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轮车上的博导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njx45 狂犬病、流感、结核病和人类遗传学科普园地。 提供根治 “狂犬病恐惧症” 的灵丹妙药。 奉献在中国彻底消除狂犬病的锦囊妙计。

博文

狂犬病的历史 —— 全球消除犬狂犬病的基础(3)

已有 516 次阅读 2025-8-9 16:40 |个人分类:狂犬病防治|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狂犬病的历史 —— 全球消除犬狂犬病的基础(3)

A history of rabies—The foundation for global canine rabies elimination(3)

前记

  目前国际上关于狂犬病研究最权威最全面的大型学术专著是《狂犬病的科学基础和管控(RABIES: SCIENTIFIC BASIS OF THE DISEASE AND ITS MANAGEMENT)》,简称《狂犬病(RABIES)》。该书最新版(第4版)已于2020年5月面世。

  该书共有22章,其中第1章是《A history of rabies—The foundation

for global canine rabies elimination(狂犬病的历史 —— 全球消除犬狂犬病的基础) 》。

现将此章的内容全文翻译成中文供参考。

第1章  狂犬病的历史 —— 全球消除犬狂犬病的基础(3)

2 亚洲()

 

2.5. 森普尔( Semple)抗狂犬病疫苗

 

直到 19 世纪末巴斯德取得突破性成功后,暴露后预防(PEP)才有所进展,其方法迅速在全球推广(Steele & Fernandez, 1991)。例如,1900 年,位于喜马拉雅山麓卡萨乌利(Kasauli)印度巴斯德研究所成立,由英国印度医疗服务官员 森普尔(David Semple )主持。Semple 最初专注于被动免疫,1903–1904 年,他用抗狂犬病血清治疗约 200 名患者,为巴斯德式疫苗接种奠定基础。由于患者预后不明,他转而研发更常规的抗狂犬病疫苗。

作为英国医生、伤寒疫苗开发者 Almroth Wright 的门生,Semple 打破巴斯德使用减毒病毒的做法,于 1911 年研制出酚处理(酚化)灭活狂犬病病毒(RABV)疫苗。该疫苗最初源自兔脑,后改用感染的绵羊和山羊脑组织。印度最早使用的是巴斯德的干燥脊髓疫苗,1911 年被原始森普尔疫苗(1% 酚化兔脑)取代,1923 年起试验性使用 1%–5% 浓度的疫苗。20 世纪 30 年代起,标准化森普尔疫苗(5% 酚化绵羊脑)成为唯一使用的疫苗(Chakrabarti, 2010; Cheema, 2015)。成品森普尔疫苗含约 5%–10% 绵羊或山羊脑组织、0.25%–0.5% 酚,以及 1:10000 硫柳汞作为防腐剂,需在 2–5°C 储存,不可冷冻。

由于在该地区的广泛使用,森普尔疫苗直至约 2000 年仍是全球最常用的狂犬病疫苗,印度直至 2004 年才停止生产。尽管有效,但它存在显著的神经并发症风险,后逐渐被鸭胚疫苗(20 世纪 50 年代末)和细胞培养疫苗(CCV,约 20 世纪 70 年代)取代。

2.6. 20 世纪的其他进展

1976 年,在伊朗的狼咬伤受害者中,人二倍体细胞疫苗(HDCV)在严苛的现场条件下测试了其良好的免疫原性(Bahmanyar et al., 1976)。鉴于被疯狼咬伤的高致死率,患者存活的显著成果为首个现代细胞培养疫苗(CCV)的获批铺平了道路。此后,原代鸡胚细胞疫苗(PCECV)经全球严格临床试验后,于 1990 年在亚洲(即印度)实现工业化生产,成为首个在亚洲大规模生产的细胞培养疫苗。此外,纯化 Vero 细胞狂犬病疫苗(PVRV) 1986 年起在该地区商业化供应。出于对基本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担忧,神经组织疫苗(NTV)逐渐被淘汰。1992 年,泰国成为首个仅使用细胞培养疫苗的亚洲国家。

细胞培养疫苗的引入还缩短了神经组织疫苗繁琐且痛苦的暴露后预防疗程。泰国及孟加拉国、印度、斯里兰卡等其他亚洲国家采用了关于减剂量、低成本皮内(ID)接种方案的研究成果(Madhusudana, Saha, Sood, & Saxena, 1988; Nicholson, Prestage, Cole, Turner, & Bauer, 1981; Warrell et al., 1983)。如今,所有亚洲国家均不再使用神经组织疫苗,孟加拉国、缅甸和巴基斯坦分别于 2011 年、2013 年和 2015 年停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8)。

20 世纪初,亚洲各地建立巴斯德研究所,推动抗狂犬病疫苗接种的去中心化1959 年起,世界卫生组织(WHO)兽医公共卫生处启动年度调查,使系统性记录区域狂犬病问题成为可能。早在 1891 年,西贡巴斯德研究所就为被动物咬伤者提供暴露后预防,这是亚洲、非洲或拉丁美洲的首例1970 年 4 月,首届世卫组织区域兽医公共卫生研讨会在印度穆克特斯瓦尔召开,参会者来自印度、印度尼西亚、蒙古、尼泊尔、斯里兰卡和泰国(Ahuja, Tripathi, Saha, & Saxena, 1985; Steele & Fernandez, 1991; Tarantola, 2017)。

尽管犬被公认为亚洲主要的狂犬病病毒储存宿主,但一些野生动物物种也被视为重要传播媒介,尤其是狼(伊朗)、豺(阿富汗、巴基斯坦、尼泊尔、印度)和 猫鼬 (mongoose)(印度)(Baltazard & Ghodssi, 1954; Greval, 1932; Johnson, 1819)。

动物防控方面,1921 年日本启动首个全国性犬疫苗接种计划(在长崎和东京),使用酚处理疫苗(Baer, 2007)。通过公众教育、犬群管理、严格法规和疫苗接种,1959–1968 年间,中国香港、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和中国台湾等多个地区实现了犬 “无狂犬病” 状态(Steele & Fernandez, 1991)。

2.7 当前状况

亚洲的人类狂犬病死亡病例和暴露后预防成本均居全球首位,年估计成本超过 15 亿美元。仅印度就占亚洲狂犬病死亡病例的约 60%,全球的 35%(Hampson et al., 2015;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8)。其他高发病率国家包括阿富汗、孟加拉国、柬埔寨、中国、印度尼西亚、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菲律宾和越南。尽管历史负担沉重,但斯里兰卡和泰国等部分国家的人类狂犬病病例已显著下降(Hampson et al., 2015)。

大规模犬疫苗接种是消除犬狂犬病最务实且具成本效益的方法Cleaveland & Hampson, 2017)。尽管在流浪犬数量众多的多个国家,大规模犬疫苗接种面临挑战,但已有多个成功案例(Gibson et al., 2015; Harischandra, Gunesekera, Janakan, Gongal, & Abela-Ridder, 2016)。尽管这些成功案例局限于较小区域,但表明该目标可实现,并能带来显著的健康和经济效益。口服狂犬病疫苗已在犬中广泛测试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应作为注射免疫的补充(Cliquet et al., 2018)。

鉴于沉重的历史负担,要在亚洲实现消除犬传播人类狂犬病(global elimination of human rabies via dogsGEHRD)这一艰巨目标,需加强实验室监测、犬疫苗接种、现代人类暴露后预防、创新融资模式Hampson et al., 2015),并作出坚定的政治承诺Yang et al., 2018)。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的链接:

权威的大型学术专著《狂犬病(Rabies)》最新版已面世 (https://mp.weixin.qq.com/s/7v3fyBpGaHqHUZbZgPc3fw

相关博文:

狂犬病的历史 —— 全球消除犬狂犬病的基础(1) 2025-08-05

狂犬病的历史 —— 全球消除犬狂犬病的基础(2) 2025-08-07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7754-1497062.html

上一篇:狂犬病的历史 —— 全球消除犬狂犬病的基础(2)
收藏 IP: 117.152.201.*| 热度|

2 王涛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8-11 11: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