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寻芳草——周浙昆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周浙昆

博文

不期而遇地获奖 精选

已有 5292 次阅读 2024-2-19 16:05 |个人分类:随想|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接到科学网编辑电话的时候,我正在泰国北部采集植物化石。看着陌生的号码,加之采集化石的地点与著名的“电诈园区”仅有一河之隔,让我不由自主地想到来电是不是诈骗电话。电话接通后,一个标准普通话的女声彬彬有礼地通知我,我的博文入选“科学网”2023年度十佳博文。之前在科学网上看到评选十佳博文的消息,从未想到我的博文能够入选。科学网是一个藏龙卧虎之地,许多网友的博文常常让我叹为观止,有些网友的博文思想深刻,让人获益匪浅,有些网友的小说精彩绝伦,可读性极强,不亚于许多的文学作品。我虽然已经过了对荣誉和获奖不是十分在乎的年纪,并不表明我完全没有了虚荣心,这个电话还是让我暗自高兴了好一会儿。

       接下来和科学网的编辑加了微信,编辑说要在评选揭晓的直播活动上,讲几句话并给了几个题目。说点什么呢?就说说我在科学网写博文的心路历程吧。

        我写博文是源自一次针对学报主编的上岗培训班。在那次培训班上,我第一次对新媒体和自媒体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而这个时候我们的研究组在研究所组织的考核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而这个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因为那个时候我从昆明所去版纳园工作,研究组从零开始,四年间我们不仅站稳了脚跟,而且还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不禁有点酸气上涌,加之又刚了解到自媒体的作用,于是就写下第一篇博文《收到课题组评审意见后的喃喃自语》。博文发表后,收到2万多次的阅读,这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新媒体和自媒体的威力。人们写文章,发表文章,不就是想被阅读吗?如果不想被阅读,大可写成日记啊,孤芳自赏。

       回首我在科学网上写博文的经历,我自觉是收获满满。通过写博文,我的学术研究的成果,通过“科学网”这个平台,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也许增加了我们文章的引用率。有同行给我说,周老师我是通过你的博文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你们的工作。

        我的工作常常要做野外工作,这让我去许多人迹罕至的地方,在大自然中,我享受了比常人多得多的快乐。每每当我面对着神奇而壮美的大自然的时候,每每当我看到那些奇花异卉和秀丽山川的时候,总会不由自己地产生一种要大家分享的冲动。每次从野外归来,我总是尽可能地将野外的感受写下来,甚至还回忆了几十年前在墨脱越冬考察的经历。从这些文章的阅读量和留言看,这些考察经历颇受读者欢迎,这就促使我把墨脱考察的经历,整理出版了《墨脱植物考察追记》。这本小书出版后,得到了读者的欢迎和肯定,现在已经重印了一次。由于《墨脱植物考察追记》的出版,或者是我科学网博文的缘故,让我获得到了“赛先生科学与医学公共传播奖”资助,撰写一本野外科学考察笔记。目前我完成了题为《追寻远古的香格里拉》考察笔记的写作,书稿已经交到了出版社。没有在科学网的写作和试水,我是不可能完成这两本考察笔记的写作的。

        我是50后,我们这一代人经历了“文革”和改革开放,亲眼见证了一个初步繁荣富强国家的建成。我自己下过乡,又从一名工人,成长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们这一代人的经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家的发展历程。我在科学网,发表一些自己成长经历的文章,通过回忆往事,让我倍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让我以“老牛自知夕阳晚,无须扬鞭自奋蹄”的态度来自己的工作和人生。

        在科学网这个平台,我还撰写过一些缅怀了师长和故友的博文,这些文章不仅寄托了我的哀思,更重要的是在写作过程中,我发现平凡人的闪光之处。

        很多同行和年轻的学者通过我的博文,对我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博文让我变得更加的popular, 在一些学术会议上,常常有一些认识的或者不认识的年轻同行说:“周老师我读过你的博文(其实我更想听到的是,周老师我读过你的文章)”,有的说周老师,你的每一篇博文我都读过。这起码说明,博文的传播作用不可小视。

        我喜欢在科学网发表博文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科学网发表文章毫无压力。科学网既不邀稿,也不催稿,在这里有话说就写几句,无话说也不必露面,我特别享受这种无拘无束的方式。

       在科学网写我博文的另一个原因是,科学网比较纯粹,这里的网友兴趣爱好更为接近,我的博文在这里也更容易引起共鸣。

        在“十佳博文评选揭晓的直播活动”中,听复旦大学的马臻老师的发言说,“为了写好博文,自学了新闻学和传播学的课程”,这让我相形见绌。我的写作更多的是随性而为,我自己都没有想到,从小就怕写作文的我,在科学网居然写了100多篇的博文,这些博文收到了100多万次的阅读。有些网友鼓励我,说我文笔好,这让我汗颜无比,我只是用大白话,记录了内心真实的感受。

       通过写博文,我表达了内心的感受,陶冶了情操,传播了科学文化知识,结识了不少的网友,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这就是我在紧张的工作和生活之余,坚持写博文的原因。    

又及:“科学网”的“神秘奖品”年前就寄到了单位,我是昨天才去取奖品的。刚开始找了一圈都没有找到,又找了一圈,结果在一个大箱子上发现了我的名字。原来第一次寻找的时候,目光盯着的是那些个小的邮包,没有想到“科学网”的奖品会装在一个大箱子里。拆开包装,看到了一个精致的奖牌、SKG的按摩披肩和其它一些奖品。谢谢《科学网》给予的鼓励和奖励,这份奖励会激励我继续写作。

WechatIMG287.jpg

入选的奖牌

WechatIMG286.jpg

获奖的奖品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2727-1422194.html

上一篇:追寻东亚植物区系的源头——泰国新生代植物考察纪
下一篇:给研究生们的几点建议
收藏 IP: 159.226.69.*| 热度|

20 刁承泰 郑永军 李建国 苏德辰 张学文 王启云 张晓良 王从彦 李程 张俊鹏 刘立 周忠浩 吴斌 廖景平 梁洪泽 孙颉 木士春 贾玉玺 杨正瓴 be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30 23: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