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hsbj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hsbj

博文

Anthropic的新AI助力生物科学

已有 475 次阅读 2025-10-26 23:01 |个人分类:生物科技|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Anthropic 是一家专注于开发安全、可靠人工智能技术的公司,由前 OpenAI 高管团队创立,核心目标是打造兼顾能力强大且使用安全的AI系统。Anthropic 公司之前推出的 Claude 系列 AI,已经能帮人处理长文章、写代码、聊业务。现在Anthropic把目标落地到了更具体的领域:针对生命科学研究者,推出了“Claude for Life Sciences ” ,还与另两家专业公司合作,目的是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帮科学家扫清研究路上的技术障碍。

         Anthropic 不是为了做 AI 而做 AI,它的底层逻辑一直是AI 得能干实事,还得不 不输出有害信息,不违背科研伦理,更不会给使用者添风险。这次的生命科学版 Claude,就是为达到这个目标的科研定制款。生命科学版 Claude只盯着科学家最头疼的技术门槛问题。比如以前处理实验数据要写代码、查文献要翻半天、写报告要熬夜整理,现在这些事,对着 AI “聊聊天” 就能解决,既保证了处理效率够强,又不用操心操作风险,完全达到了Anthropic 的目标。

     为了让新AI更贴合科研需求,Anthropic 找了两个专业搭档:10x Genomics 公司和 Benchling公司。这两家都是生命科学领域的老牌公司,合作的每一个细节,都在往 “能力强 + 安全可靠” 的目标上靠。

     与10x Genomics公司合作:不用代码,数据处理也能又快又准。10x Genomics 本身就有一套成熟的生物数据分析工具,这次和 Anthropic 联手,直接解决了科学家不懂代码 的痛点。以前要写复杂的代码才能做的事,比如对比基因序列、生成数据矩阵、做聚类分析,现在对着Claude说一句:“帮我分析这份患者的基因测序数据,看看EGFR变异有什么特点”,AI就能按科研标准处理数据,直接给出结果。AI能按科研规范处理好。这不仅没降低专业性,还让不懂计算机的科学家也能直接用工具。10x Genomics的 CEO说:“这样一来,科学家不用再跟编码技术“较劲”,能专心琢磨研究本身,突破的速度自然更快。

     与Benchling公司合作:查数据、写报告,既省心又合规。Benchling 是很多科学家存实验数据的大本营,这次整合后,AI的安全属性更明显了:科学家在Benchling上存的数据,能直接用Claude查询,还能让AI自动生成摘要和报告,不用自己手动整理,还能确保数据来源合规、报告内容准确,完全符合伦理安全的标准。Benchling的负责人也提到,他们之所以愿意合作,正是因为Anthropic把安全和好用放在第一位。毕竟科学家的实验数据很关键,AI既要帮上忙,又不能出任何纰漏,这和Benchling 做可靠数据平台的理念完全契合。

     除了和两家公司合作,这款新 AI(Claude for Life Sciences)还有不少专门的设计:能直接连很多科研常用工具,比如画生物图的 BioRender、查医学文献的 PubMed、存学术资源的Synapse.org。这些工具都是经过筛选的,确保数据来源靠谱、功能适配科研场景。

     新AI训练时重点抓数据质量,Anthropic 特意把单细胞 RNA 测序数据的质量控制作为训练重点。这是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步骤,数据不准,后续研究都白费,AI 把这步做扎实,正是能力强的核心体现。

     新AI还能定制小功能,科学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给AI加一些专属功能,但所有定制都在预设的伦理规则里,不会突破边界既灵活,又安全。

     说到底AI始终是助手,研究目标才是方向。从推出新AI到找专业公司合作,Anthropic做的所有事,都没让技术跑偏。它没追求万能AI,而是盯着生命科学研究者需要什么,再用“能力强 + 伦理安全”的目标去规范技术,让AI成为科学家的可靠助手,而不是麻烦制造者。

    就像Anthropic的负责人所言:当科学家不用被代码、工具操作困住,能把精力放在想研究的方向,解读数据和写成果论文上时,疾病研究的突破会更快,而AI也始终保持在帮人、不添乱的轨道上,这正是Anthropic想通过技术实现的最终价值。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02154-1507563.html

上一篇:低剂量巩固放疗对侵袭性淋巴瘤有效
收藏 IP: 114.252.98.*| 热度|

4 宁利中 郑永军 王涛 吕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4 08: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