章还发现,博士生对导师知识共享行为的理解程度会影响其未来的学术成果。

研究结论:1. 博士学位论文致谢中提到的人物及顺序具有一定的共性,导师和家人是最常被提及的对象。2. 博士生对导师指导行为的理解和记忆是影响其学术成果的核心因素。(读懂导师很重要,把导师指导行为朝着有利于自己毕业的方向解释或引导是关键,hongda注)3. 对导师学术能力的认可在某些情况下也能驱动博士生的学术成果。

研究启示:1. 导师应增加指导机会,以防止博士生的学术能力和知识共享意愿被埋没。2. 博士生应提升对导师知识共享行为内控点的认识,主动挖掘有助于科研的隐性知识。

研究创新与局限:文章的创新之处在于将论文致谢内容与隐性知识结合,分析其与学术成果的关系,并引入fsQCA方法进行整体性探讨多因素因果关系。然而,研究也存在局限,例如选取的案例限制在两所高校的统一专业,可能影响分析的多样性。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分析没有达到更多学术成果积累的条件组合,深入探讨毕业论文致谢中的隐性知识对博士生日后学术成果影响的不同路径。

硕博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宏达,我正在创办国内第一个博士生在线心理互助团体,我的目的是培养一批能胜任博士生线上互助的带领者,服务更多的在读博士生。目前已经有十几名国内外的博士生加入到我们的互助团体,如果你对我们感兴趣,欢迎关注“科研中的心理与行为”微信公众号,填写“入组访谈”加入我们。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83728-1484128.html

上一篇:学术水果减压大餐
收藏 IP: 223.115.56.*| 热度|

2 郑永军 王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5-2 11: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