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明庆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oumingqing 何苦来哉?心不忍耳!

博文

南京大学藏“商代青铜鼎”为夏朝器物

已有 664 次阅读 2025-5-13 21:31 |个人分类:以尺考古|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李文.南京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 ,48(5):封2”介绍所藏青铜龙纹扁足鼎,高17.4厘米,口径12.6厘米。内壁上部铸有一图形铭文,可能是族徽或祭祀标志。

NANDA.jpg 

以尺长15.8 cm 测算,高一尺一寸0.2 mm,口径八寸0.4 mm。一寸15.8 mm,偏差算是±0.79 mm 之内,倘若没有尺寸设计,高和口径如此规整的几率只有1/100,巧合是不容易的。

尽管有摄影变形,从照片仍可判断口内径七寸,耳高三寸、孔高一寸半(可惜宽度不能知道),鼎盆高三寸,盆底距地五寸。这些都是设计值,实际测量可以知道范铸偏差——想来在1.6 mm 即一分之内。 器物精美而尺寸严谨,展示了三千多年前古人的智慧和技艺。

尺度19.7 cm 完全没有疑问,如前篇博文所说;但是,商尺没有达到长江右岸。郑州新砦、偃师二里头、武汉盘龙城、新赣大洋洲有相同的尺长15.8 cm,笔者称之为夏尺。南方的商器物适用夏尺,只能说夏商曾经共存。夏朝相当于后来的宋朝。

尺度具有政权属性。史前曾同时存在东夷17.6 cm、南夏15.8 cm、西华18.5 cm和北商19.7 cm的四个区域;先周使用华尺,季历朝商改用商尺,文王受命建元制定周尺21.5 cm,最终用于全域。公元前350年商鞅变法弃用周尺而定秦尺23.1 cm (以华尺为八寸);韩国公元前270年之前改用秦尺,其余列国皆使用周尺至国灭。

五千年尺度的演变图及说明(20240916)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5648-1479886.html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5648-1485609.html

上一篇:器物自有尺度,考古当用古尺
收藏 IP: 202.102.253.*| 热度|

19 宁利中 郑永军 王涛 孙南屏 刘进平 孙颉 高宏 杨正瓴 朱晓刚 雒运强 刘炜 钟定胜 张晓良 陆仲绩 杨学祥 马鸣 汪运山 崔锦华 钟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5-15 11: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