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书最初吸引我的是副标题,我希望了解:批判性思维领域的专家是如何看待“人工智能时代人机关系矛盾冲突”、对策建议是什么。遗憾的是,本书没有相应内容,作者自己也坦诚对AI不怎么了解,如前言:我不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最终并不清楚人类的工作会被剥夺以及被剥夺到何种程度(P6)。然而,作者和我们许多人一样,深深忧虑一个问题:如果人工智能的发展“要在所有层面上取代人类”,无疑将会引起严重失业问题-----人是被抛入这个世界的,对于青少年显然不公平。所以就像作者观点:正是思考“作为人类我的特长是什么”的时候。
批判性思维,是一门超级跨学科课程。我特别欣赏一个关于“批判性思维”知识结构的观点:没有任何单一的研究领域或学术门类可以独占思维领域。许多学科都未这桌圣餐提供了佳肴。我们共享的佳肴越多,我们进行的思维将会变得越好(Gary Kirby&Jeffery Goodpaster,2016)。简言之,由于庞大知识体系,想有效开展批判性思维教学是困难工作,儿童教学则难上加难。我个人认为:作为日本儿童批判性思维教育专家(担任日本儿童思考能力教育推进委员会代表,日文:“子どもの考える力教育推進委員会”),作者很好的办到了这点。
她给出的五个正文章节分别是:
独立思考的基础一一观察·思考·提问;发现规则的能力一一训练创造力;找到本质一一解决复杂问题;发现无懈可击的“依据”一一锻炼批判性思维;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一一了解你的语言
那么,可以得出:小学生修炼批判性思维最重要的培养目标,作者观点是:好奇心(1)、简单推理(2)、实证精神(34)、互动(5)。这里,我们综合南京中华中学徐飞老师的观点,他认为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聚焦三个要点:会质疑、重实证、讲逻辑(是我看到第一家官宣开批判性思维专门课程的公办学校,他2016年申请到了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社科项目)。这么看来,英雄所见略同。
方向没问题,内容更没有问题。该书很强调游戏教学和情境教学,每个知识点都是在儿童熟悉的语境中讨论的,比如《灌篮高手》台词的依据是什么,怎么用一个问题考察医生是否靠谱,等等。同时,本书没有任何专业术语。总的来说,这本书非常适合:儿童批判性思维教育者,比如专职教师、孩子家长。其中的教学方法、案例,则适合所有青少年批判性思维教育者。低年级孩子阅读,可能略有难度。
如果说正文是给读者看的,前言和结束语更像是给同行看的。
作者在前言中,非常忧虑日本社会重视所谓的“正确主义”(P5),“正确主义”的观点认为:无论什么问题,其中一定存在正确答案。不仅是学校,社会和商界都相信世间存有一套“标准答案”。人们一直以来都认为毫无偏差地命中“正确答案”就是好的,也认为那些与众人保持一致的人是“优秀”的。在结束语中,作者则坦诚了日本语由于自身语言问题,导致使用者的思维模糊现象。我猜这大概是东亚文化都存有的。分别对应哲学和社会学的:“唯一真理观”,从众效应,语言与思维关系问题。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6 09: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