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嘘!寂静也是一种资源 精选

已有 5664 次阅读 2025-1-18 06:28 |个人分类:书评书介|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2290e7945ae6f4c54152f6c0bfbe8e5a_81lpuuafR4L._SL1500_.jpg

嘘!寂静也是一种资源

 

■武夷山

       2014年,我曾在本报发表短文,题为《“听”来的生物多样性》。文章介绍了一些从事声景生态学的研究人员,其中之一是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生态学家Jerome Sueur,他是首批使用全天候野外动物鸣声采集录音装置song meter的研究者之一。他希望证明,声音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缩影。

   加拿大作曲家兼博物学家默里·谢弗对声景的定义是:在特定时刻抵达我们耳廓的一切声音。他发现,如果生态系统出了问题,比如森林被砍伐得不成模样,或是被烧了,声景就弱了,且杂乱无章,好比乐队在没有指挥和没有乐谱的情况下胡乱演奏。

   美国内华达州某山区搞过“择伐”。林业科学家认为,择伐既创造了经济价值,又不会对森林的动物密度和多样性产生影响。事实怎样呢?默里·谢弗在择伐前后都去森林里录过音。表面上林子没有什么变化,可当再次录音时,只录到偶尔几声鸟鸣,蛙鸣虫鸣则几乎消失了。多年来,他总共去那里录音15次。他注意到,经过一段时间之后,生态状况确实有所恢复,但动物声景仍未完全恢复。

       20251月,英国Polity出版社出版了Jerome Sueur的一部法文著作英译本,名为Natural History of Silence(本文作者译为:寂静之自然史)。

   对声学不熟悉的人照样可以阅读本书,因为Jerome Sueur详细解释了动物是如何制造、利用和感知声音的,科研人员是如何利用声学知识来探究野生动物行为的。本书解释了一些关键术语和理论,如声学生态位假说——每一物种都拥有一个独特的声学空间,以此加强与同伴的沟通,限制来自其他物种的声响竞争。作者还简要地从进化视角讨论了动物如何发展出发出振动与接收振动能力。本书有些章节像是游记,有些章节像是哲学思考,读起来趣味盎然。

   在喧闹的世界中,人们会渴求寂静。但是,到底什么是寂静呢?是完全没有声音吗?去除鼎沸人声就算是寂静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境界算是寂静吗?

       Jerome Sueur认为,当我们仔细倾听时,寂静就能揭示出被忽视的现实。寂静不是空的,不是单一的,而是丰富多样的。在本书中,对生态声学历史颇有研究的Jerome Sueur让读者感受到,广阔的寂静声景能触发人的多种情绪:焦虑、敬畏、平和,等等。他主张,我们应该主动适应一个因麻木无感而向我们关闭的世界,花点时间屏息静听大自然中的寂静。

   在书中,他呈现了丰富多样的有关大自然寂静的表现方式,比如猛禽悄悄逼近猎物时的凝神屏息。他详细描述了一些物种的声音行为,比如蝉发出有节奏的求偶鸣叫、珊瑚礁发出爆米花爆裂般的声音,等等。作者发现,探索动物行为及动物生态领域的寂静现象,能为自然界声学多样性的研究提供鲜明的对照。

   作者也描述了当人为噪声淹没大自然的交响乐时,生态系统便会受到扰动。比如,一项在法属波利尼西亚某岛屿附近的实验表明,摩托艇噪声对游动着的幼年珊瑚造成了困扰,因为它们需要根据礁石声音来确定在哪块礁石上落脚安家。

   作者想强调的主题是:寂静是一种像食物和水一样极为重要的资源,很多物种为了生存都得竞争这一资源。“发出动静是活着的一个重要部分”,但人类得自我约束一下,“不要比别的物种更闹腾”。

   不过,作者也表示,完全没有声音是不存在的,那意味着没有生命,“也并不是说我们再也不说话了,再也不移动了;而是我们可以收敛一些,活动得少一些,为其他物种留一些声音空间意味着我们要安静下来”。

       Jerome Sueur在接受英国《自然》杂志采访时说,生态声学大约是10年前才出现的一个学科。生态声学家通过倾听自然环境来处理生态学问题和保育生物学问题。

   但由于声音很难控制,人类只能从源头上抑制噪声。Jerome Sueur认为,与其从空间上划分出静默区,不如从时段上解决。例如,某些商店规定了一些为自闭症患者服务的时段,此时会少开几盏灯,将广播中的音乐完全关掉。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史基浦机场计划在2026年之前停发夜间航班,从而给人们和动物提供更多的寂静。

《中国科学报》 (2025-01-17 3 读书)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1469309.html

上一篇:从“初体验”到“深探索”:他们用30年见证学科交叉成长史
下一篇:中国英文版科技期刊亦喜亦忧
收藏 IP: 1.202.112.*| 热度|

26 刘进平 钟定胜 尤明庆 孙颉 宁利中 郑永军 冯兆东 池德龙 史晓雷 王涛 周忠浩 张俊鹏 谢钢 陆仲绩 冯大诚 王安良 吕健 崔锦华 朱林 杨学祥 钟炳 李学宽 汪运山 晏成和 杨正瓴 刘跃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7 13: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