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摘自于版权著作《心灵的结构》,转载请联系本人。
第一章 心灵的结构与动力来源
1.2 自我容器的发展过程
我们可以用“容器”来形容“自我”,在“容器”中,我们可以对外来信息进行加工,这便是“自我容器”名称的由来。“自我容器”与“自我”在内涵上是相同的。
“一元、二元与三元世界”的概念:一元世界中只有“我”自己,“我”是“我”世界的绝对主人,任何外来的人都被视为敌人;二元世界中只有“我”和另外一个人,两人是“共生关系”,除此之外的任何人都被视为敌人;三元世界则包含了许多人,“我”在三元世界中是独立的、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好的、善意的。作者采用三根弧线来说明基于一元、二元、三元世界的关系、初始内聚性自我的形成过程,以便读者理解,见图1-3。
图1-3 一元、二元与三元世界的形成
初始内聚性自我或初始自我容器的形成过程:把一元世界简化为一条弧线,对应了一元世界是线性的、狭窄的,它基本没有容纳、处理外部信息的能力,信息电流只能在这根线上流动,这时候个人(婴儿)认为自己是无所不能的,是世界的主人,世界围绕着他运动;而一旦世界没有响应他,他便会陷入暴怒,发出啼哭;若世界长时间没有响应他,他会陷入深深的绝望与恐惧;
二元世界则形成了一个较大空间,可以容纳处理的外部信息比一元世界大几个数量级,这时婴儿意识到妈妈是独立客体,是不以自己意志转移的,于是形成了最初始的关系。处于一元世界的婴儿对妈妈乳房的占有与绝望,当婴儿占有妈妈乳房时,婴儿是满足的、或是惭愧的,当婴儿在意念所动,想要占有妈妈乳房而没有得到回应时,婴儿是绝望的。在“母亲的合格养育下”,在满足与绝望的拉扯运动中,婴儿变得不那么绝望及满足,从而逐渐接受融入了母子二元关系中,接受了“我是独立的、母亲是独立的”“母亲是爱与接纳‘我’的、‘我’能够在二元世界中存在”。而不合格的母爱养育则使得婴儿的大部分自我仍处于一元世界中。
父亲的介入使得二元世界升级为三元世界,使得婴儿意识到世界除了自己与母亲外,还有独立第三者的存在,并且这第三者是善意的,接纳自己的,从而带来了“世界是接纳自己”的感觉,三元世界于是形成了更大的空间,能够容纳处理的外部信息数量级更加巨大,见图1-3所示。
接前文,在一元世界中,“我”之外的世界都视为敌人,并且“我”自身是干瘪单薄缺乏容纳能力的,所以几乎不能够组织、处理信息,使得自体内的信息流动处于混乱失序的状态,一元世界对应了6个月以前的小婴儿,以及精神病患者;二元世界中,“我和你”之外的世界都视被为敌人,因而能够被容纳与处理的信息仍然较少;武志红[8]指出,二元世界的人往往处于“粘稠”的关系中,这往往源于这个人的原生家庭,有两种母亲会黏住孩子,一种是强控制型的,他们主动黏住孩子;一种是虚弱型母亲,当孩子想离开虚弱型母亲时,会当心母亲过的不好,甚至担心母亲会死掉。三元世界则是一个人变得复杂及坚韧的开始,是容纳、接纳外部世界的初始条件,因而是实体自恋与内聚性自我的源头。
当然还有一些“不合格”养育情况,使得二元或三元世界发育不全,如图1-4所示。如母爱灌注不足的情况、父爱不足的情况、乃至于母爱父爱都不足的情况。这时就会养育出自我虚弱的小孩。
图1-4 发育不全的二元与三元世界的形成
武志红“四个层次自我”[8]的归纳与辨析:
(1)破碎自我,没有一个稳定的容器去容纳心灵素材,任何心灵素材的进入,都会带来痛苦,最严重的破碎自我会导致一个人没有容量去做有组织的思考与努力,而总是处于应接不暇的忙乱中。前文所说的“一元”、或“二元”世界以及发育不完全的“二元”“三元”世界,对应了“破碎自我”状态。这里的一元世界或者二元世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比如“合格”二元世界的建立,需要“合格的母爱灌注”,而母爱灌注不足的情况下,可能就会出现较小的二元弧线与婴儿一元弧线形成较小的空间,见图1-4,在这个基础上,也只能形成狭窄逼仄的三元世界空间,这时候婴儿的自我世界仍然以一元世界作为主导。
(2)头脑自我,即Ego,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容器。但头脑自我构建的是外围的墙,这时候会有一种感觉,就好像“我”的周围有一层薄薄坚韧的“墙”,把“我”包在里面,让“我”不能直接去感知外部世界,这层墙阻挡了一些不符合头脑自我的信息,起到了“信息过滤”的作用。头脑自我可以为创造力提供一定的容器功能,但对头脑知识之外的本质触摸十分困难,许多头脑自我主导的“技术宅”符合这种情况。
(3)“合格”内聚性自我的雏形,是个人成长上的里程碑。小小有爱的三元世界搭建,是实体自恋的核心,是“合格”内聚性自我的雏形,是原生家庭给予的最大礼物。“合格”的三元世界需要“合格的母爱灌注”以及父亲对婴儿的“接纳与爱”,正如武志红老师所说:“父亲牵着孩子的小手,走向复杂的世界”,爱如火炬,需要被呵护与传递,见图1-2所示。每个人都形成有内聚性自我,或大或小,有些扩展的较大、而有些则像小气泡一样挂在一元世界的“主干”上,见图1-3所示。内聚性自我雏形不合格、处于一元世界或二元世界的人可能进入了病态范畴,比如神经症、人格障碍与精神病。
内聚性自我是一个人的“生命真元”,内聚性自我如同一台电脑的“CPU”,强大的内聚性自我可以不断的发出“我是好的”的生命动力,将自体中的信息碎片与连接、黏合,将自体中的“坏”转化,从而使得内聚性自我自身变得更加强大。内聚性自我源于实体自恋,上文也提到的合格的二元以及三元世界的良好建立需要爱的注入,及“这个世界是接纳我的、欢迎我的”:妈妈是最初的接纳者,爸爸的爱、关系与规则将小婴儿的世界带入了三元世界、“世界是接纳欢迎你的”,在这里,婴儿或儿童感受到世界不仅只有他与妈妈,还有更多的人,并且可以将他的全能自恋与“坏”(攻击性)转化为“我是好的”的感觉。
案例 电影《传奇的诞生》[9]—爱,是源动力
球王贝利出生在巴西一个贫穷落后的小镇,妈妈是清洁工,爸爸曾是一名足球运动员,腿受伤后不得不退下绿茵场,一家人生活得穷困潦倒。贝利和妈妈去主人家打扫卫生时,主人家的孩子正在讨论球队,贝利插嘴道:我喜欢贝利。富家孩子们嘲笑他道:那是比莱,不叫贝利,你那么喜欢贝利,以后你就叫贝利吧。因为发音不标准,他得到了这样一个带有“羞辱性”的绰号。贝利于是经常被富家孩子们羞辱,与对方打架,父亲被叫到学校谈话,回来后父亲对贝利说:“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也打架,特别是那些大孩子叫我外号的时候。可是后来我长大后明白了,打架是因为缺乏安全感,如果你想成为职业球员,就不能羞于承认你自己。”
贝利和小伙伴偷花生去换球鞋,但被发现追赶,大雨滂沱,一名小伙伴在追赶过程中和贝利一起躲进一个土洞,土洞崩塌了,泥水瞬间把洞口封住,贝利永远失去了这名小伙伴。他泣不成声,妈妈抱着贝利,温柔地拍着他的后背:别哭了,迪科。自从贝利的小伙伴不幸去世后,贝利就再也不踢球了,也许他潜意识里认为是自己执意要赢得比赛,他们才会去偷东西换球鞋害死小伙伴。爸爸看着无精打采的贝利,他随手摘下路边的一个芒果说:“你知道吗?我小时候家里也有一颗那样的芒果树,我自创了水果训练法。”然后爸爸在就贝利面前表演了一套行云流水的足球表演,而贝利只是呆坐在那里。爸爸每天都坚持带儿子去那颗芒果树下,踢“球”给儿子看,还会故意失误,假装自己踢不进球。终于有一次,爸爸再次没有把“球”踢进桶里时,贝利起身加踢了一脚,一下就把芒果球踢进去了,爸爸笑了,贝利也笑了。
当内聚性自我发展到一定高度,其中的实体自恋转化吸收了大部分的虚体自恋与攻击性,这时候个人就表现出了无比的自在;强大的内聚性自我,是被照亮的生命力、是生命的核燃料。武志红说:当攻击性被转化为生命力时,一个人就可以享受自发性了,当内聚性自我中的实体自恋转化了大部分的虚体自恋、性与攻击性,“我”的性被与我相爱的人充分满足,则性也转化成为爱,而不会旁逸斜出;“我”的攻击性被爱我及我爱的人共同构成的内在容器所容纳、即内聚性自我,所以攻击性也不会旁逸斜出,这样,性与攻击性也转化成为生命力,并将这些“燃料”转化为“生命力”,及具备随时随地都吸收到外界正能量的能力,则这个人身上就保持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内聚性自我,是一个“能量的有效转化器”,在这里,生命的动力被源源不断的输送出来
(4)无我:当所有的攻击性被照亮,任何一个层面的自我被放下了,这时内聚性自我持续扩大,融合了整个自体,从而与世界快速连接,如同火山爆发,火红的岩浆迅速狂热的吞噬大地,如病毒一变二,二变四的疯狂分裂、感染一般,如超新星爆发,吞没一切,如同《超体》的斯嘉丽融入世界,我就是世界,世界就是我。
进一步的,武志红在《自我的诞生》[10]系列课程中,总结了自我成长的五个阶段:自闭之壳(一元)、母爱怀抱(二元)、家庭港湾(初始三元)、社会熔炉(复杂三元)、无限世界(重合为一元)。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英雄之旅”,活出“我“自己,成为一个坚强的个体,投入复杂的世界熔炉中去,在这个熔炉中不断的打造自己,扩张成长。约瑟夫·坎贝尔[11-12]的《千面英雄》与《英雄之旅》用神话与传奇给解释了“英雄之旅”的含义,亦成为了电影世界的经典演绎手法,以下案例来源于《权力的游戏:冰与火之歌》[13]的二丫:
案例 “二丫”的英雄之旅
“二丫”艾丽娅·史达克是北境之王艾德·史塔克的次女,一个喜欢舞刀弄枪、胆大活泼的小姑娘。懵懂的姑娘先是当众目睹父亲被构陷砍头,后又在栾河城目睹了母亲与哥哥在血色婚礼上被佛雷家族杀害。在经历了重重的险阻后,她来到‘黑白之院’,完成了九死一生的“无面者”训练,她放下了虚弱的自我,也放下自恋,从而迅速成长为顶级刺客,随即到栾河城干劲利落的毒杀了佛雷家族;回到临冬城,她完成了刺客生涯最大的一单—手刃夜王。
对武志红的观点,作者有以下补充与扩展:
(1)“合格”内聚性自我雏形的产生萌芽于“合格”三元世界的建立,这是个人发展历史的重要里程碑;
(2)虚体自恋来源于婴儿的全能自恋,以及自我对外部世界的内摄与比较,即“我比你强,所以我是好的”。当“我是好的”不是自发产生的,而需要依赖“我比你强”来获取,就是虚体自恋的体现。
(3)随着生命体验的发生、亲密关系的建立、对世界本质的连接,更多的虚体自恋被内聚性自我转化、更多的潜意识被觉知与意识化,内聚性自我能够被滋养而继续生长、扩大,但内聚性自我并非坚不可摧,它也有可能在外部巨大冲击下被击溃及消耗,从而产生退行,比如爱人的离世或事业的失败造成的巨大打击;
(4)头脑自我与内聚性自我的关系:头脑自我和内聚性自我有交叉的部分,作者认为自我觉知是内聚性自我的一部分,且自我觉知来源于实体自恋与头脑自我交叉部分,头脑自我的复杂为实体自恋和自我觉知提供了养料。故而,头脑自我是发展内聚性自我的必要条件之一。当内聚性自我与头脑自我都发展到很高的状态,内聚性自我高度整合了头脑自我,这时便趋于“知行合一”的境界;
(5)破碎自我不仅出现在虚弱自体中,也出现在退行的情况下,当内聚性自我被巨大外力冲击,使得构成内聚性自我的主要组成部分突然崩解。作者在下一节“心灵结构发展模型”中省略了“破碎自我”这个提法,认为“破碎自我”即是处于头脑自我以及内聚性自我都比较弱小的一种中间状态。
参考文献
[8] 武志红 武志红的心理学课[DB/OL] 得到APP
[9] 杰夫·泽姆巴利斯特、迈克尔·泽姆巴利斯 传奇的诞生[DB/OL]电影 美国2018
[10] 武志红 自我的诞生[DB/OL] 得到APP
[11] 约瑟夫·坎贝尔 千面英雄[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
[12] 约瑟夫·坎贝尔 英雄之旅[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7
[13] 戴维·贝尼奥夫、D·B·威斯、Alan Taylor 权力的游戏:冰与火之歌[DB/OL]影片 HBO美国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5-22 15: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