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ther8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rother8

博文

资本发展视角下的知识分子的分级与发展策略

已有 418 次阅读 2024-6-10 13:39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人工智能给现代人类带来巨大的思想冲击。人工智能进入越来越多的领域,甚至包括人类引以为豪的意识和创造思维领域,让人类的未来充满了变数。

这种担忧在资本主义早期工厂流水线建立时就曾经出现过。高效率的工厂和机器会取代人工,让很多传统产业工人失业。现在回首看,当时这个预言确实实现了。传统低效率的手工业已经被流水作业的大工厂打败,虽然没有完全消失,但已经退缩到社会的一角。如果用零和游戏的模型来看,这种情形会给社会带来凄惨的景象,大批人会无所事事,既没有生产资料,也没有就业机会,拿着低保混吃等死。

然而社会发展并不是零和游戏。随着生产力提高,市场又创造出来许多新物品和新工种,让生活变得更丰富多彩。用开放的心态看社会发展就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

我们时常感受社会的物质创造已经超出了日常所需。物质的丰富程度很大一部分不是普通大众的需求推动,而是由资本推动。资本不是钱,不是消费品,而是用来促进经济发展的财富。

钱财可以单独存在,而资本具有生命力,必须有自己的市场和循环体系。资本扩张的生命力和人类通过聚财获得安全感的本性在本质上竟然完全合拍,于是人类通过建立资本主义体系,保障资本运行,从而催生资本主义的社会模式和社会价值,在文化上进一步提升了资本的生命力形式,因为文化本身也具有生命潜力。资本主义的资本体系和文化体系相辅相成,目前应该书还处于上升期,这与马克思当初看到的初级资本主义不尽相同。

在马克思时代,资本主义处于初级资本主义阶段,资本利润的增加主要通过零和游戏模式运转。比如,去扩张市场去殖民,压低工人工资。通过降低原材料和人力成本,最大幅度地获取剩余利润。为此,甚至贩卖黑人,巧取豪夺殖民地区的资源,用先进的武器打开传统封建地区的市场等等,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血腥本质。

在这种模式下,确实创造出来一批无产阶级工人,他们自己的劳动力和潜在的劳动价值也变成了市场的一部分,成为商品,可以被交易。当无产阶级的规模持续增大时,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剥削压迫就成了可能。用马克思的观点来说,就资产阶级为了利润创造了自己的掘墓人。

时过境迁,社会生产力又在向前飞速狂奔。马克思提及的资本主义剥削依旧存在,但是被生产力的发展部分新现象掩盖。

社会整体财富的快速提升,使得底层群众的财富也在增加。这就出现了一种可以被无产阶级所能容忍的悖论模式。一方面社会财富两级分化更加严重,在资本主义社会中,20%的人可以占据80%的社会财富。另一方面,这80%的人所拥有的财富比早期无产阶级要多得多。甚至在美国还出现了小富即安的中产阶级,有车有房,生活相对安逸,好像实现了人生追求。而且大部分也会认为,当钱到了一定程度后,我和亿万富翁已经没有啥区别,还不是一样的吃喝拉撒。亿万富翁也不可能一顿饭比我吃的热量更多,山珍海味还不如我的粗茶淡饭更健康。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产阶级的这种思想也有一定道理。亿万富翁坐拥巨额财富,但是其幸福度和基本消费(不包括为了和一杯咖啡做转机去很远的地方去买这种类似的奢侈行为)和普通人没有那么大的区别。甚至有某种理论认为,资本家其实也在为资本打工。很多资本家非常节俭,但是就要不停地赚钱,让资本做大,并为此产生人生有意义的感觉。

我个人相信这种理论。就如同我们每个人吃东西的喜好和口味不一样。有人爱吃肉,有人就爱吃那一面牛肉面。本质上说,这不是我们自己的口味,是肠胃中微生物群落的口味和需求。

在资本主义的生产模式下,经济需要不停地发展,这带来三种重大的社会需求。

首先就是对地球资源的快速需求。本质上讲,人类最初以及目前的大部分财富积累都取之于自然,包括石油、煤炭和各种矿产资源。这些资源都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通过特殊的地质构造运动在地球浅表汇聚的。虽然人类通过自己的设计叠加了新的财富形式,但是如果不依托自然资源,一切都不可能实现。目前所有的高科技都要利用芯片,而芯片制造则设计很多的天然稀有矿产资源。这种靠资源增长的模式对地球环境的破坏是巨大的。如果资本主义不培养自己的掘墓人,那么资本主义模式就会成为人类文明的掘墓人。

其次,就是对市场的无尽需求。资本要形成循环,必须让市场变大,变灵活。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资本主义最初的理想模式,资本和资源配置的动态平衡。早期,资本主义就是通过武力征服外部市场,确保商品的流通,并在流通中获利。随着殖民地体系的瓦解,资本之别殖民成为另外一种形式。目前的战争不再以简单的国土扩张为主要目的,而是直接以资本市场为主战场,以美国为例,通过周期性的资本运作,美国向全世界收割羊毛。金融战是目前资本主义的主战场。为了配合这个主战场,武力炫耀也不会停歇。

第三个需求就是人才需求,其核心目的是确保经济增长点。资本市场对稳定怕的要死。如果一个资本运作概念或者一项新技术的潜能被挖尽,资本的恐慌感就会立即降临,因为没有新的增长点,这些资本就会变成无头苍蝇,嗡嗡乱飞。如果不增长,资本的生命力就会枯竭。我在美国留学时,刚好赶上WWW经济的起飞,体验到了那时资本市场的疯狂以及对新技术新发展的渴望。这种渴望确实是一种动力,对催生目前新一轮技术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所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社会以高科技引领作为战略的最高目标,其道理就在于于此。没有新发展,资本主义就会主动灭亡。而技术不可能无限发展,资源也不可能无限提供,从这个道理上讲,资本主义也必将会灭亡。

资本本身并没有阶级属性,从原始社会开始就会有物物交换的商业行为。在中国的封建社会实践中,商业也得到很大的发展。每个人都知道财富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丰衣足食,人人有房子住,人人有书读,人人有工作,人人能成家繁衍后代,这其实是人类文明的最本质需求和发展模式。人人大鱼大肉,人人住别墅、人人饱读诗书,人人飞黄腾达,这反而不是文明需要思考的内容。文明思考的是多样化和自然化,是要如何脱离“自然本能赋予的弱肉强食文化”。

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我们也需要资本运作,也需要适应资本运行模式,提高经济发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国家的经济体系以国家资本运作为主,以民营经济为辅,相辅相成。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更是一种平衡的经济模式,进而体现在世界大同的全球合作模式思想。与之对比,西方的资本主义本质没有变化,人的自私和资本的增长需求继续在作怪。目前很多地区又烽烟四起,本质上还是资本运作问题。

目前新一轮的AI发展好像又让资本主义松了一口气,AI作为新的科技增长点必然会推进新一轮的技术和市场重组。与传统影响不同,这次影响的直接是人的智力而不是体力,淘汰的是能力而不是时间。而体力和时间是传统资本主义体系中人力资本价值的最大来源。在新的科技体中,体力和时间则被直接忽视,降维打击,突出了对知识和智力的分级。

是否拥有生产资料是传统资本主义体系中对无产阶级的定义。而生产资料一般指代具体的机器厂房、土地、生产工具等等,这也是标准资本家的形象。但是,在新的技术体系中,生产资料的定义需要被拓宽,不仅仅指代这些可见的传统器物。那些可不见的与智力更相关的,比如技术、专利发明等等,作为新兴的生产资料,会越来越重要。于是,生产资料可以被分为两部分:传统的物质生产资料和高阶知识生产资料。

为什么要用高阶知识生产资料呢?

这种提法突出了只有对科技创新起作用的那部分新知识,才有可能成为把控市场的知识生产资料。一般性知识并没有这样的功能。在知识快速迭代的时代,高阶知识生产资料具有普遍的不稳定性。

在新的时代下,知识分子有可能被分化,其中一部分因为拥有了高阶知识生产资料而不再是无产阶级,虽然他们也不拥有厂房等具体的生产资料。

基于这种新概念,作为知识分子必须要有充分的思想意识,来应对未来的发展。

从知识分子角度区分,至少分为大致如下几类:拥有高阶知识生产资料的知识阶层,中产知识阶层以及底层知识阶层。

对于拥有高阶知识生产资料的知识阶层,他们参与科技技术与市场融合构建,引导科技的未来,建立新的生产模式。但是,他们可能无法主导资本运行的底层逻辑,因为他们只是高阶知识的拥有者,而不是市场运作的引领者。在特殊情况下,或者极少数人的情况下,比如马斯克,二者可能合一。

中产知识阶层指那些受过良好教育,能够在高阶知识构建中起作用,或者在传递知识中起作用的人群,比如大学教授等等。这些人群是知识传播的主力军,是下一代知识分子的引路人,所以不可或缺。AI可能会取代部分这样的工作岗位,但是由于知识传播的特殊性,大部分岗位还是会保留。这个中产知识阶层与经济上的中产不同,而只是指代一种中间状态,而不是指人数。

人数最广的是底层知识阶层。这些人群可能也会收到过良好教育,但是传统工作岗位被取代,而暂时失去贡献却又潜在能力的人。这有点像乙级足球队通过努力升级,还可升为中层知识阶层。但是,竞争会变得更为激烈,道路并不通畅,可能比现在的高考压力还要大。

如果还是用零和游戏来看待未来对知识圈层的影响,这种知识结构和应用能力的迭代升级,为后续教育和发展会带来内卷的压力,必然会有一部分人感觉悲观。但是也会进一步推动人类社会知识构建和传承的新模式,带动全社会的资本运行新模式。也一定会有很多新岗位的出现,肯定不会出现很多受过高等教育却被主流社会抛弃的情形。

社会发展有几个重要的指标:人口数量、经济总量、以及文化繁荣度。在传统时代,人口就是可用劳动力,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经济发展在后续时代中越来越重要。对于文化的繁荣度,是人类文明的另外一个纬度。

在未来时代,文化繁荣度和多样性需要被重新提起。决不能每个城市都大同小异,趋同。经济总量也会有新的衡量度,而不是像现在的简单的GDP衡量。我最担心的是对人口的反思和思考。人口数量必然会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涨空间并不大,反而有下降的风险。新技术的发展会弥补人类人口数量增长难的问题。同时,也会降低社会对产生大量新人口的需求。

未来的特点不只是物质丰富的时代。物质丰富并不会带来更多的幸福感。未来时代还应该是技术丰富的时代,技术和思维创新是人类永恒的主体。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057014-1437560.html

上一篇:从二元论到三段论
下一篇:财富与价值的来源
收藏 IP: 222.128.204.*| 热度|

3 武夷山 郑永军 汪运山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20: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