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摘自于版权著作《心灵的结构》,转载请联系本人。
第二章 损 耗
2.2三种“主要损耗类型”
人的一生需处理三段关系,一是自己与自己的关系,二是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三是我与世界的关系。本章对应“三段关系”提出了三种“主要损耗类型”,它们分别是:内部损耗(Internal Loss, IL)、关系损耗(Relationship Loss, RL)、机会损耗(Chance Loss, CL)。“内部损耗”主要指的是个人内心的内心信息流、能量流相互冲突、无效循环导致的能量损耗。“关系损耗”则是个人与他人难以构建信任与深入关系,而造成的巨大沟通成本,从而造成损耗;“机会损耗”则是个人难以很好理解规则或连接事物本质,导致无法把握机会的情况。
图 2-3 对应“三段关系”的三种损耗
损耗如何发生,我们可用“汽车模型“形象说明,详见第二章附录3:
个人的注意力被环境噪音、内在冲突占据,无法聚焦,如同一台效率低下的汽车一样,大部分的心理能量(生命力燃料)被转化为热能被耗散,而未转化为集中方向的机械能。把一个人比作是一台汽车,人的一生就是这台汽车经历的旅程,我们以这辆汽车可以开的多远、硬件可以升级得多好来代表一个人的“成就”,则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内部损耗(Internal Loss, IL):对应着汽车的发动机内耗、能量转化率低;发动机功能不足:发动机容器功能不足,无法承载能量而漏压破损;(内聚性自我未形成、虚弱破碎)
关系损耗(Relationship Loss, RL):对应着关系能力差、难以(羞于)得到他人的帮助,对外获取资源能力差:RL-1难以、羞于获取燃料或燃料质量太差,或燃料补充系统问题导致的燃料无法及时补充;RL-2因为关系搞不好,难以获取车辆升级的其他资源,“万花从中过,片叶不沾身”;反之,一个好的发动机内核,也容易获得外部的资源支持(坚强内核吸引资源)
机会损耗(Chance Loss, CL):对应着方向选择问题,无法看清、获取真正的方向,原地踏步甚至倒退:CL-1、迷路了,一直在绕着一个小地方转;CL-2、一会儿向东,一会儿向西。
在后续的章节中,我们主要讨论三种损耗最大的心灵结构模式,即“自恋溢出型”“自我虚弱型”“头脑自我型”。这三种情况存在于绝大多数个人心灵的发展过程中,在每种模式中,我们再分别讨论IL、RL、CL三种损耗情况。
2.2.1内部损耗((Internal Loss)
“内部损耗”主要指的是个人内心的内心信息流、能量流相互冲突、无效循环导致的能量损耗。如自我虚弱型的内部压抑、低水平重复内卷、自我攻击(愧疚、悔恨)、自我保护;自恋溢出型的死要面子、焦虑与胡思乱想;头脑自我型的殚精竭虑。
案例 悔恨与自责
悔恨与自责是一种典型的自我攻击,即是内在的父母责怪内在小孩,是自体虚弱的重要表现,自体虚弱者容易陷在悔恨中无法自拔,伴随严重的自我怀疑。“我要是当时如何如何,就好了”,这种情况裹挟了巨大的情绪内耗,造成内部容器空间的不足,使得自我无法聚焦于当下的事。
案例 内耗型组织与个人内耗
一个组织,如果组织内部的核心不统一,有双核心甚至多核心,或者主要核心力量没有压倒性、造成强枝弱干的局面,没有一个最强大的核心来统领所有的板块,任由各板块间相互纠缠消耗,这个组织必然会陷入内耗。对于公司企业组织,当有两个或多个权力中心相互争夺,这个企业必然陷入严重的内部损耗;对于个人,当内聚性自我是虚弱的、破碎的、无统御性的,无法压制虚体自恋与头脑自我,他的内心必然发生反复的争夺与损耗。
2.2.2关系损耗(Relationship Loss)
关系损耗是内在关系模式的外在体现引起,其根源在于“合格”二元世界或三元世界未建立,内聚性自我未发育成熟,内在关系模式扭曲,难以与人建立深度关系:一个人的内心是怎么对自己,外在就会怎么对别人:小时候如何与女性家人打交道,长大就会如何与女性如何打交道;小时候如何与男性家人打交道,长大就会如何与男性如何打交道。消极逃避行为造成的人际关系损耗、自恋型溢出的语言行为常损害关系;自体虚弱引起的自卑、回避行为令关系受损;自恋溢出的入侵性引起的关系受损、头脑自我型的自我防御(固执已见、刚愎自用)难以建立深度关系。
建立深度关系的要点是双方内聚性自我的连接;存在独立自主的“我”与独立自主的“你”,由于其内聚性自我是强大外显的,一旦一个独立自主的“我”遇到了独立自主的“你”,建立深度关系的概率大大提升。
按心灵结构发展模型,人与人的接触模式及关系发展可以用以下矩阵来表示,大致分为10种关系:
(1)对于两个内聚性自我成熟的个体,其很容易感受到对方的内聚性并发生连接感知,产生“英雄惜英雄”,故而容易建立深度关系;
(2)头脑自我与内聚性自我成熟的个体,虽然头脑自我比较固执,但由于内聚性自我强大成熟个体具有较强的包容性,从而打开头脑自我的内心,故而较容易建立深度关系,但需内聚性自我成熟个体有意愿;
(3)头脑自我与头脑自我的情况,如果双方头脑自我比较相符,并且两者的虚体自恋都不太强,那么有可能结成深度关系,否则就是一般关系甚至是对立关系;如果双方头脑相左,则容易出现对立关系。
图 两个头脑自我的相遇 | 图 两个虚体自恋的相遇 |
(4)虚体自恋遇到内聚性自我成熟的个体,内聚性自我成熟方会迅速识别出对方的虚体自恋溢出,并不卑不亢的保持距离,故而一般不会发生深度关系;部分权力敏感型的虚体自恋者会收起尖刺,转而附和、跟随内聚性自我成熟个体,后者也需要相关下属的追随,故而会建立一定的关系,比如交流顺畅,但一般不会产生深度关系;
(5)头脑自我与虚体自恋相遇,则容易发生冲突、难以发生深度关系;
(6)虚体自恋与虚体自恋相遇,极容易产生冲突,两个人如同两个刺猬,相互刺伤对方;
(7)虚弱自我与内聚性自我相遇,大部分停留在一般关系,少量在内聚性自我的包容下,会产生深度关系;
(8)虚弱自我和头脑自我相遇,由于一方动力不足,另一方比较固执,一般不会有敌对,虚弱自我常会被头脑自我说服、带动,如果事情进展顺利,头脑自我打开后,他们才有可能发展较深度关系;一般的头脑自我会忽视虚弱自我,从而只能建立一般关系。
(9)虚弱自我和虚体自恋相遇,由于虚体自恋的咄咄逼人,虚弱自我感觉受到被入侵,从而产生敌对,或维持在一般关系,难以有深度关系;
(10)虚弱自我和虚弱自我相遇,如果遇到一些事情共同成长,双方的内聚性自我因此变得强大,可以发展深度关系;如青梅竹马长大孩子之间的友谊就是如此,他们互为容器;但大部分的虚弱自我相遇,由于双方的动力都不足,很容易变成“废材联盟”或“贫贱夫妻”,加之双方虽然不多的虚体自恋,也只能保持一般关系,甚至敌对关系。
表 2-1 不同类型个体间的10种关系 | ||||
关系矩阵 | 内聚性成熟 | 头脑自我 | 虚体自恋 | 虚弱自我 |
内聚性成熟 | 相互感知,容易建立深度关系 | - | - | - |
头脑自我 | 一方包容,一方理性,较容易建立深度关系 | 对立关系或一般关系,难建立深度关系 | - | - |
虚体自恋 | 一方不卑不亢,一方趾高气昂,一般关系 | 反唇相讥,互不相让,敌对关系 | 相互嫌弃,互道傻逼,敌对关系 | - |
虚弱自我 | 一方包容,一方局促,一般关系、少量深度关系 | 一方理智,一方缄默,一般关系、少量深度关系 | 一方趾高气昂,一方虚弱惭愧,一般或敌对关系 | 默默无语,贫贱夫妻,一般或敌对关系、少量深度关系 |
案例 两个虚体自恋溢出型的人碰在一起会发生什么?
两个“骄傲的”“自命不凡”的人碰到一起,大概率会相互看对方不顺眼,讨厌对方,认为对方的自恋伤害了自己的自恋,就如两只刺猬相互接近、碰到一起一样。比如短视频段子里的“你瞅啥”就是虚体自恋溢出者相互之间的碰撞;
虚体自恋溢出型习惯于通过对比,将自己或他人物化或矮化,也就是把自己或他人当做“工具人”或“低一等人”,而没有把自己或他人在关系中作为与对方平等的“人”存在,故而难以建立更深层次的“我和你”关系。在以上关系矩阵中,虚体自恋溢出型是最难以与人建立关系、容易产生敌对的,故而发生关系损耗最显著;
案例 两个头脑自我型个体碰在一起会发生什么?
可能发生以下两种情况:
①两个头脑自我的知识体系框架互不相容,比如科学的头脑自我与迷信的头脑自我,他们之间是无法有效交流的,犹如平行线一般,自然也难以成为朋友;
②两个头脑自我的知识体系框架大部分相容,双方可以在知识体系框架内互有交流,并有成为较好的朋友的基础;知识框架相容的两个人,如果双方或一方有较大的虚体自恋、那么这两个人可能会成为相互的“竞争者”,或者是无虚体自恋一方回避有虚体自恋一方,大概率上,难以建立深度关系;小概率上,双方或一方的虚体自恋因为某些共同克服的挫折而融合或消散,从而达到较深度关系,见图2-4。
图 2-4 两个“头脑自我型”个体的深度关系的建立过程
2.2.3机会损耗(Chance Loss)
自体虚弱引起的选择问题—无法选择、逃避选择;自恋溢出引起的对事物本质无法建立联系(建立深度关系)—从而只能做短期选择;另一种情况则是对比映射令虚体自恋受刺激,所引起的数量过多且时间过短的选择问题。《稀缺》[5]一书阐明了在个人“稀缺心态”“余闲不足”条件下对外界事务的“总要权衡”“认知不足”“带宽不足”,从而做出错误决定。
2.2.4 如何大致判断个人的心灵结构模式
读者可参照一些历史与现实人物来自行判定[6-10]:
(1)不同程度“内聚性自我”“虚体自恋”与“头脑自我”组合的代表人物:
表2-2a“头脑自我”强的代表人物 | ||||
代表人物 | 虚体自恋膨胀 | 虚体自恋均值 | 虚体自恋萎缩 | |
内聚性自我强大 (大幅超出均值) | 马SK | 曹操、朱元璋、萧何、张良、马HT、张YM | 姚广孝(老年)、得道高僧 | |
内聚性自我均值 附近波动 | 朱棣、王莽、朱厚熜、朱挧钧 | 普通人群中的受良好教育者、有见识者 | 普通人群的受良好教育者、有见识老人 | |
内聚性自我虚弱 (大幅小于均值) | 蓝玉、韩信 | 养育较差家庭 的孩子中的学霸 | / | |
表2-2b“头脑自我”正常附近的代表人物 | ||||
代表人物 | 虚体自恋膨胀 | 虚体自恋均值 | 虚体自恋萎缩 | |
内聚性自我强大 | / | 刘邦、吕后、朱高炽、朱佑樘、朱祁镇 | / | |
内聚性自我均值 附近波动 | 袁绍、陈友谅、朱厚照、朱祁钰 | 普通人 | 普通老人 | |
内聚性自我极虚弱 | 许攸、胡惟庸、NPD、ASPD | 养育较差家庭学习普通孩子、朱载垕 | 屌丝群体、三和大神、OCPD、PPD、抑郁型 | |
表2-2c“头脑自我”弱的代表人物 | ||||
代表人物 | 虚体自恋膨胀 | 虚体自恋均值 | 虚体自恋萎缩 | |
内聚性自我强大 | 极少有案例 | 爱灌注长大、未受教育、无见识的普通人 | 爱灌注长大、未受教育、无见识普通老人 | |
内聚性自我均值 附近波动 | 未见世面运气很好的普通人、郭芙 | 教育程度差、未见世面普通人,朱由校 | 教育程度差、无见识的普通老人 | |
内聚性自我极虚弱 | 石亨、运气极好屌丝突变暴发户、HPD | 养育较差家庭的未受教育的孩子、朱见深、DPD | 社会最底层群体、APD、SPD、BPD |
(2)人格障碍(Personality Disorder)与“心灵结构”对应关系
表2-3人格障碍(Personality Disorder)与“心灵结构”对应关系 | |||
人格障碍类型
| 分型 | 对应的表现与原因 | |
A型表现奇特或怪异 | 偏执型 PPD | 内聚性自我极度虚弱+一定的虚体自恋+头脑自我发育,极度寄托“头脑妈妈”,固执敏感多疑,心胸狭窄容易嫉妒(病理性嫉妒),形成某种情结或禁忌,几乎无自我觉知,拒绝接受批评,否认自己的偏执行为,受到质疑经常发生争论诡辩,对他人中性或善意动作理解歪曲而采取敌意与藐视。 | |
分离/分裂型SPD | 内聚性自我极度虚弱、散碎,内部对立,或受到外部巨大精神打击后退行,由于潜意识的分裂,乃至出现多重人格,感情淡漠、对他人表达温暖、体贴、愤怒的能力十分有限,对表扬或批评无动于衷。行为古怪、喜欢单独行动,存在社交冷漠、退缩,没有与异性发生性接触的兴趣,难以建立深度关系,无视社会规范与习俗,过度焦虑、恐惧 | ||
B型戏剧化、情感的、不稳定的 | 表演型 HPD | 虚体自恋溢出+内聚性自我极度虚弱,亟需被关注、被看到,经常做一些戏剧性的事将注意力吸引向自己,常为了获得赞美不择手段,易受暗示、依赖型强,一般来自于冷漠、无爱且苛责的原生家庭 | |
自恋型 NPD | 虚体自恋极度溢出+内聚性自我虚弱,幻想自己拥有权力、聪明与美貌,遇到比自己强的人产生极大嫉妒,并相信他人嫉妒自己。且内心脆弱,过分关心他人评价,要求他人持续的注意与赞美,对批评则感受到内心的愤怒与羞辱,常有特权感,常指使、伤害他人,表现出高傲自大的行为或态度,明显夸大自己。一般来自于同样自恋、膨胀的原生家庭 | ||
边缘型 BPD | 内聚性自我极度虚弱、破碎,丧失大部分动力,具有不稳定的人际关系(对他人依赖而充满敌意)、不稳定情绪(情绪波动剧烈、苦闷、焦虑、愤怒)、不稳定自我(缺乏目的性与计划性、虎头蛇尾、恐惧被抛弃)和明显的冲动、攻击性(暴力攻击、自杀自伤、挥霍、性欲、物质滥用、暴饮暴食)。一般来自于冷漠、无爱、创伤的原生家庭。 | ||
反社会 ASPD | 内聚性自我极度虚弱分裂,虚体自恋极度溢出,头脑自我正常,甚至表现出干脆果敢的魅力。幼年常被残酷对待,社会规范对他们来说不适用,所以他们以满足自己的需求为核心需求,很少共情别人,可能对他人做出残酷的行为,冲动及控制能力差,对挫折缺乏承受力,容易变得烦躁和焦虑不安,行为易冲动,明显不关心自己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喜欢冒险,追求刺激而无视危险,可能会冲动地参与犯罪活动。 | ||
C型焦虑或害怕 | 依赖型 DPD | 内聚性自我极度虚弱+虚体自恋溢出,头脑自我发育弱,缺乏独立性,感觉自己无能、无助、缺乏精力,容易被人说服,需要依附他人生存,深怕被他人抛弃,对权威无法抗拒,来自于父母权威的过分宠溺。一般来自于物质上宠溺但爱很虚弱原生家庭、或二元世界家庭(单亲或父母一方极度弱势) | |
强迫型 OCPD | 内聚性自我极度虚弱,有一定头脑自我发育,害怕因为没有按照规定行事,会被巨大外部力量毁灭,故而行事极其追求完美、按部就班、难以适应新环境。一般来自于苛责、严厉、恐吓的原生家庭。 | ||
回避型 APD | 内聚性自我极度虚弱,全面的社交抑制、能力不足,对负面评价极度敏感,害羞、孤独、害怕见到陌生人、害怕陌生环境,缺乏社交能力,缺乏吸引力,极度自卑,恐惧被人拒绝,难以与人建立深度关系。一般来源于训斥、嘲笑的原生家庭 | ||
未划分 | 抑郁型 | 内聚性自我虚弱,头脑自我发育但陷入过度思虑,长期消沉、忧虑和难为情(惭愧),认为自我满足是有罪和不恰当的,内在小孩总是无法让内在父母满意。一般来自于同样抑郁、虚弱的原生家庭 |
对照以上表格,很多读者发现自己有少数条对应的人格障碍症状,或程度很轻,这种情况无需过多担心。若认为对应的条数很多,或感觉自己某个症状程度很重,应及时求助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到正规医院诊断。人格障碍已是仅次于精神病的病态,并不多见,本书讨论的范畴与案例未达到人格障碍的程度,仍处在正常人的范畴,此处列举人格障碍的表现与原因可为读者提供参照边界。
从以上表格可知,几乎所有的人格障碍都具备内聚性自我虚弱或极度虚弱的特征,比如自恋型(NPD)与表演型人格障碍(HPD)则有虚体自恋膨胀的特征介入,依赖型(DPD)有头脑自我发育弱的特征,而抑郁型为头脑自我发育进入歧途,即穷思竭虑、走入“心灵僻径”的类型;
第二章 参考文献
[5]塞德希尔·穆来纳森Sendhil Mullainathan,埃尔德·沙菲尔Eldar Shafir;魏薇,龙志勇译 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4
[6]阿什利·万斯 硅谷钢铁侠[M]北京: 中信出版社 2016
[7]当年明月 明朝那些事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2
[8] 司马迁 史记[M]中华书局 2014
[9] (唐) 陈寿编著 三国志[M]长沙:岳麓书社2024
[10]金庸 神雕侠侣[M]广州:广州出版社2013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7-16 14: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