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在2006年1月19日《科学时报》“读在寒假”专栏发表的东西

已有 1860 次阅读 2025-1-17 06:43 |个人分类:书评书介|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在2006年1月19日《科学时报》“读在寒假”专栏发表的东西

武夷山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李醒民的《爱因斯坦》(商务印书馆。2005)。在2005年出版的众多与爱因斯坦相关的图书中是独树一帜的。首先,李教授对爱因斯坦有深入的研究。他在做硕士论文前后就开始研读有关爱因斯坦的文献,此后对爱因斯坦思想的兴趣与研究从未减弱,迄今已将近三十年。在此书中,他用三编十七章的篇幅,分别论述了爱因斯坦的科学哲学、社会哲学和人生哲学。笔者也读过爱因斯坦的一些著作,读过关于爱因斯坦的不少著作,但是阅读李教授的这本著作仍时有新鲜感。例如,李教授告诉我们,爱因斯坦竭力主张减轻学生负担,说学生一天花六小时就足够了——四小时在学校念书,两小时做家庭作业(351页)。我想,爱因斯坦若生活在当代中国,一定是教育改革的急先锋!第二,李教授将其多年来的诗作,巧妙地镶嵌在每一章的篇首。例如,第17章“人格、人性、人品”的篇首诗题为《空谷幽兰》:“熏风兰佩适逢春,春暖兰谱结同心。心仪兰味空谷梦,梦断兰溪谢子衿。”敢这样做、能这样做的,恐怕在中国是前无古人!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类著作总能给人很多启发。迄今,科普史类的著作很少见。因此,当我发现日本学者本田一二先生的《美日科技报道史话》(刘明华译,新华出版社,2004)时,异常兴奋。此书记载了不少趣事。举两个例子。牛顿逝世后,美国报纸《纽约公报》发表的讣告中说, “牛顿生前为造币厂厂长,年薪500英镑。同时,牛顿还担任皇家学会会长”。把官方职务往前放,把科学职务往后放,与我们的现世何其相像!可见,在那时的美国,科学家的社会地位还不高。我感慨的另一件事是:1895年,正在研制飞机的莱特兄弟给史密森博物院写信,请他们帮助查找航空领域的参考资料。史密森博物院找到了德国人利连塔尔写的《飞行问题与滑行试验》及其他几篇相关论文和参考文献目录,一并寄给了莱特兄弟。我问自己:如果国内的个体发明家向我们的图书情报机构求助,能得到这么热情的服务吗?莱特兄弟的成功,不仅仅是他俩个人奋斗的结果,整个社会较完善的科技信息基础设施和良好的服务风尚,也是其坚强的后盾啊。

---------------------------------------------------------------------------

推荐书目: 

《期望中国:中西哲学文化比较》,郝大维、安乐哲著,施忠连等译,学林出版社 2005 年出版

《第二天性》,哈伊姆·奥菲克著,张敦敏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年出版

《中国现代科学思潮》,李醒民著,科学出版社 2004年出版

《黄老智慧》,张绪通著,人民出版社 2005年出版

《鹦鹉的定理》,德尼·盖之著,马金章译,作家出版社2002年出版

《中国类科学》,刘华杰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4年出版

《中国创造学概论》,刘仲林著,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1年出版

《系统视野与宇宙人生》,陈天机、许倬云、关子尹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出版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1469152.html

上一篇:未来学的发展历程之三
下一篇:从“初体验”到“深探索”:他们用30年见证学科交叉成长史
收藏 IP: 1.202.112.*| 热度|

8 周忠浩 王涛 刘进平 尤明庆 钟炳 孙南屏 杨正瓴 刘跃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6 09: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