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锦绣——————@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e 知识背景:古文家学渊源 法学学士 经济师 哲学硕士.

博文

资源共享: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2005年修改稿)

已有 5859 次阅读 2009-12-7 21:06 |个人分类:我思诸我是----人学|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本文发表时标题改为:

《从人的发展角度看大学生就业》

本人只是参与者的角色。

 

大学生就业现状与人的发展境遇调查

 

内容提要

本文经过调查,以人的发展为视角,探讨了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文章认为市场日益完善,基本满足大学生就业的需要。文章认为就业压力对大学生的发展有双重意义。一方面激励他们成材,另一方面压抑他们的自由发展,“先就业后择业”现象严重。竞争还加剧了性别歧视。户口的吸引力使就业过度集中在大城市,造成了人才浪费。关于对策,文章从人的发展角度出发,从学校、社会、法律、个人四方面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调查;研究生就业;户口;人的发展

 

 

大学生就业成为焦点,是中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产物。人潮汹涌,招聘会接二连三,成了重要的社会景观。笔者通过调查,以人的发展为视角,思考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对策。同时为了便利他人深入研究,尽量呈现获取的数据。笔者重点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27份,其中有效问卷101份。时间为420日到427日。重点在北京地区,样本在专业、性别、学历等方面分布平衡。研究生就业问题也是本次调查的重点。理由是:1、研究生研究生教育走向普及,就业压力越来越大。2、研究生的比例越来越高,有的学校甚至过半,从数量上有必要关心他们。

一、大学生就业基本情况

1.大学生就业市场日益完善

大学生就业市场日益完善。首先就业渠道日益丰富。关于就业信息的来源,调查显示,在“他人介绍、网络、招聘会、自己联系”四种渠道中,作用基本均衡,比例分别是17%30%30%24%。其中最重要的是网络和招聘会两种渠道,都占到30%。其次,公平竞争基本保证。关于找工作难的原因,在“学校声誉差、专业不好、面试技巧不好和招聘程序不公正”四个原因中,认为招聘程序不公正的只占17%,这实际肯定了就业市场健康发展的主流。这样的环境基本保证了大学生的就业需要。关于大学生“总共得到多少次选择工作的机会?”调查表明,人均有2.98次。其中有三次的同学占42%。说明就业市场较好保证了大学生双向选择的权利。

当前就业市场基本能引导大学生适应国家和社会的需要,积极向上是当代大学生的主流,竞争意识、自强精神普遍增长。在团队精神方面,97%的同学认为自己能够尊重团体利益,41%的同学认为自己能够非常尊重团体的利益。在学习态度方面,91%的同学认为自己学习努力,33%的同学认为自己学习非常努力,只有10%的同学认为自己学习不努力。在学习的成果方面,大学生人均有1.82个职业资格证书,有三个以上证书的同学占24%。参加考研的同学占60%,这些同学中有73%是为了提高学历或者为了提高学术水平。这些情况充分说明,提高自身素质是当代大学生努力的方向。

2. 大学生就业形势仍然严峻,压力不小

首先人才供需比例总体上偏紧。同时下岗失业问题严峻,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就业显得更加困难重重。调查显示在五月份初,本科生和研究生毕业生在目前仍然有58%的人没有找到工作。在本科生中有65%的人没有找到工作,本科女生则有64%的人没有找到工作。女研究生的情况尤其严峻,有79%的人目前仍然没有找到工作。毕业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压力越来越大,64%的人提前半年开始找工作,同样情况的女研究生竟然占到了89%,同她们的低就业率相比,显然她们的这种反应来源于就业的压力。为了找到工作,毕业生制作越来越精美的简历,并且把它们装订成册,男研究生人均投放简历26份,女研究生则人均投放简历30份。笔者在实际了解到,许多高校招聘教师往往能吸引几十倍以上的简历。就业的压力使得62%的人选择了考研究生的路,而国家也为了延缓就业压力,积极对研究生教育扩招,其结果是研究生的就业也越来越难,女研究生的就业现状不能与之无关。就业压力还体现在求职过程中的开支,研究生的开支尤其大,男研究生人均1200元,女研究生人均1600元。女研究生求职过程中的开支在3000元以上的竟然占16%。本次调查还表明各种歧视有所抬头,78%的人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歧视,其中工作经验的歧视最多,占到了所有歧视中的50%,这也反映了就业市场竞争压力加大的形势。

.大学生就业压力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1.就业压力对人的发展有双重意义

竞争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首先对人才的形成有激励作用。就业压力驱使人们攻读研究生,考研的同学中有20%是因为“找不到工作”。80%的男硕士和70%的女硕士参加了博士入学考试,他们希望推迟就业,避开大学扩招形成的就业高峰。其次就业市场的竞争对大学生素质修养,有很强的引导作用。这在本科生中效应尤其明显,53%的女生认为自己“很能尊重团体利益”,47%的女生认为自己“能够尊重团体利益”,两项合计达100%。就业压力还促使大学生拓展素质。关于大学生的竞争优势,他们认为综合素质占50%,道德水准占17%,专业知识只占27%,说明他们已经不再把自己的优势局限于书本和理论。另外竞争意识在大学生中不断高涨,他们为自己争取了人均4.3次的面试机会,在最有价值的就业信息来源上,他人介绍的只占17%,通过网络、招聘会、自己联系等手段得到的信息合计占83%。总之在市场的洗礼下,大学生更加自信、自强、自立。

过度竞争对人的发展也有不利影响。压力使大学生“饥不择食”,就业中形成了“先就业后择业”的社会问题,并且愈演愈烈。所谓“先就业后择业”是指,大学生为了生存或满足对户口等的偏好,先随便找一个用人单位,这就是“先就业”;“后择业”是指实现就业以后,再等待机会实现理想或施展自己的才能。二者分别也就是人的生存问题和发展问题。调查表明,生存问题引起了大学生的极大焦虑,人们明确而且强烈地意识到要先求生存,然后求发展,生存问题和发展问题尖锐对立。

生存焦虑严重压抑了大学生个人发展的欲望。关于择业目标,在“薪水、社会地位、稳定、专业对口”四个选项中,对专业对口的追求最小,在所有人的所有选择中只占13%,对薪水、社会地位、稳定的选择分别为33%20%35%,其中对稳定的追求最大。女生更注重稳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选择分别为44%42%。这说明人们的生存比较严峻。人们为了“就业”,只好压抑对“择业”的追求,并表现为专业对口水平的下降。由于女性面临的压力更大,对专业对口的追求更受压抑。只有5%的女生看重专业对口。关于“所找的工作与所学专业是否对口”,情况比较严重,男研究生不对口达26%,女研究生更达44%。专业对口与否,强烈影响人的发展以及人才的成长。因此就业市场上激烈的竞争对人的发展无疑也有负面影响。

2.户口的魅力与人才浪费

户口的消极作用在当代越来越凸显,严重阻碍人才的流动。调查表明户口的魅力很大。58%的学生选择到大都市包括北京、上海等地工作。在北京的高校,到外地找过工作的大学生寥寥无几,71%的男研究生和58%的女研究生一次也没有到外地找工作。用人单位能否解决户口成为大学生选择的重要标准。88%男研究生和84%女研究生,或者总体上87%的同学表示在意用人单位是否解决户口。另外55%的研究生很在意用人单位是否解决户口。

户口的代价是人才浪费。总体上有43%的人认为专业不对口。根据2005年首都师范大学(某高校)公布的招聘信息,笔者认为对研究生的需求存在着人才高消费。[2]除了小语种、美术等急需专业外,研究生生都被安排在学生工作、实验员、图书管理等完全没有科研和教学任务的岗位,占总需求的63%。许多大学生一旦解决户口就设法离开原单位,严重影响他们的专业发展。在国家部委,信息专业的新大学生,5年之后仍然留下来的不超过30% [3]首届大学生就业企业调查报告》显示,70%的人会在5年内离开第一份工作。25%的大学生只打算在第一个单位工作一至两年。

户口的吸引和人才浪费有一定必然关系。关于大学生的就业目标,调查表明在“为了解决户口、为了生活、为了发挥专长”三个选项中,选择“户口”的占23%,选择“专长”的占24%。说明户口和才能之间的矛盾比较尖锐。对于研究生女生,为了户口的占30%,为了发挥专长的占22%,说明解决户口比施展才干更吸引人们的注意,前者产生的压力必然压抑后者。

3.性别差异明显,性别歧视不容忽视

在能力方面女性并不弱,首先她们表达较好。调查表明,男女生面试发挥差别较大,女生明显占优势。44%的本科男生表示找工作难的原因是面试技巧不好,只有21%的女生表示这样。研究生人群中也有较大差距,22%的男生认为面试技巧不好,只有13%的女生表示这样。这些差别都接近一倍。学习方面,女生也有一定优势。表示学习非常努力的人,男生有29%,女生有36%。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方面,女生比男生多。17%的本科女生有3个以上的职业资格证书,而男生则没有这种情况。可见女生在能力方面并不差,因此性别歧视是没有根据的。

女生由于婚恋问题,特别是女研究生还面临着生育问题,比男生承受更多家庭方面的责任。关于“影响工作选择”的因素,在“政策优惠、亲属、朋友、同学”四个选项中,53%的女生认为受亲属影响,比男生多10个百分比。在研究生学历中差距更大,男女生分别是40%21%。另外45%的男生认为受政策优惠的影响,比女生多10个百分比。说明男生比女生有更大的灵活性。在择业目标方面,男生比女生更注意薪酬,差距最大的是对稳定和专业对口的态度。把稳定作为最大追求的,女研究生有42%,男生只有21%;把专业对口作为最大追求的,本科男生有25%,女生只有5%,男研究生有21%,而女研究生只有8%。这说明,女生承受的压力比男生要大,并且严重影响了她们对个人发展,特别是专业发展的考虑。

在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性别歧视不容忽视。笔者对网络上的招聘信息做了一个统计。230个单位提供了共550个职位,时间跨度为2003922日——2005422日。其中男生优先的职位有83个,占15%,女生优先的职位有33个,只有6%,对男女不限的职位有434个,占79%[1]说明公平是主流,但是性别歧视也很严重。笔者对招聘的实际操作进行了访谈,许多同学反映在招聘广告中没有注明性别歧视的,在实际操作中却有性别歧视。许多招聘单位口头告知说:不要女生,因为不符合法律规定,为了避免法律纠纷,就不在书面广告中说明,但是即使女生报名也不会被录取。因此性别歧视的实际情况比网络招聘信息能表明的更严重。问卷调查可以说明这一严重性。受到性别歧视的女生在所有受调查的女生中占54%。在女研究生中,性别歧视占第一位,在各种歧视中占43%79%的女研究生受到了性别歧视。可以说性别歧视是她们难以找到工作的重要原因。性别歧视在本科女生中占第二位,在她们受到的各种歧视中占30%。总之性别歧视值得社会,甚至法律的关注。

.关于对策的思考

1.强化学校对学生就业的责任。

首先应该把学生就业和学校发展适当捆绑。我们不能回到计划经济的就业模式,让国家把学生就业包下来,但是可以探索新的形式。2005年广东省教育厅重申政策,规定“初次就业率”连续3年低于全省平均就业率的专业,停止招生1年。[4]这种做法把学生个人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联系起来,有助于学校提高就业工作的责任感。

其次,学校要鼓励学生跨专业发展。调查显示,大学生就业困难和专业设置有很大的关系。大学生把就业难首先归咎于专业不好,认为这一原因在所有原因中占39%,其中研究生认为占45%。最有效的办法是鼓励学生跨专业,改变目前打压和限制的消极态度。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就业,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还可以尽快满足社会需求。

2.全社会共同关心大学生就业。

首先,完善和规范就业市场的建设。网络的作用越来越大,总体上占首位。招聘会的作用也很大,对于女生,它提供了47%最有价值的就业信息。专场招聘会是其发展的重要方向,并加强为女生服务。2005年北京市和山东省举办了女大学生就业专场招聘会。政府应该让用人单位把人才需求信息在网上或人才市场公布,强力推动就业程序的规范化。

其次,合理安排公务员考试和研究生招生的时间。依据是报考人员的比例之高,足以影响就业全局。考公务员和考研的同学分别占大学生的50.5%60%。但是两个考试都旷日持久,复试和面试会拖在三、四月,这时招聘活动大都结束,许多同学因此耽误了找工作,甚至两头都被耽误。

再次,国家鼓励并参与人才储备,平衡供需关系。对于长线需求的专业,国家可以扩大就业需求,吸收人才,一方面可以使人才得到继续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减轻就业压力,使竞争既不小,又不至于太大。

3.在法律层面上增加大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

首先,改革户口,促进人才的流动。取消户口的附加功能和价值,这样才能减少大学生的心理顾虑,让他们放心走向中西部以及基层,从而促进社会和个人的发展。

其次,改革劳动法,缓解性别歧视。调查显示,认为女性能力低的只有8.7% [5]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是女性特有的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所形成的负担,纠正性别歧视的根本措施不在于惩罚用人单位,当然这也是必要的,但是主要靠转移用人单位雇佣女性而遭受的经济损失。例如改革女性职工生育和哺乳期的工资支付方式,实现社会化。

4.大学生要按照社会需要,大力完善自身。

首先,要提高综合素质,进行面试的专门训练。调查显示,找工作难的重要原因是面试技巧不好,它对于本科女生、研究生男生在各种原因中分别占21%22%,在总体上占21%。因此大学生很有必要针对面试下工夫。

其次,要调整心态,追求成材。当今经济稳步发展,大学生更应该树立理想,在专业上注重个人兴趣,追求终身职业。许多调查显示热门职业不断调整,风水年年轮转,例如机械专业多年不吃香,现在却排名靠前,计算机专业的排位却不断跌落。因此只要个人积累了真才实学,终有一天会大显身手。也就是说大学生固然要关注市场“商机”,但是更要关注人生理想。

 

大学生就业对于个人,是实现个人发展的关键;对于国家,是人才培育和使用的重要方面,也是社会稳定的关键。因此全社会有必要关注大学生的就业现状,研究其中的问题和对策,这样才能更好建设和谐社会,更好实现我们的人才兴国战略。

参考文献:

[1] http://202.204.208.66/cnustu/busiroad2005-5-3.

[2] http://www.cnu.edu.cn/zhaopin/zhaopin.htm2005-4-1.

[3] 方芳 李洋:优惠政策变成双刃剑 进京指标苦了毕业生[J].北京现代商报,20040312.

[4] 王攀:广东省教育厅呼吁遏止“人才高消费” [J].新华社,20050324.

[5] 叶文振 刘建华 夏怡然等:女大学生的“同民同工” [M].中国人口科学,20026),第5662.

 

A Survey on Graduate Employment

Concerning the Circumstance of Human Development

 

Abstract: Based on survey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problems in graduate employment in the viewing field of human development. It argues that the perfecting market meets the needs of graduate in employment. The tension of employment has double meanings for the personal development of graduate. It stimulates them to be talent on one side, and obstructs the free development on the other side. The issue of “ occupation first, career last” is grave. Human promoting is lain aside under the stress of surviving. Yet the rival enhances the sex discrimination. The system of registered permanent residence creates charms making employment excessively centralized in metropolises, with the toll of talent wasting. Concerning the countermeasures, the author pondered from four aspects of college, society, law and individuals, in the viewing field of human development.

Key words: graduate employment; survey; postgraduate employment; registered permanent residence;  human development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9774-276844.html

上一篇:发现问题的几个阶段(教学经验)
下一篇:哲学中的数学:如何绝对证明1=0.9999999……(书摘)
收藏 IP: .*| 热度|

1 钟炳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09: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