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按标题搜索
《疾病史:15种重大疾病认识与干预的重大转折》——糖尿病(3)
2025-5-15 22:28
三、糖化学赋能:从尿糖、血糖检测到动态监控 上文提到,胰岛素的发现与血糖水平的测定密切相关,而胰岛素的提纯也与其检测方法不可分割。可见,实证科学的进步少不了技术方法的支持,二者相互促进,形成加速效应。 (一)糖化学的发展史 人类对糖类物质从认知、利用到科学研究的漫长过程,涉及古代文明的应用、 ...
个人分类: 医学史话|1202 次阅读|没有评论
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及濛溪河遗址群简介
2025-5-15 15:39
按:同学转来一个关于濛溪河遗址的视频,让我看的惊诧无比,连忙开始检索。原来,这个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排名第一的遗址(按时代早晚排序),其基本情况和主要价值大约如下: 2024 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终评项目共有20个入围,最终入选的十大项目包括(按时代早晚排序): 1. ‌ 四川资阳濛溪河 ...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1091 次阅读|没有评论
刘思远:张国良教授团队研发全球首款结核杆菌检测新工具CRAFT,彻底改变传统结核病诊断模式
2025-5-14 21:18
据《 结 核病东方论坛》 2025年05月14日 15:57 广东报道,全球首款基于血液的结核杆菌检测技术问世,只需1毫升血,120分钟内精准识别结核杆菌。 长期以来,结核病的诊断一直让患者和医生倍感困扰。传统的结核病诊断需要患者提供痰液样本,但很多患者干咳、无痰,或者无法有效咯出深部痰液而难以完成检测,导致诊断 ...
个人分类: 临床研习|1925 次阅读|没有评论
张北平:当年那个活泼开朗的小女孩
热度 1 2025-5-14 17:14
昨天看到她英年早逝的报道,我没有在意,以为是同名同姓的张北平。今天在校友群里看到大家都在祭奠,才确定她就是当年那个聪明漂亮的小女孩,没想到干得如此之好,更没想到会英年早逝。 现在回想起来,她应该是湖北中医学院1996级硕士研究生,1999年毕业。记得她读硕士时,导师是赵庆君老师,在肝病所实习时给我留下了 ...
个人分类: 谈情说爱|2693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糖化学发展史
2025-5-14 07:59
糖化学的发展史是人类对糖类物质从认知、利用到科学研究的漫长过程,涉及古代文明的应用、近代化学的突破以及现代生物化学的深入探索。以下是糖化学发展的主要阶段和关键里程碑: 1. 古代文明中的糖利用(公元前至16世纪) 天然糖的早期应用:公元前8000年,新几内亚人可能已开始咀嚼甘蔗获取甜味;公元前500年, ...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1014 次阅读|没有评论
《疾病史:15种重大疾病认识与干预的重大转折》——糖尿病(2)
2025-5-13 21:03
二、病理学发现:从胰腺、胰岛到胰岛素 (一)传统医学对“消渴病”发病机理的认识 在古代, 无论东西方, 凡是涉及“发病机理”时,都会巧妙地采用哲学思辨和直观猜测的策略并止步于此,那是因为古人还 缺乏 实证研究的技术手段和思想意识。至今,传统医学仍然停滞在这种状态: 由于 缺乏基础医学的支撑, ...
个人分类: 医学史话|1020 次阅读|没有评论
《疾病史:15种重大疾病认识与干预的重大转折》——糖尿病(1)
2025-5-13 20:13
一、临床特征认识:从尿多、尿甜到尿糖 2015 年,有学者从三个认识阶段探讨了糖尿病命名的历史 :( 1 )糖尿病:尿多的疾病;( 2 )糖尿病:尿甜的疾病;( 3 )糖尿病:尿糖的疾病。可以看出,人类对糖尿病临床特征的认识,有一个从模糊、笼统到清晰、准确的辨别过程。 (一)糖尿病认识从“尿多”开 ...
个人分类: 医学史话|1060 次阅读|没有评论
中西医结合感染病研究70年
2025-5-12 22:24
中西医结合感染病研究在过去70年中取得了显著成就,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尤其在重大传染病防治、临床诊疗创新及国际影响力提升等方面表现突出。以下是主要成就的梳理: 一、政策与机制创新 早期政策奠基: 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团结中西医” 的卫生工作原则,为中医参与传染病治疗提供了制度保障。 ...
个人分类: 思考中医|983 次阅读|没有评论
近现代医家有着强烈的“寒温统一”诉求,为何至今无法实现,症结在哪里?
2025-5-12 10:16
按:作为知识体系,一个很重要的特征是它的简洁性,而非杂乱无章。如果研究对象一致又在同一个范式下,还有知识共同体的认同,仍然无法实现其理论的规范化、技术的标准化,问题肯定在于该体系发生学上,出自其内在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上。 作为人工智能Deepseek,它在大数据计算和逻辑理性方面远超人脑,即通过分 ...
个人分类: 思考中医|771 次阅读|没有评论
Deepseek,可否以《外感病学》取代《伤寒论》《温病学》《疫病学》?
2025-5-11 15:51
按:我很奇怪,为什么遵循逻辑 和计算的Deepseek会反对这个提议,它的反对 理由 是否充分?因为在祖国医学体系里, 《伤寒论》《温病学》《疫病学》的研究对象明明都是外感病,如果同一医学范式下的同一研究领域即存在不可通约性,那么它为什么还要信誓旦旦地 认定:中医外感病与西医感染病有可能融合?如果中医学 ...
个人分类: 思考中医|1064 次阅读|没有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7-11 09: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