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ther8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rother8

博文

费勒与索菲亚关于高校运行效率的对话 精选

已有 2531 次阅读 2024-4-22 11:58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时间不紧不慢地度过,咨询公司的生意并不是那么红火。费勒正计划着是不是需要把公司转型,同时开展心理健康咨询业务,毕竟心理需求的市场越来越大。但是,费勒还是想再坚守一下自己的初心,高等教育行业是他思考了这么多年的事业。只要一拓宽心理咨询业务,可能很快就会挤压传统的教育咨询这个模块,先忍忍再说。

这是一个下着小雨的午后,窗外车水马龙依旧,车的声音从远而近,又逐渐远去,音调起伏,很有夜晚岸边海浪的波涛感。

经过这么多年的思考,费勒发现世界运转很多都遵循螺旋上升的规律。比如海螺的外壳、龙卷风等等。这一定是自然界最小能量原理的体现。蜗牛等软体动物把外壳长成螺旋状,当躯体伸出壳外时遇到的阻力最小。阿基米德就根据这些自然的螺旋形状设计出最早的仿生水泵。

几乎所有自然的东西都呈现曲线状的,以至于我们在自然界看到具有特别笔直形状的物体,大概率就可以判定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人类非常喜欢这种直来直去的物体,大部分高楼都是这种方格子,很不幸的是,这种直来直去的结构无法在自然界长久生存。

正在思考中,公司的门被打开,外面走进一位女士,穿着非常自然而清新。上身是淡黄色的小外套,下面是一件淡紫色的素花裙。黄色与紫色是互补色,这种搭配让颜色互动,非常协调。

费勒定睛一看,这不是上次来的索菲亚女士吗。赶紧起身让座,泡上一杯红茶。

费勒:“欢迎你,索菲亚,你的到来让我的公司蓬荜生辉。”

费勒这话也不道理。尤其是很久没有客人来访以后,索菲亚的出现让公司立刻出现了活力和光芒。

索菲亚:“费勒博士,你好。这次我来肯定是无事不登三宝殿。”

费勒:“请讲,愿闻其详。”

索菲亚:“上次您的建议非常好,基本上理清楚了建校思路。有没有可能请您去做我们的创校校长?”

费勒一听赶紧摆手:“这可使不得。你听说过老鼠给猫挂铃铛这个事情吗?说起来容易,真正去实践是另外一件事情。这就是医生不能给自己看病的道理。”

索菲亚哈哈校起来:“和您开个玩笑,您这个大咖级别,我们可请不起。我这次来想和您再次深入探讨大学建设事宜。上次我们把建立一个小学校的战略方针分析得很透彻,在这种初始小规模的状态下,我们只能采取和传统大学不一样的模式,这样看起来确实好像和他们完全反着来。我和几位传统大学的朋友聊了您的建校思路,几乎没有例外,他们都觉得我是天外来客,居然有这种奇特的想法。”

费勒:“原来是不被传统人士理解,这个在我的意料之中。”

索菲亚:“听您这口气,好像是诸葛亮一样,早就胸有成竹,兜里揣着好多锦囊吧。”

费勒:“瞧你说的,我这可是咨询公司。虽然不是诸葛亮,也算是诸葛亮的表弟。”

索菲亚:“那么,费勒博士,请您展开讲讲,如何破解这个难题?”

费勒:“其实上一次我们分析得已经很清楚了。任何高等教育革新都不是一维的,至少是管理与教育模式相互交织的二维模式。所以,我们才得出规模不同必然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模式,否则就会得出二者相互悖论的结论。”

索菲亚:“上次您确实暗含了这个观点,但是没有您刚才总结得这么清晰。把二者相互联系,而不是对立,才能让更多人接受。”

费勒:“确实如此。如果一开始就把自己放在传统模式的对立面,就会立即获得很多人的反感,让自己孤立。这就涉及到一个新办高效的视野和使命。是想真正去影响教育体系,还是想自娱自乐。”

索菲亚:“当然是前者。哪怕再小的高校,最终都想把自己的模式复制扩大,就像麦当劳一样。每一家都按照自己的模式去建设,建立全世界的连锁店,形成规模效应。这无形中就是文化扩张。”

费勒:“和麦当劳相比,新型高效的模式扩张实在是太难了。如果没有规划和高端思维,很难实现。上次我们谈到的欧林工学院,自创校以来已经培养了几波学生,出路也很好,目前在美国的工学院本科教育排名中,非常靠前,可以说成绩斐然。但是,一个事实就是,欧林这种新模式在美国也没有全面铺开。对传统大型工学院的影响也是微乎其微。”

索菲亚:“这就是我所担心的。辛辛苦苦去建立一种模式,还要被传统高校指指点点,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甚至有朋友劝我不要做这样的事情,不要把前几届学生当教育小白鼠。虽然招的学生不多,万一耽误了人家前途,心里也会不安。”

费勒:“这个你不用担心,按照我的思路,新型学校只要资源到位,把握住规模,把理论和实践结合好,同时培养他们自信和持续学习的能力,效果都差不了。毕竟本科生毕业后,还是要融入这些传统的高校深造。只要选拔的孩子有资质,其实任何教育模式都不会差到哪里去。比如,我听说南方科技大学早期的教育模式也很创新,原因也一样,缺乏师资和课程体系。教授们让学生们一起建实验室,一起建设学校。其结果是,他们的学习尽头十足,效果根本就不是传统高校150个学时所成能带来的。最终他们几乎百分百成才,大部分被世界名校录取。所以,你可以大胆往前走,学生培养不会差。我倒是也关心,小型新学校如何把自己的理念做大,提升对社会的影响力。”

索菲亚:“您有什么高见吗?”

费勒:“首先,我们可能需要深入讨论下一下目前传统高校的运行效率问题。任何事情的最终原理都要归结到能量最小原理。高校发展也不例外。高校本身就是一个有机体,需要大量的资源供给。这就为高校发展戴上了一个紧箍咒,或者预设的最高边界。超过这个资源边界,再往上发展就会经历资源挤压的阵痛。虽然你们基金会目前的资金还算丰盈,但是千万不要小看高校对资源的摄取。这就像自己养的孩子一样,最开始,他会依赖你,但是一过青春期,他就会有自己的生活目标。”

索菲亚:“按照您这么一说,哪怕是自己基金资助的大学,最后也会有思维独立的需求?”

费勒:“那当然,最好有这个心理准备。资源单一注入,本身就是大学发展的拦路虎,也是预设的矛盾,这个问题在后续发展中不解决,早晚出问题。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开源节流,开放式地发展是最佳的选择。”

索菲亚:“在开源节流这方面,我当然全力支持。那么,您先谈谈,现代的大学在资源管理上如何去截流?”

费勒:“从大的方面来讲,大学的资源无非是人财物事几个方面。我们需要用最少的行政管理,去服务最大的师生群体。”

索菲亚:“据我了解,目前国内公立大学内麻雀虽小,确是五脏俱全。学工部、教工部、研究生院、各种行政部门,五花八门。把学生圈养在大学校园内,最终往往与社会隔离,很多学生毕业后,并不适应社会上的生活。”

费勒:“这和管理模式有关。首先我们先谈一谈学生住宿问题。美国的大学除了给大一的新生提供少量的宿舍外,大部分对高年级的学生则采取放养式培养,也就是大部分学生需要在校外自己租房住。一方面,这可以提升学生的生活能力和社会认知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大大减少校内的宿管和学工人员。同时,还可以为学校流出个多的空间作为教室,提升大学的招生数量。当学费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时,学生数量的是大学造血能力的一种重要指标。”

索菲亚:“您这么一说,确实是这么回事。从经营成本上来看,这确实是一个好主意。可是,这需要我们的学生有更强的独立生活能力。但是,目前的高中生在高中阶段都以学业为重,缺乏社会历练,缺乏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这恐怕我们难以借鉴。同时,学生在外面住,家长们也会觉得不安全。”

费勒:“这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大学就是让孩子逐渐成人的阶段。如果不把这个当做第一目标,只是按照高等高中模式去对待和培养他们,以知识为中心,会推延他们心理成熟年龄,造成很多心理和社会问题。这种心理的成熟并不能靠书本和说教就能到达目的,比如父母和辅导员给学生再多的说教,可能都无法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甚至有很多家长放弃了工作,专门来陪孩子上学,只是为了能够及时组织孩子天天打游戏,及时提醒孩子去上课和考试。如果连这种基本行为都出了问题,这样的孩子如何成才?”

索菲亚:“我同意您的观点,让学生心理成才是首位的。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就是不能豢养学生们,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和社会接触。但是这需要家长、学生、和要做好准备。这是一个链条,并不容易实现。”

费勒:“我们当然不能冒进。刚才说了,即使是美国,大一新生也需要有个渐进独立的过程。比如,我们是否也考虑给学生和家长们一年时间来做心理独立的准备,第二年开始逐渐向社会住宿靠拢。我相信以你们小规模的培养方式,这个一定能做成。在信息社会,全面追溯学生在外的住宿情况,不是一个技术难题。同时和社会,尤其社区派出所保持好联系,多加注意,就可以避免很多社会问题。”

索菲亚:“听您这么一说,我觉得学生住在学校外面好像能够解决,最差我们可以把豢养模式先退一步变成外部盯看模式。这听起来就像唐僧取经,暗地里四值功曹、五方揭谛、六丁六甲、十八位护教伽蓝保护。”

费勒:“索菲亚,你这比喻非常形象,正是我想出的主意。要解决问题为主,形式上可以多加思考。只要思考到位,这个问题其实可以解决。”

索菲亚:“学生要是真的可以住到校外,这确实可以节省校内的管理成本和空间资源。唯一还没有完全解决的住宿市场问题。据我所知,我们的租赁市场并没有那么完全成熟,让学生去和租赁市场直接打交道,虽然可以锻炼他们的社会能力,但是,还是会怕社会鱼龙混杂,学生们上当。”

费勒:“这个应该也可以解决。你们基金会可先行租赁,然后再转租给学生们,这样就可以减少你上述的问题。同时也可加强对学生的管理。这也是我们思路中的半社会化的一步,非常可靠,家长和学生应该会接受。”

索菲亚:“我再问一个细节问题,也不是小问题。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学生们的饮食问题怎么解决?”

费勒:“既然学生都住在外面了,学校在饮食方面也可进一步放权,减少学校成本。”

索菲亚:“当然,几天的主题就是如何高效建校,省钱办大事,同时培养学生们的独立精神。”

费勒:“食堂管理并不是一件小事情。涉及整个采购链,食品安全,以及菜品种类的满意度等等。给众多师生做饭并不简单,重口难调。不要说大学校,就以百人数量的新学校来说,要想多年如一日地满足大家的胃口非常难。同时,为了建设好食堂,就需要构建一整条的食物供应链,采购,厨师管理等等,尤其对于大型学校来说,本身就是一件大事。食堂饭菜里偶尔有异物,这没办法完全排除。但是,哪怕只要出一两件事情,上网曝光就会出舆情。当然,这并不是我们需要惧怕的,我们的整体思路,还是要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和自主能力。”

索菲亚:“具体来说,您如何计划。”

费勒:“具体而言很简单,简化学校的食堂供应,让学生自己带饭,学校提供加热和热饮,以及一些简单的蔬菜萨拉和汉堡等等。可不要小瞧做饭,这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重要举措。”

索菲亚:“费勒博士,上一次您提的建议就已经很惊世骇俗,今天让学生自己做饭的想法,在中国的家长看来,就已经是石破惊天了。”

费勒:“可事实上,这种方式在国外很常见,人家已经实行了很多年。自己做饭,可以极大地减少开支,减少学校的成本,锻炼了才华,一举三得。学校每半年再举行一次学生厨艺大赛,师生共凑共享,变成学校每年的欢乐节,岂不是更好?”

索菲亚:“您这么一说,我都有点向往了。看着学生们自己做的佳肴,家长和老师们一定会有一种新的感受,会对他们的成行抱有更大的希望和信心。在这个基础上,学校可以在大一就开设一门厨艺实践课,作为通识教育,一定能提升学生们对生活的热爱。”

费勒:“能做一手好饭菜的毕业生,绝对有竞争力。最差也能搞副业,不至于失业。哈哈,开玩笑。”

索菲亚:“费勒博士,虽然您这是玩笑话,却也不无道理。我会仔细思考您这条建议,多和师生家长商量,上次提及让学生参与学校建设,这是一项很重要的决定,一起去解决,我觉得会赢得大家的一致意见。”

费勒:“当然,思路归思路,做的过程需要稳妥。很多好的想法,执行不好,也会出错。就像一件武器,放到不同人的手里,其效果就会不一样。”

索菲亚:“好,我自己来总结下,目前您提及了让学生校外住宿和自己做饭,学校提供相对简单的饮食,这样确实可以减少我们很大一部分的管理成本。那咱们接着往下思考,还可以怎么进一步节省成本,提高效率,以及注意事项。”

费勒:“除了上面的办法,减少人力成本还需要在管理上下功夫。因为学校规模小,就不要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尽可能地简化部门设置。只要部门一增加,就会增加部门之间的协调关系,事情会随着部门数量的增加而快速增加,形成内耗及部门之间的推责行为。部门之间的协调最终就会成为一个问题,效率自然就会下降。而且,部门之间有可能形成相互掣肘的局面,最终很多事情很难推进。”

索菲亚:“这些问题应该好解决,毕竟新学校人少,便于用管理思维去运转和理解。对于几百人规模的新学校,我们尽可能合并职能,采取大部制进行综合管理。当然,这对于中层干部来说就会提出高要求。其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要强。下面,我想讨论下学生管理的问题,如何有效地管理学生,如何预防学生的心理问题。新学校面对的是某种精英教育,学生又少,出现一列又问题的学生,其占比和影响都很大。”

费勒:“这个问题我能理解。国外把大学当做有限责任公司,不会把学生问题全部归结为学校的责任,权责分明。但是,在我们的教育系统中,我们的思维模式类似于无限责任公司。学生出了任何事情,学校要把责任兜到底。这就给学校的学工工作很大的压力。对于学生比较多的学校,按照概率,每一届一定有一些学生的心理和学业出问题。同时,对于新时代的学生来说,大部分人的教育背景比较单一,以应试为主,缺乏生活历练。从高中到高校,在这个转移的过程中容易不适应,进而引发心理问题。甚至有些学生的心理问题其实在高中阶段就已经存在,只是为了高考应试没有显性展示出来而已,到了大学才爆发。这些问题,一定要有心理准备。很多时候,大部分的学工精力要花在这些少数心理和学业出问题的学生身上,辅导员疲惫不堪,看着学生不成才,家长痛苦的心情,自己的心理压力也很大。”

索菲亚:“这的确是个问题,会拖学校的后退,至少从名誉上来讲,少数一些特殊情况也会引起很大的波动。有没有有效的方式来避免?如果避免不了,如何去指引学生走出困境?”

费勒:“上述这些问题可以理解为力学系统中的阻力。目前我们的逻辑思维还是一致的。提高运行效率,如果不考虑如何减小阻力,就不是一个完善的系统。但是,对于学生工作来说,影响学生心理师多方面的,我们要学习大禹治水的思路,引导而不是阻挡。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成长,而不是在他们失去学习兴趣时,一味地用激励的方式去鞭策,效果反而不好。这就像一个得了感冒的病人,我们大声激励,你不要流鼻涕!这管用吗?流鼻涕是一种症状,是感冒造成的,流不流鼻涕,不是病人自己能控制的。用这个例子我们就能理解那些心理出问题的学生,这是一种心理疾病,和感冒一样,不是简单用几句激励的口号就能解决问题的。比如,你要好好学习,才能跟上时代发展,才能为将来铺垫好,大有作为,等等口号。”

索菲亚:“看来关键的思路要分为两部分,一个是预防,一个是救治。您能不能先谈一谈,如何去预防?”

费勒:“上面我们简单地分析一下学生心理出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之前为高考养成的单一思维模式。这种思维和高校的开放环境形成鲜明对比,无论是学习方法和内容都有很大的变动。造成了矛盾冲突。有的学生可以快速调节适应,有些学生成长慢,一受到挫折,就容易缩回舒适区,比如打游戏,旷课等模式,来暂时安慰自己,就像鸵鸟一样,遇到危险先把头扎进草里,忽视危险。首先,从源头招生上就要做足功课。毕竟招的人少,做好充足的面试关,尤其是心理测试一定要有。”

索菲亚:“从源头把控这确实需要。很多学校的面试其实很简单,有时达不到甄别的效果。如果真要去做,干脆就做一个系统测试,花费几天时间,比如周末,让学生参加一个两天的周末营,充分展示,充分考察。当然,这个花费就会提升。”

费勒:“优中选优,不可能让所有报名者都来参加。两天或者一天,乃至半天,这些参数可以调整,关键是不能用10分钟就决定学生的命运。

索菲亚:“您说得有道理。这个可以再细化思路,应该可以找到一个面试花费与效果的平衡点。”

费勒:“任何一个节点都不可能百分百消除问题。学生进入学校的后续管理就变得非常重要。现在的研究发现,大一学生的GPA与后续发展密切相关,而与入学前的表现,比如高考分数不完全相关。所以,大一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期,要足够引起重视。我们可以学习目前流行的书院制,让学生有一个适当的集体感。”

索菲亚:“书院制我还是有一定了解。同时还会配合导师制,让学生和老师之间形成手拉手关系,及时沟通思想,让导师给学生做指导。”

费勒:“很多学校大多采用这种书院制和导师制的模式。新学校,学生少,更容易实现这种模式。但是,这里面有一个误区必须要提前思考。那就是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一个模式等同于效果。模式就是武器,效果取决于用的人。而用这个模式的人涉及学生和导师双方,而且双方都有可能不能很好地利用这一资源形成师生良好互动的模式。”

索菲亚:“这是个有趣的观点,您再深入讲讲?”

费勒:“比如,有些学生性格内向,不愿意轻易透露自己的内心与想法。遇到问题并不会及时去沟通,这样老师就无法及时掌握信息。而有些老师也未必有很好带学生的经验,自己都不成熟,如何去引导学生的心理?”

索菲亚:“您这么一说,还真是这么回事。就怕学校定义好模式,然后又变成甩手掌柜,在执行过程中处理出了问题也不知,等事情扩大化,又很难去化解。”

费勒:“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索菲亚:“那如何去避免呢?”

费勒:“加强对导师的培训非常重要。让老师和导师们掌握沟通和上课技巧,懂得学生的心理特点等等。这些方面知识的欠缺,可以说是目前很多高校教授们带学生出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互相不理解,强行搭配,起不到效果。”

索菲亚:“加强对老师们的培训确实是一个一劳永逸的思维方式。尤其是对于我们将来要以教学为主的新学校来说,教育心理学和青年心理学这种知识就更加重要。”

费勒:“上面的性格问题只是一方面,其实最主要的还是学生们在学业上出的问题。有很多学生并不擅长某些学科,一科没学好,挂科,影响毕业,这是一个很让人心痛的事情。如何变这种单调的过独木桥的模式就变得很重要。当然,既然是要建设工学院,挑选学生时,需要更加看重理科背景,数学物理化学是最基础的要求。在初始招生时,做好把关即可。对于任何一门课,是不是可以这样设计,基础部分,只要过关即可获得学分。同时,外加一些高等内容,不通过并不影响学分,通过可以增加荣誉学分。这样就可以有效地调节不同学生的需求。也让学生有胆量去挑战更难得知识,满足不同同学的需求。”

索菲亚:“这是一个好主意,我们培养的学生并不全是为了当技术工程师,很多需要去增加管理思维。在管理和专业知识之间达到一个平衡。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不同类型的学生,避免单一化。如果十年后,我们的学生真的只是在工程师技术岗位上当螺丝钉,可能就不是一个很好的效果。”

费勒:“我现在有一个更大胆的模型,全面开放的学分制。学满要求的学分即可毕业,不限制四年时长。”

索菲亚:“费勒博士,您这个想法够前沿。”

费勒:“其实也不新鲜,美国很多学校就是这种做法。所以我们才能看到七八十岁的老人回校读书,拿回毕业证。这种方式是最大的好处在于,可以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让自己成长,在最合适的时候,包括年龄和心理,做最合适的事情。当学生真的对目前的学习失去兴趣时,要给与他们最大的关怀,先出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减缓学习与不学习之间的矛盾,这样有助于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

索菲亚:“确实是这个道理。心理成熟是最难的。只有自己知道了学习的目的,体会了学习的快乐,才能全身心地去投入,效果也才最好。否则就等于把他们圈养在了篱强内,强扭的瓜不甜。”

费勒:“这样做还有很多好处。首先,可以让学生与学校建立一个强联系。其次,家长也会对这种模式认可,不会非黑即白。学生不想学,即刻废掉,这其实是很大的资源浪费。其实,对于学校来说,开放式习得学分也等同于暂时扔下包袱,不能让主要精力都花费在少数一些所谓的问题学生上面,效果也不见得好。”

索菲亚:“这种灵活的学分制,适当扩展下,好像可以用最小的投资达到最优化的效果。比如,可以建设真正的以学校为中心的学校—社区网络结构。”

费勒:“当然了,实行灵活的学分制,分满就毕业,不光减少了学生成长的问题。派生出来的模式也是一种可复制的模式,毕竟物理实体大学所能承载的学生量就这么多。我们肯定不能和大体量大学之间竞争,无论从人数、人员类型和资源方面都是如此。这也是这种新型学校最好不设置研究生教育的主因。这种思路就像零存整取,随时学,随时积攒。这对于社会上很多人来说,就会产生一种极大的便利。以学校课堂为中心,录制或者对外连接课程,只要注册的学生都可以来获得学分。同时学校可以增加收入。”

索菲亚:“正规入学和社会注册的学生,二者之间还是不一样的。前者是正规的文凭,后者可能只是学校自己发的证书。”

费勒:“这没问题,也应该这样。”

索菲亚:“这听起来好像和传统的函授或者电大类似?”

费勒:“这区别在于教师的质量,授课的质量,以及社会认可度。想要实施这些事情,肯定需要等学校的名气打出来后才可以。社会对持续学习与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大。传统大学的学科分科太严重。而新型校学校在专业设置方面会跟更灵活,更贴合大众的实际需求,更有竞争力。”

索菲亚:“和您这以聊天,思维都到了爪哇国去了。但是,前瞻去思考,内容还是很丰富,我都有点期待了。从提高学校效率来看,灵活的学分制,开放的教学制度,持续终生学习的目的,肯定能够吸引很多人的目光。光这一点,就可以为教育改革提供新思路。一所大学何其为新?不是大楼和老师,肯定是教学理念。”

费勒:“要掌握一个度,不是为了新而新。而是真要去理解时代需求,更重要的是要了解这些新措施的优缺点。就像药一样,能治病,也有后遗症。不前后思考,正反琢磨,就不会对一件事情真正理解。”

索菲亚:“那这种模式的缺点在于什么呢?”

费勒:“目前,开放的学分政策只是为了解决部分,应该是极小一部分学生出现问题后的补救措施。学习并不是一件完全快乐的事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尤其对硬核专业知识,最好在青春年华的时代,集中经历打好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有更好的创新,甚至是突破性创新。遇到困难就寻求未来的帮助,延长了成才时间,学习效率会低下。此外,新工科教育并不只是书本上这一些知识,或者是课堂里的知识。新工科教育需要大量的实践和团队合作模式。这些内容很难在后续过程去补救。所以,享受了开放学分的好处,其毕业证书肯定也会和正常受过系统培养毕业生的不同。当然,这种补救措施,有总比没有好。”

索菲亚:“费勒博士,我发现今天我们讨论的就比上次更细。但是,即使如此,对于教育,任何一个看似小的事情都不能忽略。教育确实是一个体系,牵一发动全身。哪怕是一个很好的政策和方法,也需要人去实施,人是不同的,效果也会不同。所以,就需要管理者不能懒政,要对学校整体情况了如指掌,信息要全。不能简单制定政策,就放任去执行。学习和管理都要形成闭环体系。可以自我检查修复,即使调整方向和策略。这是我和您两次交流体会最深的逻辑思路。”

费勒:“我也很荣幸有这样的交流。虽然我带代表咨询公司,可以天马行空去思考。真正去设置一个体系会因为领导层的性格不同而不同。所以,将来你们要选择的校长和学科建设的教务长就很重要。一定要有理念,对大学建设有理解才可以委以重任。”

索菲亚:“感谢费勒博士的中肯建议。我们会听取。出门前交钱,这次也很值。”

费勒:“谢谢!下次希望再有问题深入交流。”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057014-1430767.html

上一篇:费勒与索菲亚关于教育革新的对话
下一篇:读《金刚经》与古人对话
收藏 IP: 113.84.136.*| 热度|

2 郑永军 guest88959102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4 02: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