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来学的发展历程之三
武夷山
21世纪的预见和预期
未来学家Slaughter认为,由于许多未来学方法被过度使用和适用性有限,未来学应该突出战略预见。预见学从业者给未来学引入了战略规划维度,传统未来学中基本上缺失这一块。strategia sapiens这个词指的是,战略制定有必要聚焦于预见工作,由直接价值来驱动。
为了提高政策决策的质量,“技术预见”概念被广泛认可为一种系统性的路径,用以考察在较长时段上科学、技术与创新的未来轨迹。
“企业预见”指的是,利用预见学的做法,促进一个组织的成长、使命达成和预先确定的成功。
“环境预见”的目标则是提供一个细化的框架,用以评价新兴的环境议题对未来的潜在冲击,从而强化现有的决策方法。
Portaleoni等学者指出,实施“国家预见”计划,可成为科学政策、技术政策与创新政策之间的协调机制,同时有助于国家有效地应对不确定状况和动态变化的状况。
Amini等学者认为,“区域预见”是区域规划的一个关键策略,旨在增强管控变革和不确定性的能力。
“部门预见”的目的,是促进某一部门之内的不同行动者之间的交流,促进在该部门内相互关联的创新体系之间的交流。
最后,按Miemis等学者的说法,“开放预见”概念被用作一个针对基于互联网的各种协作性预见活动的框架。
Hines 和 Bishop合著了一本手册,对各方预见从业者的经验体会进行了全面的叙述。Weiner 和 Brown对未来思维领域内普遍的方法谬误进行了全面的考察。
在2010年代和21世纪20年代,有相当数量的未来学家将其注意力指向较为可行的有限领域,从而强化了“本领域的分裂程度比以前更严重”的看法。
在未来学领域,理论性的学术对话主要聚焦于三种进路:后常态进路、元现代主义进路和整体未来进路。
预期系统理论是过去十年间涌现出的一种突出努力。 该理论假定,预期是存在于当下的,其目的是揭示出被遮蔽的和尚未被探索过的各种可能性,将未来之纳入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
未来学素养指的是,能够以多种方式、针对多种目标来利用未来。
总之,可以认为,该时期的主要发展趋势有三条:后常态进路、元现代主义进路和整体未来进路的阐释和传播;预期和未来学素养的实现;预见在广泛的实践中获得应用。未来学研究在实践中与学院派决裂,可视作是一个转折点。
未来学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
21世纪的生活受到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大数据和机器人学的极大影响。
奇点概念是通用人工智能(AGI)引出的。它指的是这样一种假想未来:在某一不可避免的临界节点,AGI及相关技术超出了人类的理解能力,从而给社会带来严重后果。库兹韦尔认为,技术奇点估计在2045年之前就要到来。
Vähäkaria等学者提出,将未来学纳入可持续发展学领域,采用多层次进路来开展技术经济转型。
由于气候变化有可能导致人类文明崩溃,未来学领域对社会崩溃的研究热了起来。预计这方面的兴趣将持续增加。
Saritas等学者认为,预见学范畴今后将继续扩展。21世纪30年代的新一代预见将关注系统性进路、实用进路和现场进路。
在可预见的未来,能源未来研究将成为一个突出的主题。
促进企业创新的未来学研究活动估计将会增多,因为对企业趋势的预期能力有助于对商业前景的探索。
未来学家Inayatullah 认为,为了实现去殖民化的、真实的可供选择的未来,未来学研究和实践一定要跳出现有的制度化框架。这一进路将欢迎处于非支配地位国家的年轻一代的观点和概念。
总之,尽管未来学的发展趋势今后可走向不同方向,但仍有一些不确定的转折点处于前方某处。
相关阅读
未来学的发展历程(一),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467832.html
未来学的发展历程(二),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468443.html
原文链接
https://eujournalfuturesresearch.springeropen.com/articles/10.1186/s40309-024-00231-7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6 08: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