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nYY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inYY

博文

[转载]Plant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外源硒促进有色粒小麦籽粒发育过程中花青素的合成

已有 109 次阅读 2025-4-15 08:33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文章来源:转载

本文研究了外源硒(Se)对彩色小麦籽粒发育过程中花青素合成的影响。通过转录组和代谢组学分析,发现Se生物强化显著提高了彩色小麦籽粒中Se、花青素、叶绿素a和b以及类胡萝卜素的浓度。Se处理显著上调了与花青素生物合成相关的基因表达,包括苯丙烷代谢、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等途径,从而促进了花青素的积累。同时,Se处理减缓了木质素和原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加速了花青素的合成。研究结果加深了对Se处理的彩色小麦中花青素代谢的理解,有助于推动富硒彩色小麦品种的开发。

1题目

文章题目:Exogeneous selenium enhances anthocyanin synthesis during grain development of colored-grain wheat

发文单位:吕梁学院生命科学系、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Loess Plateau省部共建高效特色作物协同创新中心、英国John Innes Centre

2杂志

Plant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IF=6.1分

3链接

Xia Q, Shui Y, Zhi H, et al. Exogeneous selenium enhances anthocyanin synthesis during grain development of colored-grain wheat[J]. Plant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2023, 200: 107742.

doi.org/10.1016/j.plaph

4检测指标

Norminkoda提供了qPCR。

5主要内容

5.1研究背景:硒(Se)和花青素在人体中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小麦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彩色小麦含有不同类型的花青素。已有研究表明,Se可以促进彩色小麦中花青素的积累,但其调控机制尚不清楚。

5.2研究方法:通过田间试验,设置Se处理和对照,采集不同发育阶段的小麦籽粒,测定Se和花青素含量,并进行转录组和代谢组学分析。

5.3实验设计:田间试验在山西太谷进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四个小麦品种(白粒、蓝粒、紫粒、黑粒),副区为Se处理和对照。样品在开花后10、17、24、31、38和45天采集,用于Se和花青素含量测定及转录组分析。

5.4结果与分析:

5.4.1 Se处理显著提高了彩色小麦籽粒中Se、花青素、叶绿素a和b以及类胡萝卜素的浓度。

5.4.2 不同颜色小麦品种的花青素成分有所不同,Se处理增加了花青素单体的种类和浓度。

5.4.3转录组分析发现,Se处理显著影响了多个基因的表达,尤其是与花青素生物合成相关的基因。

5.4.4 qRT-PCR验证了部分差异表达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与RNA-seq一致。

6总结

本文通过代谢组和转录组学分析,揭示了外源硒对彩色小麦籽粒发育过程中花青素合成的调控机制。Se处理显著提高了花青素及相关色素的浓度,并通过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促进了花青素的合成。研究结果为开发富硒彩色小麦品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Se处理通过调控结构基因和转录因子,促进了彩色小麦籽粒中花青素的合成,并减缓了其他分支途径,从而增加了花青素的积累。研究结果为富硒彩色小麦品种的选育提供了理论基础。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289971-1482064.html

上一篇:[转载]Forests||表型+理化+转录分析皂荚苷生物合成的关键途径和基因
下一篇:[转载]植物Cry3A蛋白(Cry3A)酶联免疫分析
收藏 IP: 59.174.1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7 16: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