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Loet Leydesdorff的独特学术背景和丰富经历 精选

已有 5552 次阅读 2025-9-2 06:18 |个人分类:科学计量学研究|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Loet Leydesdorff的独特学术背景和丰富经历

武夷山

Scientometrics (科学计量学)杂志第 130卷(2025年8月号) 发表了荷兰莱顿大学科学计量学荣休教授Paul Wouters的文章,Complexity to the cube:Loet Leydesdorf 1948-2023(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1192-025-05326-x)。该文结合作者的亲身经历,全面梳理评点了荷兰杰出科学计量学家、普赖斯奖得主Loet Leydesdorff的学术贡献,对有志于科学计量学研究的年轻人很有启发。

文章中的一节介绍了Loet的学术教育背景、早年经历与其学术成就的关系。请DS翻译了这一小节,我修改。译文如下:

创造性地跨学科  

莱兹多夫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他以超前于时代的多元方式接受了全面的跨学科教育。这使他得以将自然科学(尤其是进化论)、数学(尤其是复杂性理论)与社会科学(尤其是交流理论)的学说与科学哲学进行理论整合。他对测度的热衷可能也源自早年的化学训练。

学术背景与社会参与

莱兹多夫(1948年8月21日生于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于1969年以优异成绩完成化学学业,1972年再以优异成绩获生物化学学位,此后在阿姆斯特丹大学担任助教。该校始终是其学术大本营。在攻读哲学硕士学位之前,他积极参与了荷兰科学商店运动。该运动旨在赋能公民及公民组织运用科学知识来对抗环境污染、改善工作条件(莱兹多夫曾与工会人士联合发表相关研究),促进广义的科学-社会互动。他担任阿姆斯特丹科学商店每日公告板成员三年,这说明他在1970年代关于科学在社会与科学政策中的角色的辩论中,就已开始思考知识发展议题。这一宽广视野成为其研究的显著特征,最终促成他与亨利·埃兹科维茨(Henry Etzkowitz)合作发表著名的三螺旋理论(详见本期埃兹科维茨的专文)。

学术体系与历史机遇   

在其最后一部著作中,莱兹多夫将其学术成果概括为三个相互关联的主题:(1)科学、技术与创新的动力学;(2)运用科学计量学对前述动力学过程进行操作化处理和测度;(3)大学-产业-政府关系的三螺旋模型。这一概括总结是事后做出的,其本身是迷人的思想与政治杰作的结果,也是本可能走向另一路向之历史轨迹的结果。

关键转折点   

促成莱兹多夫将科学-社会互动研究提升至抽象层面的关键事件,是阿姆斯特丹大学科学动力学系的创立。根据科学政策咨询委员会(RAWB)的建议,荷兰政府发起了一次方案征集,看哪家大学愿意建立一个系来研究如何基于科学发展之科学分析来制定科学政策。阿姆斯特丹大学的方案胜出后,科学动力学系于1980年成立,由莱兹多夫与罗布·哈根迪克、奥尔加·阿姆斯特丹斯卡三人组成领导团队,后由斯图尔特·布卢姆担任系主任。当时,大学教师较晚才获取博士学位的情形并不罕见。莱兹多夫于1984年获得社会学博士学位时,已发表过不少科学论文与科普文章。

相关阅读

忆与杰出科学计量学家路特.莱兹多夫交往的二三事”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380252.html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1500027.html

上一篇:我与DS的诗歌翻译对比(1)
下一篇:小时候在竹镇上学时的一位同班同学成了我远房亲戚的妻子——日记摘抄1123
收藏 IP: 1.202.114.*| 热度|

12 刘进平 尤明庆 王安良 孔玲 王涛 钟炳 李杰 王成玉 孙学军 崔锦华 鲍海飞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9-5 03: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