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itelend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hitelend

博文

《鼎》卦之“鼎有實”03-易学68

已有 805 次阅读 2025-4-19 17:21 |个人分类:易学|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鼎》卦爻辞:

   九二:鼎有實,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 

详释:

   1.“鼎有實”: “鼎有實”直观地描绘了鼎中盛满食物的状态,“实”即鼎内所装之物。在古代祭祀语境下,鼎中“实”的丰盛与否,往往象征着祭祀者的虔诚之心。

   2.仇: 指心怀仇怨的个人或部族[1]。

   3.即: 会意字,甲骨文形似坐人形(后讹为卩),本义为靠近。在军事或冲突语境下,靠近仇敌并非示好,而是意图报复。

   “不我能即”至少存在两种解读:其一,强调周族受客观条件限制,无法(不能)接近有仇怨者。其二,强调周族无需主动靠近并报复仇敌。具体采纳哪种解释,需结合上下文进行判断。

   基于以上分析,该句爻辞至少呈现两种不同的解释维度:  

   其一,从祭祀的虔诚角度解读,“鼎有實”象征周族祭祀的诚心诚意。这种虔诚(“鼎有實”)和后文具有逻辑上的因果关系,直接导致了“我仇有疾”的结果,即仇敌如同因虔诚的祭祀而病倒。“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在此均为实指,表明无需周族采取攻伐行动,仇敌便已自身难保。

   其二,从“鼎”作为进献之器的象征意义出发,“鼎有實”暗示周族的富庶,而其它部族的贫弱可能导致仇视。这些仇敌或地处偏远,或地位特殊,难以轻易攻打,即“(我仇)不我能即”。而今,周族将财富(粮食或物资)分割出来进献给商王,这一举动使得那些暗中嫉恨的敌对者如同患病一般,无力反击,也无法指责。在此,“我仇有疾”是一种比喻,嘲讽那些自食恶果之人。“不我能即”则构成一个让步状语从句,意为:原本我们难以对付他们,现在他们却自取灭亡了!

   我认为,以上两种解释都能较好地阐释“鼎有實”的含义。但我个人更倾向于第二种解释,即以“鼎”的进献功能为象征,将“我仇有疾”理解为对敌对势力的无力化。因为“鼎”在《周易》中常作为起兴之物,带有象征意义,旨在引起后文更深层次的思考。若将“鼎有實”与“我仇有疾”直接视为祭祀带来的因果报应,其寓意似乎略显直白。现代人自然不会轻易相信祭祀能使敌人患病,那么在商末部落时期呢?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那时的人们就一定全然迷信。通过对《周易》各卦的阅读,我隐约感觉到,周文王似乎与重视鬼神祭祀的商族有所不同,他似乎更加关注现实层面的考量。因此,将“我仇有疾”理解为一种更具现实隐喻的表达,或许更能贴近周文王的思想倾向。

注释:

[1].《说文解字注》“(仇)讎也。讎猶應也。左傳曰。嘉偶曰妃。怨偶曰仇。按仇與逑古通用。辵部怨匹曰逑。卽怨偶曰仇也。仇爲怨匹。亦爲嘉偶。如亂之爲治。苦之爲快也。周南君子好逑與公侯好仇義同“。怨敵也。《詩·秦風》修我戈矛,與子同仇。《左傳·桓二年》師服曰:嘉耦曰妃,怨耦曰仇。又讐也。《史記·留侯世家》張良爲韓報仇”。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03836-1482609.html

上一篇:《鼎》卦之“鼎顛趾”02-易学67
下一篇:《周易》解字之“方”10-易学69
收藏 IP: 176.163.147.*| 热度|

7 王涛 刘进平 郑永军 杨正瓴 孙颉 谢钢 宁利中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7 14: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