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经纬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ohong 东华大学纺织学院长江学者

博文

黄土塬 精选

已有 7587 次阅读 2025-2-19 15:08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黄土塬

2025年2月19日 星期三

1.jpg

       人生遇到良师,能改变人生发展方向。

       临近花甲之年,回首往事,姚老师是我人生发展之路重要的指向标。

        三十六年前一次极其普通的硕士生入学复试,成了人生发展逐渐定向的开始;一次简单的学术研讨会,竟然成了我后面研究方法的重要来源;硕士论文上的一小段文字,是我在几十年教学研究生涯的主要内容。

        相比于现在年轻人的成熟稳重、见多识广和能力出众,三十六前本科毕业时,我还属于一个农村娃的基本配置,如果能时光穿越,把我与现在的本科毕业生在一起竞争,那我绝对属于各方面都要完败的差生:乡土化见识、本地化外语、原始化基础。通过硕士生入学复试并在姚老师指导下攻读硕士学位开始,我真正意义上开始了系统的专业学习,接受了“现代化改造”。两年半后硕士毕业之时,真的是小有自信的专业人士。

       现代化改造之一是系统阅读。在姚老师纺织楼321办公室里面全是书,种类繁杂,从古希腊哲学到当时影印版外文专业书,都是姚老师几十年工作积累、或者到全国各地出差时逛新华书店购置来的,我们可以随便取阅。我曾阅读过姚老师还是小年轻时买的老版“物种起源”,还有影印版的外文“粘弹性”和“纤维、纱线和织物结构力学”。有时候年轻人的兴致来了,还要与年过花甲的姚老师就书中内容讨论讨论,姚老师兴致上来之后还会笑得很灿烂,至今还能想起来姚老师笑起来露出的雪白牙齿和眼旁皱纹。

       现代化改造之二是走南闯北。我念书时姚老师全年的三分之二都在出差,姚老师就轮流把我们捎上一起出差。说起来是我们给姚老师拎包,其实还是姚老师照顾我们多一些。有时候要赶大清早的火车,我们还要住在姚老师家里的沙发上,大清早吃姚老师给我们煮的方便面加鸡蛋,再一起乘车去火车站。火车每开到一个地方,姚老师还要给我们讲当地的人文掌故。有一次去天津出差,火车停靠山西运城,姚老师就给我讲这里是三国关公故里。到任何纺织企业,姚老师都会受到隆重接待,我们也就跟着沾光,吃好的住好的,其实更主要的是我们见识了全国大大小小的很多企业生产状况。后面工作起来简直就是从容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现代化改在之三是全新知识武装。姚老师平时总是蓝色中山装加黑布鞋,西北老农的形象,脑子里面都是新潮的学问。有一次跟着姚老师去宝鸡长岭机器厂出差,在关于纱线条干仪的专家研讨会上,姚老师讲用有限元计算测量极板之间电场分布。当时讲有限元方法用于纺织问题计算,简直就是新潮加时髦。后来有限元方法用于纺织力学计算,成了我几十年的工作方向。在我硕士论文前言一章,姚老师加了一小段文字,基本意思是纤维和织物作为增强体的复合材料疲劳问题,是论文今后扩展方向。当时国际上纺织复合材料概念才出现不久,于是纺织复合材料就成了我几十年的研究对象。姚老师生活俭朴,省吃俭用,但是实验室全是现代化配置。实验室的奢侈与纺织楼的朴素形成了鲜明对比。当时最新的电脑、材料实验机、用于织物洗涤实验的全自动洗衣机、甚至极为难买到的日本东芝彩电,一应俱全,在当时令人无法想象。在这样的现代化条件下,我们不被“现代化”才怪。

       现代化改造之四是基本功训练。现代化改造更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姚老师是出了名的会做实验,在花甲之年还亲自动手给我们做演示。于是我们研究生接受了系统的基本功训练。实验室里面到处都是做纺织测试的电路板、各类纤维棉条和织物,记得姚老师问我有多少小时的电路板焊接经验。我从来没有干过这事。于是老头子就用电烙铁、焊丝和松香演示焊接细小电子元器件,这些现在可能根本看不上的基本功,当时我们都是非常娴熟。平时打饭回实验室吃午饭时,大家还在比谁的焊点又小又结实。

       姚老师1930年5月出生于江苏南通唐闸镇,是一个非常富庶的乡镇。在西迁之时,就到了陕西。在咸阳和西安工作了一辈子,把自己除了孩提时代和念书之外的一生时间奉献在了祖国西北建设。

讣告.jpg

       今天早晨接到孙院长电话,惊悉恩师仙逝,内心无法平静。恩师谆谆教诲,至今历历在目。恩师音容笑貌,现今念念不忘。指导我人生之路的恩师,一路走好。

       在几千万年风力输送和沙尘沉积下,慢慢形成了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最显著的地貌之一就是黄土塬。“驱车登古原”、“离离原上草”,就是在塬上看到的风景。

       黄土塬质朴厚重、大美无言、大音若稀,承载着宽旷的风景、悠久的文化、茂盛的庄稼和勤劳的人们,更承载着未来的发展和无尽的潜力。

      姚老师就是黄土塬。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9184-1473844.html

上一篇:那些年
下一篇:春天的脚步
收藏 IP: 183.195.42.*| 热度|

24 冯大诚 王从彦 上官周平 刘进平 郑永军 尤明庆 周忠浩 崔锦华 王涛 木士春 张晓良 王安良 许培扬 冯兆东 曹俊兴 夏炎 刁承泰 孙颉 周浙昆 葛及 吴嗣泽 吕健 徐志刚 yangsk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6 11: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