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明庆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oumingqing 何苦来哉?心不忍耳!

博文

“知错即改”是学者的底线

已有 770 次阅读 2025-5-1 20:12 |个人分类:清华简|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1    贴出博文 “清华简或伪之证据” 和 “又见‘胡说’” 后,又请黄德宽先生等相关专家批评,承蒙刘国忠先生回复。不过,并没有实质性讨论。我最后说 L1.jpg

上述三个简单的问题都不能判断,我等期望清华大学在有字竹简空白处取样测年判断真伪,大约只是白日做梦。不过,无字残片测年BC305±30校正后的日历年代在BC400~BC200 之间:BC370±30的几率35.1%,BC260±60的几率60.3%。李学勤先生、黄德宽先生、刘国忠先生都曾说,“无字残片碳14测年经树轮校正为BC305±30即战国中晚期,与专家对简文的判断相符”,想是疏忽而非有意提供不准确的数据,但现在总该勘误啊。

知错即改,可是学者的底线呢。

2   乘法口诀背过八九 七十二,孩童知道但并不背诵九八 七十二。清华简《算表》却写出了8X9、9X8、80X9、9X80、8X90、90X8、80X90、90X80的八种结果,真有实际价值吗?计算两位数的乘法,真需要查《算表》再做四次加法? 过去农妇在路边用杆秤买菜,没有纸笔和算盘,两位数与两位数乃至三位数的相乘也是迅即,容另文介绍。

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合计365X24小时,如何计算呢?专家说,365 拆成90+80+70+60+50+10+5,24 拆成20+4,利用乘法分配律变成7X2=14个的乘积,从清华简《算表》中查出结果再加起来。如此拆分不是十进制的思维,没有纸笔颇不容易。我觉得小学算术是365X(20+4)=7300+1460=8760。文史专家对此没有具体讨论。 L2.jpg

3   博文“清华简或伪之证据”所说都很简略,如 image.png

先秦“宋、宗”字形不可能相误,此前曾贴了几个“宗”和“宋”在李先生文章的旁边。 

L9.jpg

 再截出清华简《系年》 “夫、而、天”部分字形,似乎先秦不会将“襄夫人” 讹写为“襄(天/而)人”;而现代若手写“夫”,则可能被误读为“天” 而引起简书误写。 L4.jpg

顺便说一句。《系年》中“天”四见,有三种字形,后者为常见。楚簡帛字典【清華篇】http://cjbnet.org/qinghua/ 录入前十三辑中有352个“天”,部分与“而”不能区分,但写成四划仅两见于《系年》。

搜检簡帛字形辭例數據庫,字形当然有变化,尚未能见到四划的 “天”字。

4    计算机打字的文稿没有错字只有别字,从讹误可以判断输入法:五笔、全拼、双拼以及PDF 转换。与此类似,清华简中部分字形特别,猜测可能为现代人抄录。

image.png

L6.jpg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5648-1484205.html

上一篇:《诗经·七月》中的历法
收藏 IP: 202.102.253.*| 热度|

21 王涛 葛及 孙南屏 郑永军 高宏 刘进平 朱晓刚 武夷山 马鸣 黄河宁 檀成龙 宁利中 李学宽 崔锦华 蒋大和 杨学祥 孙颉 刘炜 胡泽春 钟炳 池德龙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5-3 11: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