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里读到《人民日报》六十四年前的文章。文中数据的真实、可靠、准确和精度以及能否佐证结论,似乎不必讨论;只是吴学成先生为何写这篇文章以及如此文章如何能在1961年发表,有些难解。后又看了几篇绿皮车窗户的文章,觉得“我等平民”本意平善之人真是准确。
查“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https://ctext.org/zh” 先秦两汉文献(展开五个文件夹以显示数据库之包容),“平民”计25 见,多非二字连词,如“上治不平,民治不和”、“陰陽和平,民無姦匿” 等,以及“世平民安、政平民阜、政平民說”等。此外,“君之所司也,…… 禮以行義,義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節也” 、“當平民祿,以繼不足”等,为动宾词组。
可解释为平善之人的“平民” 计五例。《尚书•周书•吕刑》,“王曰:若古有訓,蚩尤惟始作亂,延及于平民,罔不寇賊”;《后汉书》有“其皆復為平民、延及平民、其餘黨輩原為平民、同之平民” 四例,不再细述。又,魏晋南北朝文献中仅《三国志》有八例平善之人的“平民”。
不过,《后汉书》为南朝宋范晔编著, 成书较晚;故而“平民”作“平善之人”,公元220 年之前的文献目前所见仅《尚书》一例,而其文本未必是先秦原貌。作为对比,“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https://ctext.org/zh”,先秦两汉文献中“庶民”有123 例,其中《尚书》14例,《诗经》和《孟子》各5 例;“庶人”有474 例。
清华简《心是谓中》有“君公、侯王、庶人、平民”之语,作为公元前300 年左右的战国文献也就可疑,当然只是可疑啊。此外,七支竹简,长四十四. 六厘米为周尺21.5 cm 的二尺一寸欠5.5 mm,可说尺寸不整。
外行如我借助网络检索能够确认先秦没有与“庶人”并称的“平民”,文史专家能不知道吗?容我直言,基于未经树轮校正的无字残片测年BC305±30,声称清华简通过科学检测且与专家对简文的判断相符,纯属自欺欺人。清华大学应该对有字竹简取样测年以判断真伪。
附注:清华简《心是谓中》最后一段
人有天命,其亦有身命,心厥为死,心厥为生。死生在天,其亦失在心。君公、侯王,庶人、平民,毋独祈保家没身于鬼与天,其亦祈诸心与身。
因觉得“死生在天”有些奇特,检索发现“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https://ctext.org/zh” 收录文献仅一见于东汉王充《论衡•命议》,剪贴如下;而“生死在天”则是未见。真是费解啊。
子夏曰「死生有命,富貴在天」而不曰「死生在天,富貴有命」者,何則?死生者,無象在天,以性為主。稟得堅彊之性,則氣渥厚而體堅彊,堅彊則壽命長,壽命長則不夭死。稟性軟弱者,氣少泊而性羸窳,羸窳則壽命短,短則蚤死。故言「有命」,命則性也。至於富貴所稟,猶性所稟之氣,得眾星之精。眾星在天,天有其象,得富貴象則富貴,得貧賤象則貧賤,故曰「在天」。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7-12 02: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