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不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ch 读万卷书,参非常道,书在手中,道在心中;行万里路,勘寻常物,路在脚下,物在眼下。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Li-Qun_Chen

博文

宇宙生成论中的混沌2----中国文化中的混沌漫谈6

已有 2501 次阅读 2014-3-8 11:33 |个人分类:科研科普|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混沌, 宇宙生成论, 天地开辟神话

盘古开天辟地

在前述宇宙生成论中,只是描述了天地从无到有的过程。三国时东吴的太常卿徐整所写的《三五历记》,更形象地引入开天辟地者盘古。《三五历记》原文已经佚失,下列引文见于唐代类书《艺文类聚》卷一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

按这个神话,原来是天地未分、混沌一体的宇宙,智慧超过天、能力超过地的盘古用自己的生长使得天变高、地便厚。这样,盘古称为中华神话中的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创世神。按照神话传说,盘古不仅开辟天地,而且孕育万物。盘古临终时,呼出的气形成风和云,声音变为雷霆,左眼为太阳,右眼为月亮,四肢五体化作大地四极和五大名山,血液流成江河,筋脉通成道路,肌肤化作田土,头发和髭须变成天空中星斗,皮肤上的汗毛变为了草和树木,牙齿和骨头变成了金属和岩石,精液和骨髓变成了珍珠和美玉,流出的汗形成了雨,身上的虫子是因为受风影响变为了人。

 

   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因为形象生动,而广为流传。钟惺编辑冯梦龙鉴定的明代通俗小说《盘古至唐虞传》开篇就从盘古从混沌中开辟天地讲起,如序中所谓“上稽浑沌,下迄禅通,以致尧舜”。书中有两桢插图,分别是“天地未开,混沌未辟”和“混沌将开,盘古首出”。该书明刊本只有两部,都在日本,好在内阁文库藏本在大陆影印出版了。

 

   吴承恩的《西游记》(被称为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也用了盘古开辟混沌的神话传说。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有开篇诗: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

   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曹雪芹所著《红楼梦》(古典小说“四大名著”的另一部,还有两部是《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也用开天辟地神话。在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警幻仙姑携贾宝玉听的仙曲《红楼梦》十二支中的“红楼梦引子”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杯金悼玉的《红楼梦》。

 

   盘古开辟混沌的神话还见于其它古典小说。例如《封神演义》第一回的开篇古风首两句是“混沌初分盘古先,太极两仪四象悬。

 

  值得注意的是,开天辟地的创世神话为多种文明所共有。以后介绍西方文化中的混沌将阐述西方两大神话体系,希腊罗马神话和希伯来神话。这里再给出一个同属东方的西亚文明的例子,起源于公元前四十到三十世纪的发明了象形文字的苏美尔人的神话。苏美尔神话体现在后来的巴比伦神话中,有成书于公元前十九到十六世纪的《吉尔伽美什》和公元前十四和十三世纪的《埃努玛·埃立什》和两大史诗传世。其中的创世神话也是世界上最早。

 

   相传太古之初,宇宙一片混沌,没有天,没有地,只有汪洋大水。水中长出来山。山里有萌生了天神安(An)和地神启(Ki)。天地之神安启合在一起,孕育了风和空气之神恩利尔(Enlil)。恩利尔在安和启的怀抱中渐渐长大,并变得力大无穷。他用风的暴烈力量将安托起来,远远地推上去,和启完全分裂开来。于是天地分开了。这样,第一代主神安就被第二代主神恩利尔取代。后来恩利尔又被侄子取代。主神的更替或许反映了在西亚苏美尔人、亚述人、巴比伦人相继主导的史实。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20220-774137.html

上一篇:宇宙生成论中的混沌1----中国文化中的混沌漫谈5
下一篇:宇宙生成论中的混沌3----中国文化中的混沌漫谈7
收藏 IP: 116.232.6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08: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