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itelend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hitelend

博文

“幽”的继续验证与思考

已有 855 次阅读 2025-8-13 17:32 |个人分类:易学|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周易》解字之20“幽”03-易学113

   上篇博文,我们介绍了“幽”很可能具有“被动隐藏”的含义,即指容易被忽视、不被关注,可以形容人或地点。我们也验证了这个含义在《周易》中的解释强度。

   然而,我们对字义的任何假设都不能仅凭一部文献就确认。从客观角度看,我们应该扩大验证范围。由于《周易》(商末)、《尚书》(西周)和《诗经》(西周及春秋)的创作时期相近,我们可以用它们来考察词义的发展变化。

《尚书》中的“幽”字

   《尚书》中也出现了三例“幽”字,分别位于《尧典》和《舜典》中:

  • 《尚书·尧典》:“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

  • 《尚书·舜典》:“流共工于幽洲,放驩兜于崇山”。

  • 《尚书·舜典》:“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庶绩咸熙”。

   不幸的是,根据“古史辨”运动和今古文之争的研究,我们已经意识到《尧典》和《舜典》很可能是后人伪造的,其创作时间很难确定。朱廷獻和顾颉刚等学者的研究[1]表明,这两篇最早可能成于西周,最晚则在西汉或战国时期。

   因此,我们无法直接用这些材料来判断商末、周初时“幽”字的本义。但我们仍可将它们作为考察字义发展变化的借鉴,特别是最后一例:

 “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庶绩咸熙”

   这句话的意思是:每三年考核一次官员的政绩,根据考核结果,罢黜表现不佳的官员,提拔贤能聪慧的官员。

   这里的“幽”传统上被解释为“昏庸无能”,但这个义项很难直接从“幽”字中推导出来。即使勉强联想到“幽”的“深暗”含义,也显得非常牵强。

   然而,如果按照我们提出的“容易被忽视、不被关注”的含义来解释,一切就顺理成章了。这里的“幽”指的正是那些政绩平淡、缺乏亮点的官员。这种解释不仅贴合了原文的主题,也让整个句子的逻辑变得更加清晰。

   至于《尚书》中涉及地名的另外两例,我们将在后续做分析。

《诗经》中的“幽”字

   在《诗经》中,“幽”字共出现了四例,都出自《小雅》: 

  •  《伐木》:“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  《斯干》:“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  《隰桑》:“隰桑有阿,其叶有幽。” 

  •  《何草不黄》:“有芃者狐,率彼幽草。”

   现在问题来了。我们之前对“幽”提出的“被动隐藏”假设,似乎只能解释第一例“幽谷”,即指“不被人注意的山谷”。但其余三例“幽”,无论是“幽幽南山”(形容南山深远、苍郁),还是“其叶有幽”(形容桑叶颜色深),或是“幽草”(指颜色深暗的野草),都明显具有“深颜色”的意思,这似乎直接否定了我们的假设。

   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这些矛盾呢?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幽”字的确有“深颜色”的含义。《玉篇》说“幽,不明”,《正韵》也说“幽,闇也”,都明确指出“幽”可以表示颜色深暗。

   其次,“颜色深暗”的义项很可能和“𡋢”字无关。

   我们曾推测,“幽”字最初的字形(通过异体字“𡋢”来推断)是上部为“𢆶”(幼虫),下部为“土”,表示昆虫的幼虫生活在泥土中,不容易被发现。从这个字形中,我们无论如何也得不出“颜色深暗”的联想,甚至可以说,没有一点关系。

异体字揭秘:水、深与暗的关联

   要解开这个谜团,我们需要仔细研究“幽”字的其他异体字。除了我们之前提到的“𡋢”,幽还有另外两个异体字:“𣾧”和“𤄘”。尽管它们的小篆字形已不可考,但从其现代字形中,依然可以发现很多有趣的信息。

20250808-幽03.png   首先来看“𤄘”。这个字很可能是个会意字。它的左侧为“水”,表示与水相关;右侧上部为“穴”,可理解为水中的深坑;中部是“双目”,表示眼睛的象形;下部为“夊”(suī),表示双腿因战栗或拥挤而无法行走。

20250809-夊01.png   在这里,我们再次强调,对古文字的解释需要依靠我们的生活经验、逻辑和常识。

   从我们的生活经验可知,水的深浅是可以目测的,河中深坑的水面颜色会比浅水区显得更深暗。我们可以想象,古人试图用这个字告诉别人:用眼睛去观察,河里水深(有深坑)的地方,水面颜色深暗黝黑,那里太危险了,千万不要过去!“𤄘”字的造字意图,由此变得清晰明了。

   这也就意味着,“颜色深暗”的义项,不可能来自于“幽”字本身,而只可能源自于“𤄘”字,且其所表达的含义非常明显。

   这一观点也得到了文献的验证。《玉篇》说“(𤄘)古文幽字”,确认了“𤄘”就是“幽”的异体字。《六书统》则说“(𤄘)水中深隐处也。与幽义稍别”,意思是“𤄘”指的是水中比较深的地方,这些地方隐藏在水面之下,和“幽”字的本义有所区别。

20250808-幽04.png   接下来,我们分析另一个异体字“𣾧”。它应该是一个形声兼会意的字。它的左侧同样为“水”,右侧上部为“幽”,下部为“子”。

   这又是什么意思呢? 在靠近河流、池塘的地方,孩子们大多都喜欢玩水。但在水里嬉戏其实非常危险,不幸事件几乎每年都会发生。我们可以联想:“幽”表示隐藏,不容易被找到;“子”就是小孩子。水中有一些地方,小孩子在那里玩耍,很容易就找不到了,这指的不就是水中比较深的地方吗?因此,“𣾧”是一个会意字,它明确地表达了水“深”的含义;同时,它的部件“幽”也表明了该字的发音,所以它也是一个形声字。

   由此可知,现代“幽”字的含义,正是在汉字演化的漫长历史中,从这三个原本独立的异体字中融合而来的。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03836-1497546.html

上一篇:重谈《周易》之“幽”
下一篇:“幽”的继续验证与思考02
收藏 IP: 176.163.147.*| 热度|

4 宁利中 刘进平 王涛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8-16 02: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