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师兄弟的一次对话:
A:师兄,发现学生很难教,给他们讲的,貌似完全不记得
B:不要管那么严、那么认真,跟学生处好关系。不要死记硬背的考试,要更多地激发他们的专业兴趣,让他们投入时间自学,学会认真负责,这个对他们走出社会更有帮助。
A:师兄说的在理,努力践行
A:上课的时候关系蛮好,不过 ,带他们的毕业设计,搞得乱七八糟,标点符号,句子都读不通,这样的论文,发给老师,和他们说了怎么修改,也有较详细的批注,可不到半个小时马上又发给你,你打开,还差不多老样子,没改几个字。
A:同一个问题,能给你来个好多个回合。
A:我快被气炸了
B:哈哈,息怒,本科毕设就是个鸡肋
B:你设一道关卡,让一个优秀的学生先带他们,较少头晕次数
A:现在不是有本科毕业设计抽检系统,我还蛮严谨的
B:最后肯定要你把关啊,让学生多催几遍
A:有让一个学生帮看大家提交材料的格式,
A:嗯嗯,谢谢师兄分享
A:让他们投入时间自学,师兄有好的流程或经验分享么。现在有了AI ,更是要让他们自学。
B:这个还没有,嗯,像这种流程的话,其实都在摸索。我觉得要上好一门课,要照顾到他们的能力,又要让他们不产生畏难情绪这种冲突,又要达到教学目标,还是有难度的。
B:我觉得可以把学生分层:不同目标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考核目标。设置不同难度的挑战目标。给定一个最低课程考核目标。给一些完成的优、良、中、差的案例,让他们有模版,先学会科学方法,再进入创新阶段。
A:确实,学习和创新很多时候就是从模仿来的,谢谢师兄分享
A:现在的学生很多看起来是没有什么目标,不知道怎么引导,看架势,感觉他根本就不想学,你问他以后想干什么,有没有感兴趣的,很多人和我说“不知道”或者直接说回家啃老
A:我去年带的7个学生,还有几个在家里。
A:学校要统计就业率,学院就派发给指导老师,搞得好像我们老师要就业一样,天天打电话,天天催,学生不着急。
A:现在还说要和我们绩效挂钩
A:最后,为了就业数据 教研室会想尽办法,这个教育生态太畸形了
B:有一些高校,他已经开始按照实际就业来做数据了,这个变化会比较慢。但明眼人都知道哪个高校的是真实数据。
A:嗯嗯,希望一切慢慢回归教育本身。
B:“带的7个学生有几个孩子待业家里”。这个跟社会发展大环境有关。也可能跟教育没有活力有关,中国大学的一项工作,就是去除中、高考的不良惯习(如学习就是刷题),大学里要让大学生对生活充满兴趣。
B:社会大环境不好,教育的作用更加要体现出来
A:师兄说的这个点很好,我之前还没有想过这方面。师兄就这个问题,可以写篇文章。
B:文章除了满足自己升职,没多大用,我已经不需要没用的文章了
B:回馈社会去
A:我说的是写公众号和科学网
B:这个可以
B:我就把我们的对话放上去吧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5-13 14: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