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前篇博文 南京大学藏“商代青铜鼎”为夏朝器物 说,
“以尺长15.8 cm 测算,高17.4 cm一尺一寸过0.2 mm,口径12.6 cm八寸欠0.4 mm。一寸15.8 mm,偏差算是±0.79 mm 之内,倘若没有尺寸设计,高和口径皆如此规整的几率只有1/100,巧合是不容易的”。
巧合的事情当然也是有的,贴出博文的信心源自器物照片展示的形体设计,并不仅仅是通高和口径的两个数据。当然,如果三个以上同出器物各有两个形体参数满足尺度,判断就较有把握。不过,对文献中数据需要谨慎核实——错漏虽不常见但也是有的,如博文 北京平谷刘家河“商代墓葬”或断代有误 所作辨析。
2 宝鸡扶风齐庄的四鸭(鸟)方鼎,年代断为西周晚期;征集自村民,故而出土时间1979年[1]和1978年[2]说法不同,不必在意。
[1] 曹玮主编. 周原出土青铜器(第10卷). 巴蜀书社,2005. 2045-2047
[2] 中国青铜器全集(第5卷). 文物出版社,1996. 图在正文P14,说明在附录 P5
[3] 蘇榮譽. 論圓雕烏飾沿的青銅盤——兼論青銅裝飾因素的中斷與績接的鑄工因素.
青铜器与金文, 2023(1):140-161
[4] 郭军涛. 青铜扁足鼎特点简析. 故宫博物院院刊, 2017 (6):107-123+160
两书照片相同,但形体参数通高、口纵X横 分别为119、73X101 mm和128、73X111 mm,有些奇怪;后者为众多网络文献所用。文[3] 讨论圆雕鸟饰,文[4] 讨论扁足鼎,皆引用文[1] 数据,但后者将通高写为12.2 cm,不知所据何在。此外,曾见网文有 口长(纵)为7.8 cm而不是 7.3 cm;在我校图书馆搜检知网和万方,皆未见最初介绍器物的文章 “罗西章. 扶风出土的商周青铜器. 考古与文物,1980,(4):6-22”,数据库尚未收录该刊早期文章。
苏荣誉先生已经注意到图集[1,2] 给出的方鼎形体数据不同,只说选择前者却未给出理由。文[1]有正视和侧视的线条图,且附带标尺;但两图高度稍有差异,且腹深39 mm与其他数据不能协调。花费了两个小时猜测、验证,没有得到让自己相信的结果,如以正视图口横(宽)101 mm为基准,则通高127 mm 与128 mm 相差不大,但腹深42 mm而不是39 mm;再将侧视图通高调整为127 mm,则口纵(长) 为78 mm而不是73 mm。
线条图附带的标尺过小,精度不能判断;至于线条图是否准确、印刷时是否发生纵横比例的变化,都是不能知道。要是能有方鼎的盆口高度就好啦。
3 四鸟(鸭)扁足方鼎形体虽小却颇为精致,想来该有尺寸设计。笔者尚未能找到合适的照片以判断适用尺长,只能叹息一声。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5-16 12: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