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节能减排,人人有责
王炼 武夷山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发表于《科技导报》2007年第14期
一提到环境保护,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政府环保部门。但应该看到,除了政府部门,科学界、产业界等方面的参与也是非常重要的。举例而言,Intel和Google是信息时代的两大巨擘,一个控制着核心微处理器的核心技术和市场,一个是互联网时代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一般情况下,很难将这两家IT公司与环境保护联系起来。然而,前不久,Intel和Google等公司就发起了一个“气候拯救者动议”的项目。仔细一想也不难理解。据预测,到2010年,全球PC数量将增长至13亿台[1]。据Google运营部的高级副总裁称,在将交流电变换为供电脑运转的直流电的转化过程中,有大约50%的电能并没有执行任何工作而转化为热能耗散了。另外,电脑的休眠、部件的发热、闲置状态等情况也会耗费更多的电力。采用更有效率的部件,PC和服务器能够将电能利用效率提升为90%或更高。如果到2010年,PC机以及服务器的能效都达到上述标准,一年就可以节省716亿千瓦的电力,这就相当于减排了5400万吨二氧化碳(约为英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10,与芬兰全国排放量相当[2],[3])。
节能减排需要政府转变思想,创新思维。前些年政务网建设兴起的时候,大家讨论最多的是如何通过政府网站向公众提供可公开的信息、方便的办事通道等。经过几年的发展,政府网站在信息更新、反馈、服务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在,完全可以将政府网站作为宣传节能减排的重要舞台。这一点,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例如,在美国能源部网站的主页上,有专门提供节约能源的小窍门的链接入口,从汽车、电器、供暖/制冷等各个方面给出提示。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专门栏目,针对儿童和成人提供不同的建议。国内的政府网站这方面还有所欠缺,例如,国家环保总局的网站虽然设置了一个类似的栏目“宣传教育”,但其中大多是一些通知、新闻和一些基本知识。要真正发挥出政府网站的公共服务功能,我们就要转变观念,将政策融合在服务当中,真正贴近民众,以普通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提供有效的服务。
节能减排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任务,不仅仅涉及节能设备的推广应用和提高资源的循环利用效率。荷兰环境评估局(Netherlands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Agency)近期发布了一份引起较大反响的报告,报告称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4]。我国外交部随即否认了这一说法。暂且不论这份报告的最终结论是否正确,我们仍然可以关注报告提供的一些数据。荷兰研究人员采用了英国石油公司(BP)关于世界各国2006年石油、天然气和煤炭消耗量的数据,并综合了美国地质调查局(US Geological Survey)关于水泥生产的数据。如果仅从化石燃料的消耗额来看,中国仍然位于美国之后。但是中国的水泥生产能力惊人,而且该行业在迅速膨胀,目前生产能力已经占了世界的44%,而水泥在生产过程中会释放大量二氧化碳(有研究表明,每生产1吨水泥要排放约0.41吨的二氧化碳[5])。水泥行业的发展又与建筑业、房地产业联系密切。也就是说,我们在考虑节能减排的目标和政策时,需要将这些看起来与环保没有直接联系的产业也考虑进来。
企业的参与也至关重要。很多国内企业尚未意识到,环保对于他们并非外加的负担。目前国外有一个时兴的概念叫“Corporate citizenry”(或Corporate citizenship),直译过来就是企业公民。直白地说,如果将企业看成一个人,他就必须承担公民的义务。这个概念何时出现已无从考证,在不同的产业、不同的地点其涵义也不尽相同,但它的核心是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包括企业治理和道德,对人的责任、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对社会的贡献几个基本元素[6]。企业为什么强调这个概念呢?因为它能给企业带来好处。例如,我国各地的麦当劳总是把店门口打扫得很干净,自觉做到“门前三包”,它们知道这样做会带来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带来利润。我们的企业也要认识到这一点,不要一谈到环保、谈到节能减排,想到的只是对企业的限制和负担,更应看到积极影响的一面:企业的声望、员工招聘和激励计划、投资者关系以及竞争力等都能从企业节能减排的实际行动中得益。
节能减排关乎每一个人。英国政府环保部门在官方网站发布了一个网上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器,使人们可以随时上网计算自己每天生活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量,“计算器”会根据个人或家庭使用的耗能设备、家电和交通工具的类型等计算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时还为访问者提供节能降耗的建议[7]。网民参与这个测试了解了相关环保知识,他们可能也会将这样的测试推荐给自己的朋友和同事,更多的人就可能会参与环保行动。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但如果所有人都行动起来,则可能带来可观的效应。例如,发源于欧洲的“无车日”传入我国以后,许多有车族纷纷积极相应,自2006年建设部发出开展“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倡议以来,已经有包括北京、上海、成都等108个城市积极响应,参加人数已超过1亿9千万人[8]。据建设部的这份倡仪称,如开展“无车日”活动这一天有车族都积极响应,仅民用轿车即可节省燃油3300万升;减少城市污染排放总量约90%;数百人的生命和身体会幸免于交通事故伤害。同时,人们可以回归并体验清洁、静谧、高效的城市生活。
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既要认识到这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同时也应该看到,不管是作为国家、机构还是个人,都有做出贡献的空间,关键是转变思想,各方面都行动起来,通力协作。节能减排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项需要用极大的智慧和创意进行的精彩演出。让我们每个人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参考文献
[1] 全球个人电脑市场容量2010年前将增长一倍,http://e.chinabyte.com/busnews/216481744881188864/20041215/1888638.shtml,2007-6-25
[2] 《京都议定书》全文,http://www.coi.gov.cn/question/q208a.htm,2007-6-25
[3] International Energy Annual,http://www.eia.doe.gov/iea/carbon.html,2007-6-26
[4] 何姣,中国超过美国成为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htmlnews/2007621134517250182596.html?id=182596,2007-06-22
[5] 吴萱,水泥生产中CO2产生量计算及利用途径分析,环境保护科学,2006(6):10-12
[6] 世界经济论坛,Global Corporate Citizenship: The Leadership Challenge for CEOs and Boards,http://www.weforum.org/pdf/GCCI/GCC_CEOstatement.pdf
[7] www.direct.gov.uk/actonCO2,2007-6-20
[8] 建设部,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http://www.chinautc.com/huodong/,2007-6-27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5 23: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