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转载]好汤自有滋味:从“汤”看《红楼梦》续作与原著的落差

已有 874 次阅读 2025-8-18 17:31 |个人分类:东鳞西爪|系统分类:人文社科|文章来源:转载

好汤自有滋味:从“汤”看《红楼梦》续作与原著的落差

北京晚报 | 20250818

  周岭

    《红楼梦》的前八十回里,写了不少汤。比如第八回宝玉喝的“酸笋鸡皮汤”,就是一道好汤;第六十二回的“虾丸鸡皮汤”,也是用鸡皮做的好汤。还有第四十三回的“野鸡崽子汤”,是王熙凤孝敬贾母的一道汤;第五十八回的“火腿鲜笋汤”,是用火腿和鲜笋——两种带有不同鲜味的食材熬制而成、“鲜上加鲜”的汤。这道汤在扬州能品尝到,它还有个很特殊的名字,叫“一啜鲜”;“啜”是喝的意思,喝一口,就把人给鲜倒了。这个说法,在江南地区传着传着就走了样,像上海有一道名馔“腌笃鲜”,便是从“一啜鲜”来的,“一啜”二字念白,成了“腌笃鲜”。

 

  当然,从字面上看,“腌笃鲜”也说得通。这道汤的主料有火腿、咸肉,都属于“腌”制食品;上海人把小火炖煮称为“笃”,一如北方的“咕嘟”,小火炖煮的声音就是“笃笃笃”,用“笃”来形容,格外传神;那“鲜”呢?“笃”出来以后,肯定很鲜。将这三个字组合起来,即为“腌笃鲜”。

 

  无论是“一啜鲜”还是“腌笃鲜”,其实《红楼梦》里早就提到了,名字就是“火腿鲜笋汤”。更值得一说的,是“笃”火腿和鲜笋的汤——与“酸笋鸡皮汤”“虾丸鸡皮汤”所用的汤一样,并非白水,而是一种特殊方法“治”过的鸡汤。

 

  虽然这种汤看上去像白水,但“白水状”是精心熬制出来的:先用老母鸡吊汤,及时撇去浮沫;把握好开锅撤火的“落滚”时间,倒入鸡蛋清或鸡肉茸吸附杂质,反复两三次,原本浑浊的鸡汤会变得清透如水,而香浓、醇厚之味丝毫不减。这种调汤之法,很多大厨都能熟练掌握,尤其是对淮扬菜大厨和粤菜大厨来说,堪为基本功。川菜中那道最考验功夫的“开水白菜”,所谓的“开水”,也是鸡汤,与“火腿鲜笋汤”的调汤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还有一道汤,名为“小荷叶儿小莲蓬儿的汤”。第三十五回,宝玉因为“流荡优伶”,惹得忠顺王府找上门来,贾环又趁机告了个刁状,结果宝玉被他的父亲贾政一顿痛打。养伤之时,宝玉忽然想喝这道汤,贾母让王熙凤吩咐下去,王熙凤遂命人找出做汤的模具:

 

  薛姨妈先接过来瞧时,原来是个小匣子,里面装着四副银模子,都有一尺多长,一寸见方。上面凿着有豆子大小,也有菊花的,也有梅花的,也有莲蓬的,也有菱角的:共有三四十样,打的十分精巧。因笑向贾母王夫人道:“你们府上也都想绝了,吃碗汤,还有这些样子,要不说出来,我见了这个,也不认得这是做什么用的。”凤姐儿也不等人说话,便笑道:“姑妈那里晓得,这是旧年备膳,他们想的法儿,不知弄些什么面印出来,借点新荷叶的清香,全仗着好汤,究竟没意思。谁家常吃他呢?那一回呈样的,做了一回,他今儿怎么想起来了。”说着,接过来递与个妇人:“吩咐厨房里立刻拿几只鸡,另外添了东西,做出十碗汤来。”

 

  凤姐跟薛姨妈说的这段话,有两点很关键,一是“全仗着好汤”,一是“吩咐厨房里立刻拿几只鸡”。这就表明所谓的“好汤”,也是用鸡熬成的汤;“另外添了东西”,无非火腿、鲜笋之类,再加上“不知弄些什么面印出来”的“小荷叶儿小莲蓬儿”,这道汤就做得了。

 

  这道汤是谁送来的?王夫人房里的玉钏儿。这就有点尴尬了,毕竟宝玉挨打,一是因为蒋玉菡,二就是因为玉钏儿的姐姐金钏儿。蒋玉菡是忠顺王府的戏子,素与宝玉交好,他逃跑后,忠顺王府便派长史到贾家问难,宝玉支吾不过,只好说出蒋玉菡的栖身之所。贾政听后,怒不可遏,刚送走长史,就要收拾宝玉。偏偏在这个节骨眼儿上,贾环又跟贾政告状,说宝玉调戏王夫人的丫鬟金钏儿,致使金钏儿跳井而死。贾政气疯了,要下狠手打死宝玉,幸亏贾母闻讯赶到,才把宝玉救下来。此时的宝玉已被打得皮开肉绽,差点儿丢了性命……对金钏儿的死,宝玉心怀愧疚,所以他见到玉钏儿后,挺不是滋味,想让玉钏儿开心些。他故意说汤不好喝,要玉钏儿来尝,玉钏儿便尝了一口。富察·明义的《题红楼梦》绝句二十首里,就有一首提到这个情节:“小叶莲羹亲手将,绐他无味要他尝。”“绐”即欺骗,“绐他无味要他尝”,实际上就是要缓和关系,表达自己的歉意。

 

  以上这一道道好汤,都很馋人。更重要的,曹雪芹不是为写汤而写汤,每道汤都在人物塑造、情节推进上起作用,并非游离于故事之外。

 

  不妨再将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比较一下。后四十回也写了一道汤——火肉白菜汤,是给林黛玉喝的。原文为:

 

  紫鹃走来,看见这样光景,想着必是因刚才说起南边北边的话来,一时触着黛玉的心事了,便问道:“姑娘们来说了半天话,想来姑娘又劳了神了。刚才我叫雪雁告诉厨房里,给姑娘作了一碗火肉白菜汤,加了一点儿虾米儿,配了点青笋紫菜,姑娘想着好么?”黛玉道:“也罢了。”紫鹃道:“还熬了一点江米粥。”黛玉点点头儿,又说道:“那粥该你们两个自己熬了,不用他们厨房里熬才是。”紫鹃道:“我也怕厨房里弄的不干净,我们各自熬呢。就是那汤,我也告诉雪雁和柳嫂儿说了,要弄干净着。柳嫂儿说了:他打点妥当,拿到他屋里,叫他们五儿瞅着燉呢。”

 

  何为“火肉”?查阅《红楼梦大辞典》,火肉是“火熏肉或熟火腿”,有些人则认为火肉是“火烧肉”。从字面上看,这几种解释都挺接近,但也仅仅停留在“接近”的层面。毕竟前八十回里多次提到“火腿”,未见“火肉”——如果说“火肉”即“火腿”,为什么要改名?其实,火肉是用油炸过的肉,为做汤或做菜时使用的半成品,有的地方称其“小酥肉”,豫南光山至今称其“火肉”,家家户户都吃。当地最常见的做法,是用火肉炖白菜——这不就是地地道道的“火肉白菜汤”吗?

 

  让人感到奇怪的是,这道汤竟然跟“江米粥”一起吃,岂有汤、粥同吃的道理?不要说贾家这样的大户人家,就算小门小户,也不会这么吃。由此可见,后四十回的作者完全不懂烹饪,更不懂曹雪芹写饮食的用意。同理,后四十回里的“江米”,在前八十回里写作“糯米”,看来这位续作者应当是个北方人。常言道:“魔鬼在细节中。”迥异的语言习惯,暴露出本来面目。

 

  接下来就更离谱了,雪雁还给黛玉备了一些“五香大头菜”,再拌些“麻油和醋”。最不可思议的是,林黛玉居然还接受了——这是林姑娘还是刘姥姥?

 

  看看前八十回里,上的都是什么汤?“酸笋鸡皮汤”“虾丸鸡皮汤”“野鸡崽子汤”“火腿鲜笋汤”“小荷叶儿小莲蓬儿的汤”“建莲红枣汤”;喝的都是什么粥?“碧粳粥”“燕窝粥”“鸭子肉粥”“枣儿熬的粳米粥”“红稻米粥”。配的都是什么小菜?“野鸡瓜齑”“胭脂鹅脯”“椒油莼齑酱”等。不要说主子了,连丫头吃的都比后四十回的林黛玉好得多。所以,从饮食一端,也能看出后四十回的续写存在不少问题。

 

  如果读者有心的话,可以统计一下《红楼梦》的前八十回里写了多少美食?不单是具体的一饮一馔,还有那些隐喻的意思呢?还有真真假假的烟云模糊之妙呢?还有折射时代的生活风貌呢?还有与“吃”并存的人物性格和形象呢?区别如此之大,竟还有人一口咬定后四十回是曹雪芹所写,抑或认为后四十回尽管不是原著,但写得很好。喝一口前八十回的那些好汤,再喝一口“火肉白菜汤”,难道还不能清醒过来吗?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1498175.html

上一篇:自主创新的着眼点——与王国裕、武夷山对话(2008)
下一篇:见缝插针审会议论文稿——日记摘抄1120
收藏 IP: 1.202.112.*| 热度|

5 杨正瓴 朱晓刚 孔玲 钟炳 张晓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8-21 02: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