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明庆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oumingqing 何苦来哉?心不忍耳!

博文

学风、学识和常识

已有 476 次阅读 2025-7-18 09:13 |个人分类:清华简|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博文 “平民”何意 说,

“平民”解作“平善之人”,公元220 年之前的文献所见仅《尚书•吕刑》一例“延及于平民”,而其文本未必是先秦原貌。作为对比,“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先秦两汉文献中“庶民”123 例,其中《尚书》14例,《诗经》和《孟子》各5 例;“黎民”有83 例,而“庶人”有474 例呢。

传世本《尚书•吕刑》“惟吕命,王享国百年,耄荒,度作刑,以詰四方。王曰:'若古有訓,尤惟始作乱,延及于平民,罔不寇贼”。荆州秦家嘴1093號楚墓出土竹简有《吕刑》,媒体和出土简报皆说可与传世文献对勘,但只介绍第一支简,释文至“蚩”,与传世文献相比,仅“耄荒”前多“王” 一字。为此从微信公众号和email 致信荆州博物馆,问第二支简是否还与传世文献 “蚩尤惟始作乱,延及于平民,罔不寇贼” 相同,是“延及于平民” 还是 “延及於黎民” 或其他用词。

当然不能期望博物馆的专家回答我的询问——过去五年类似的信写了总有一百次。不过,依着常识想来,倘若孔子整理《尚书》时已有“平民”这样的用词,那么其后七百年间的文献不会只用“庶人”、“庶民”和“黎民”,而完全不用“平民”;现在所见《尚书•吕刑》中“延及于平民” ,很可能原为 “黎民”或“庶民”——汉朝之后传抄或雕版时被修改。

清华简《心是谓中》最后一段“人有天命,其亦有身命,心厥为死,心厥为生。死生在天,其亦失在心。君公、侯王,庶人、平民,毋独祈保家没身于鬼与天,其亦祈诸心与身”。作为战国楚简,平民”固然可疑,而死生在天” 更是奇特。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所有收录文献,“死生有命” 计39 例,而死生在天仅一见于东汉王充《论衡•命议》,且是论述其说不能成立。“ 国学大师•26史”有“死生有命” 37例而未见死生在天。“生死在天” 则完全未见于文献。

子夏曰「死生有命,富貴在天」而不曰「死生在天,富貴有命」者,何則?死生者,無象在天,以性為主。稟得堅彊之性,則氣渥厚而體堅彊,堅彊則壽命長,壽命長則不夭死。稟性軟弱者,氣少泊而性羸窳,羸窳則壽命短,短則蚤死。故言「有命」,命則性也。至於富貴所稟,猶性所稟之氣,得眾星之精。眾星在天,天有其象,得富貴象則富貴,得貧賤象則貧賤,故曰「在天」。

那么多专家研究《心是谓中》的思想和流派,竟然没有注意到《论衡》,是学识还是学风的问题?此外,清华简《心是谓中》支竹简二百五十字,长四十四. 六厘米为周尺21.5 cm 的二尺一寸欠5.5 mm,尺寸不整也就罢啦,字形清楚却释读不定者不少(武汉大学简帛网),如“目耳口X,四者为相,心是谓中” 及“心欲见之,目故视之;心欲闻之,耳故听之;心欲道之,口故言之;心欲用之,X故举之”,整理者说“肢”,子居先生说“身”,许多人说“脚、足、踵”,更有人说“手”。

专家引经据典的论述,不敢评价。不过,现在真能准确知道古代文字的读音?文字读音想来随地域和时代而变化呢。同音通假一直都是有的,现在计算机打字当然可以随意,但竹简书写时会将简单的常用字写成复杂的罕见字形?竹简宽度只有5、6 毫米啊。

《心是谓中》为战国楚简的证据在哪里?文史研究也得顾及常识啊。

4F9E5BB0-7177-4898-B7EF-2F50C5D1E69D.jpeg

221E2A8D-3A1E-48DF-BA02-DC7451FB2146.jpeg

18890863-EDA0-4F5E-AEB7-8E86598F5DFA.jpeg

5A868C13-6473-41C0-A6FF-D6CF7EADB895.jpeg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5648-1494155.html

上一篇:片片池花对影落,滔滔河水夹冰流(2013.12.17)
收藏 IP: 69.137.54.*| 热度|

16 朱晓刚 葛及 刘进平 宁利中 雒运强 郑永军 王涛 杨正瓴 高宏 郭战胜 钟炳 冯兆东 武夷山 李学宽 王成玉 崔锦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7-19 13: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