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产学合作,虚实并重——美国“企业与高等教育论坛”简介(2005)

已有 2214 次阅读 2023-2-1 11:02 |个人分类:他山之石|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产学合作,虚实并重——美国“企业与高等教育论坛”简介

武夷山

(发表于《科学时报》2005620日)

 

    美国企业与高等教育论坛(Business-Higher Education Forum)是一个非营利社团组织,其成员来自企业界、大学和基金会。其使命是:走到一起来讨论具有全局深远意义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发布专题报告、白皮书和政策立场文件,召集有政府、企业、大学和公众等各方面代表参加的圆桌会议。它成立于1978年,长期以来挂靠于美国教育理事会(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20049月,它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社团组织。

    目前,该组织的会员共81人,包括36名公司老总(如辉瑞制药公司首席执行官,葛兰素-史克制药公司的董事会副主席,波音公司副总裁),38名学界人士(如哥伦比亚大学、密歇根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校长),7名基金会和其他科研单位的代表(如高盛基金会总裁,美国海军科研局主任)。这些各界要人每半年开一次会。论坛设有专职工作人员4人。

    论坛近年来的主要论题是:高等教育系统中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估及对公众的交代;学习与技术(考察信息技术对教与学的影响);课堂与工作场所的多样性;大学-产业界科研合作;幼儿园至大学毕业整个流程的教育改革;未来的高效能工作者;跨越鸿沟:行动蓝图(探讨大学和企业界如何携手培养能适应21世纪高效能工作岗位需求的毕业生)。“产学科研合作”项目总结了这个领域的最佳实践,制定了一套指导产学科研合作的指南。2001年发布的该项目的初期报告涉及以下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知识产权;成果转让;利益冲突;保密问题;科研间接成本;背景权益。[1

    2004年初的论坛会议上,讨论的焦点是如何激发学生关注思考全球问题、伦理问题和创新创造问题。美国前副国务卿托马斯. R. 皮克林和美国外交委员会的詹姆斯. M. 林赛博士在其发言中指出了当前世界事务的三个重大趋向:一是全球化,二是美国成了唯一的超霸力量,三是中国可能成长崛起为美国的竞争对手。他们提出,为了顺应这种趋势,应该将美国的大学生培养成能够在全球环境下工作,能够驱动创新,能够认同甚至向别人宣传灌输美国的开放价值观的人才。关于第二个议题,与会者指出,各行各业都存在较严重的伦理问题,企业界、政府、学术界各有不同形式的表现。大学生中的伦理道德问题主要表现为作弊、软件盗版、在因特网上制造传输垃圾信息,等等。目前,社会对不道德行为的容忍程度在增大,还有种种对不端行为的辩解,这些都值得严重关注。与会者认为,应就如何维护非常健康的伦理环境开展讨论。关于创造与创新,与会者们认为,有利于创新的环境的特征色彩是灰色的,因为灰色象征着容忍模糊性,允许人们在工作中不受条条框框的束缚。[2

    2005年初,该论坛发布了题为《为美国前途而奋斗:应对美国的数学和科学教育危机》的报告。报告指出,据美国劳工部预测,19992008年期间,需要理工科培训背景的工作岗位数将增加51%,是就业岗位总数增长率的4倍。2008年时,科学家、工程师和技师的岗位空缺将为600万个。可是,美国大学生中只有约三分之一主修理工科,中国的相应比例则大约为三分之二。据2004年国际学生评估计划的评测结果,在参评的25个国家中,美国10年级(对应我国的高一)学生的解题技能明显低于其他国家。

    从以上对“企业与高等教育论坛”的简介可以看出该论坛的几个特点。第一,他们关注的问题不仅仅是有可能相对说来短期见效的“实惠型”问题,如,怎样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大学怎样实现更多的创收,而且也包括放眼长远、但未必容易看出成效的“务虚型”问题,比如,让学生们认同美国的主流价值观念,并且自觉地向其他国家的人群宣传渗透自己的价值观。又如,虽然论坛名称中指明了“高等教育”,但他们也关注中学的数学与科学教育,因为,没有优质的中学生,就很难有优质的大学生。第二,设立该论坛后,对相关问题的频繁讨论就有了制度化的保证(每年两次)。反观中国,近年来各种名目的产学研合作论坛为数也不少,但是,长期坚持、形成制度的论坛不多。《中外管理》杂志每年举办一次的“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已经制度化,而且影响很大,但可惜其研讨内容迄今与高等教育密切相关的并不多。第三,企业界的作用突出。论坛成员中,企业老总人数与大学校长人数基本持平。另外,重要议题的研究都有企业界和学术界各一人挂帅。比如,“产学科研合作”项目的总负责人就是目前的辉瑞制药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麦金奈尔(中文名字为马金龙,他19982000年期间担任该论坛的主席)和美国大学协会的会长尼尔斯. 哈塞尔摩。而中国的有关论坛,基本上是学术界唱主角。

    该论坛的模式已经产生了国际影响。当马金龙将美国企业-高等教育论坛的做法告诉日本前内阁负责科技政策的国务大臣尾身幸次先生之后,日本迅即于20011119日在东京举办了首届产学官高峰会。该会又决定在全国各地举行地区性的产学官高峰会。2002年,全国9个地区召开了这样的会议,共有5000人出席。[3

 

参考文献

[1]    http://www.bhef.com2005221日检索

[2]    http://president.osu.edu/trustees_02-06-04.html2005221日检索

[3]    Interview with Mr. Koji Om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Japan, 2002, 21 (8): 3-8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1374370.html

上一篇:美国加州一名音响工程师的哲思(146)
下一篇:新所长人选确定——日记摘抄976
收藏 IP: 1.202.114.*| 热度|

9 郑永军 尤明庆 赫荣乔 杨顺楷 王安良 范振英 何青 梁洪泽 史晓雷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5 17: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