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博文细分类:生活杂谈1

已有 1296 次阅读 2025-9-10 06:07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博文细分类:生活杂谈1

武夷山

 

1. 命题作文:体验于我如杂粮(2008)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22288.html

回首自己走过的路,不能说人生体验十分丰富,但也还是有较多样的经历和体验。比如,在中学时期,我们常常学工、学农、学军;我作为班级团支部书记,还组织同学们参加各种义务劳动。我们在制本厂给《毛主席语录》套过封皮,在糖果厂包过糖果,在担架厂使过锉刀,在某军工厂开过车床,在校办工厂学会了踩缝纫机和使用电烙铁;我们背着背包徒步行军二百五十里(为了体验红军长征的两万五千里)到苏北的盱眙县马坝公社九里荒农场劳动,在南京师范学院农场干过农活,在该农场的食堂帮过厨(择菜、洗菜、切菜);到部队军营里参加过军训,实弹射击打了两枪。此外,我组织同学们到菜场卖过菜,到公园里浇过花、卖过冷饮,在火车站托运行李提取处干过活。高中毕业后到农村插队,干过农活,也在建筑工地上做过小工(也就是在农村里做“农民工”)。工作之后,在某届全国政协会议期间当过政协科教组的简报秘书(此间当面听到钱学森先生的高水平发言),到驻外使馆当过科技外交官。所有这些经历,使我知道了五行八作大致是个什么样子,体会了劳动人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的艰辛,见识了各色各样的人物。比如,在南京师范学院农场结识了文学知识与历史知识皆十分了得的炊事员,从而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在菜场里听到女营业员骂粗口,在工厂里见到了年轻的工人师傅引诱我们吸烟(他说:“男人不会吸烟,就像女人长胡子一样难看”),我抵制住了引诱,但我的一些同学未能抵制住,从而知道:“领导一切”的“工人阶级”也不是铁板一块,其中也有左中右;在美国,我见到了下级对上级毕恭毕敬(或假装毕恭毕敬)的可笑模样,从而知道:国内很多人所严厉批评、诟病的现象并非中国独有,而是人性的普遍弱点之表现,等等。我的这些经历使我后来观察与评论事物时,相对说来做到了不过度偏执、不过度书生气;使我在生活中做到了不大计较利益得失,在工作中做到了不怕困难,任劳任怨。我庆幸自己有过这样的多样化经历。对于我,多种经历像杂粮,是有利于健康的。

但是,一个人的美食对于另一个人可能是毒药。我的未能考上大学的中学同学们也许痛恨这样的经历,回过头来,他们宁愿多上些文化课,少搞点甚至不搞学工学农学军。

我自己是在那特殊的年代获得了这样的经历。现在,我们似乎不能为了锻炼人就有意识地让孩子们吃苦受罪,因为,你并不能保证吃苦受罪的效果就一定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确实锤炼出一批硬汉子、铁姑娘,但是,这场运动也摧毁了一大批人,因为他们实在受不了这个罪。不过,从个体这方面说,主动找苦吃还是做得到的。比如我前面提到的经历,有些是校方组织的活动,大家都得参加;还有一些不是每人非参加不可的活动,但我每逢这种机会都积极报名,父母也支持我找苦吃。有没有自我锻炼的意识是大不一样的。我小时候得知,毛泽东青年时期为了锻炼自己的抗干扰能力,有意识到城门口人声嘈杂的地方去看书。于是,我也有意识锻炼自己的抗干扰能力,我做到了在课堂纪律极糟的教室里能专心地看书,在同学们正在做游戏的课间休息时间也能看得进书。直到现在,只要我想集中思想,就可以漠视周围环境的存在。

该怎么样锻炼人?给人体验各种滋味(尤其是苦)的机会?我们永远不知道合适的“度”到底在哪里,只好在两极间摇摆。我想,多数人会承认,目前的孩子们总的来说是锻炼太少,体验太少,应该往加强锻炼的方向走一走了。因此,我对“大学生村官”这样的尝试是很支持的。他们未必能对新农村建设做出多大贡献,但未来的领袖人物也许就从这批人中诞生。

 

2. 提倡以学术为志业(2008)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22373.html

笔者驽钝,迄今也没有取得多大学术成就,但是,多年来扪心自问确实是以学术为志业了。如果我不以学术为志业,则连现今已经取得的微小成就都不会有的。我1985年获得硕士学位后留所工作。大约在1986年,我为了锻炼自己的英语口语,有一回去北京国际展览中心一个国际技术博览会当翻译,在一家瑞典公司的展位帮忙。几天下来,公司老板对我的英语和敬业精神都很满意,就邀请我加入其公司。他暗示了一下我的收入会有多大变化。他对我说:我通过国际展览中心聘请翻译,每天要付60美元的,你一天才能得到多少?我如实回答说,干一天,国际展览中心才给我人民币5元。尽管他的邀请是真诚的,但是我想都没想,当场就谢绝了,因为我要“以学术为志业”(尽管当时尚未读到韦伯这篇精彩文章)。同样的遭遇还有多次。比如,90年代中期我在中国驻美国大使馆科技处担任科技外交官,由于我本科读的是电子工程专业,科技参赞决定让我分管的领域就包括了IT领域。在此期间,我与IBM、AT&T等IT业很多著名跨国公司有很多接触和往来,也有过到他们那里谋职的极好机会,我都丝毫没有动过心,因为我要“以学术为志业”。另外,国家科委(科技部前身)考虑到我的驻外经历与表现,也曾想调我去做公务员,但我十分坚定地表示要在研究所工作,因为我要“以学术为志业”。也许很多人会认为我傻,但我庆幸自己一次次做出了适合于我的选择。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1501224.html

上一篇:英诗汉译:另一个样子
下一篇:Maria Popova谈宗教意识深厚的无神论者
收藏 IP: 1.202.114.*| 热度|

8 刘进平 郑永军 尤明庆 宁利中 王涛 钟炳 崔锦华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9-13 04: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