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今对话——从《长安的荔枝》到广东省农科院解析荔枝千年美味密码
随着《长安的荔枝》影视剧的热播,荔枝这一“一骑红尘妃子笑”的千年贡果再次成为焦点。而现实中,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联合华南农业大学、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的科研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Genome Biology》(IF=16.3)发表重磅研究,用基因组学揭开了荔枝风味与品质的遗传奥秘!
从“长安”到“广州”:千年荔枝的基因之旅
研究团队对全球276份荔枝种质资源进行深度测序,构建了无患子科最全面的遗传变异图谱,首次解析荔枝四大亚群(云南野生种、海南种、两广栽培种等)的演化关系。
破解“甜而不腻”的基因密钥
通过分析果实糖分、大小等21项品质性状,团队锁定460个关键基因位点,并发现LcSAI基因(7号染色体)是调控蔗糖转化的“开关”——它决定了荔枝是“清甜”还是“浓甜”!这一发现为培育更优风味品种提供了分子靶点。
研究不仅还原了荔枝从云南野生种到现代栽培种的驯化史,更开发出可早期筛选高糖品种的分子标记,将育种周期缩短数年!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1题目
文章题目:Comprehensive genomic and phenotypic analyses reveal the genetic basis of fruit quality in litchi
发文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2杂志
Genome Biology;IF=16.3分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3链接
Yan, Q., Feng, J., Chen, J. et al. Comprehensive genomic and phenotypic analyses reveal the genetic basis of fruit quality in litchi. Genome Biol 26, 222 (2025). https://doi.org/10.1186/s13059-025-03693-5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4检测指标
Norminkoda提供了生化试剂盒:
蔗糖酶活检测试剂盒(NMW0223)
BCA法可溶性蛋白含量检测试剂盒(NMW0721)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5主要内容
5.1 群体遗传结构:
荔枝可分为4个亚群:YNG、HNG、FGG1和FGG2
栽培品种主要来自FGG1/FGG2,具有混合遗传成分
YNG(云南组)遗传多样性最低(π=7.2e-4)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5.2 选择分析:
PC2与果实大小、种子大小显著相关
发现124个与PC2显著关联的位点
包含激素合成相关基因(如NCED1、SPMS)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5.3 种子败育机制:
鉴定66个与种子性状相关的SNP
发现7个候选基因(如LcWAK22、LcUGT76E1)
转录组显示这些基因在败育品种中差异表达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5.4 糖分积累调控:
GWAS鉴定到控制糖分组成的主效基因LcSAI
该基因编码转化酶,催化蔗糖分解为还原糖
在番茄中过表达导致还原糖含量显著增加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5.5 分子标记开发:
基于LcSAI基因524bp缺失开发功能性标记
可准确区分蔗糖型(SA)和还原糖型(RA)品种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6总结
这项研究的创新点和科学价值主要体现在:
6.1 资源创新:
构建迄今最全面的荔枝基因组变异图谱(5400万SNP)
系统评价276份种质的21个品质性状
6.2 理论创新:
修正荔枝群体分类(从2群到4群)
解析果实品质性状的遗传架构
揭示LcSAI基因调控糖分组成的新机制
6.3 应用价值:
开发可直接用于育种的分子标记
为品质定向改良提供靶基因
建立"基因组-表型组-育种"研究范式
6.4 方法学贡献:
整合EigenGWAS和常规GWAS的新策略
多组学数据验证候选基因功能
研究将基础研究与育种应用紧密结合,既揭示了荔枝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基础,又为分子设计育种提供了具体靶点和工具,对推动荔枝产业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8-2 16: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