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正在自筹干粮,从事批判性思维的元教育。由于现代意义的批判性思维,源于古典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他也是现代教育之父(胡适陶行知等的老师),所以最近在看杜威的书,着重看了《我们如何思维》《民主与教育》,还有一些周边,比如《当代美国学者看杜威》《杜威家书》。
目前完成了1.1.1-1.1.3,我意识到:批判性思维,兼具赖尔意义上的实践性知识和命题性知识。①不仅需要传递很多额外知识;②还要像游泳、弹钢琴、轮滑一样,学习者需要不停的练习!
①传递的不仅仅是批判性思维的知识,还有更多。
从语言学角度讲,思维方法术语“没有实指”:可以引导心动、却不能引导身动,而身动又离不开背景知识。
举个简单点的“系统思维”作例子。我们都很清楚“系统思维”的目标是什么,但是,发动系统思维的关键是:学生需要根据问题和对象,找到其中穿针引线的逻辑主线。而“系统思维”的知识体系,并不涉及具体问题和对象,也没有提示学习者“逻辑主线”有关的知识。所以,思维类方法涉及的知识远比本身多。
问题的实质是身心二元论问题,实际上,涉及到了哲学探讨的语言和思维的关系问题。
②练习,训练任何思维,不管是批判性思维,还是系统思维,这类高阶思维都需要学习者不停练习,不然白学。我最近想了一个形式,实践了一番,效果很好!网友反应很强烈。
(看的时候,请打开声音,声音很关键!)
简答来说,就是以网络常见的日常语言为靶子,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1分钟的分析,达成“身教”和“境教”。
学习者很喜欢这种形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5-21 10: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