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十万个为什么》影响我的择业志向

已有 1362 次阅读 2025-1-13 06:31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十万个为什么》影响我的择业志向

武夷山

(发表于《科学时报》2000年6月19日)

 

我父亲是文学理论与文学评论工作者,我母亲的正式学历不高,科技在我家并没有“传统”。

父亲有几书架的书,几乎全是文学艺术类的。我们兄弟姐妹小时候可以自由翻阅父亲的书。这些书对孩子来说有的趣味盎然,有的枯燥无比,但既然都属于文艺类,其写作风格也大体类似。因此,当母亲在60年代初给我们兄弟姐妹四人买一套8册《十万个为什么》后,就给我们一下子打开了一个窗口,从中可以瞥见与那些文艺书迥然不同的美妙新世界。 

30 多年过去了,至今我仍然记得一至八册的主题依次是“天文、物理、化学、植物、人体、地质、动物、数学"。我应当永远感谢编写《十万个为什么》的叔叔、阿姨,我还记得他们当中,有一位叫“山边石”,不知是真名还是笔名? (博主今注:后来才知道,“山边石”是“三编室”(第三编辑室)的谐音笔名)

部分因为这套书的强烈影响,也因为时代风尚所致,我们这个没有科技“传统”的家庭中,尽管四个孩子都上了大学,但没有一人继承父业,而是(有三人)分别读了电子工程、航空工程与建筑学专业。回首往事,我们都觉得选修理工科是正确的选择。

事实上,《十万个为什么》影响了至少一代人。我坚信,在中国科学普及史上,60年代出版的《十万个为什么》一定是最辉煌的篇章之一。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1468550.html

上一篇:未来学的发展历程(二)
下一篇:我为苏青博主的新著《万千肖像动心扉——中国科学人物剪影》写的序
收藏 IP: 219.143.174.*| 热度|

18 孙南屏 尤明庆 杨正瓴 张学文 宁利中 王涛 刘跃 刘进平 崔锦华 陆仲绩 钟炳 郑永军 李陶 张忆文 周忠浩 李学宽 谢钢 杨学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6 11: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