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ther8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rother8

博文

2025四川游记

已有 592 次阅读 2025-8-10 17:59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这次暑期四川游在我的人生实践中可能代表着一个转折,回来照着晒得黝黑的皮肤,依旧感慨于河川之瑰丽,人文之丰盛。

我家老大暑期之后要去北京上大学,老二也要进入高三冲刺。这意味着这次旅游很可能是我作为父亲带他们一起的最后一次出游。我依旧没能摆脱对他们儿时的印象,只要没在我的视线里,就会产生担忧,尤其在人山人海的情境下,我会自然地绷起一颗悬着的心。而这次出游就像是一场人生预演,昔日的孩子们也将独立,迎来自己奋斗的前程。

旅程中恰逢立秋,虽然气温不会因为一个时间节点而变化,春夏转换的趋势已经在悄然间完成。回首是曾经的浓浓夏日,绿树成荫,而前望则要七月(农历)流火(大火星,新宿二),斗转星移,时过境迁,慢慢进入一个成熟且降温的阶段。

在时间、景观与心情中来回切换,这次旅游情趣盎然。

展望地图,四川是个独特的存在,周边群山起伏,而四川主体则是一个大平原。以成都为中心,可以很快地在平原与山川之间切换,这对于有地质背景的我来说,更觉得亲切。

读大自然这本书,需要一些基本的知识构建。与这次旅行相关的主要涉及三种岩石:灰岩、砂岩和玄武岩。灰岩的主要成分是方解石(CaCO­­­3),典型的形成环境是浅海,由生物壳体堆积而成。砂岩则形成于更浅的水环境,比如大湖。这样的水环境比较稳定,水搬运过来的碎屑逐渐沉积,可以形成平行的层理。砂岩的主要成分是石英和长石。玄武岩则更为神奇,它是深部岩浆直接喷涌而出形成。

灰岩性质最不稳定,其所含成分碳酸钙与富含CO2的地下水相遇时,会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碳酸氢钙,从而被溶解。因此,在灰岩地区,地下溶洞和地下河道广泛分布。我们会看到各种卡斯特地貌,会觉得在半山腰突然冒出一个小湖而感到惊奇,不知道水从何而来。其实,这个小湖与地下水相连。如果到沙漠中看到存在的一弯湖水(比如月牙泉),想必也会因此而解惑。这种溶解了石灰岩的地下水富含钙镁离子,让湖面和湖水展现出如翡翠一样的绿色和青色,这些颜色会因湖水深浅和其他杂质以及阳光的照射而具有丰富的层次变化。就如同女生可分辨不同种的红色一样,谁能够看出各种青绿色的渐变,谁就能融入这变换的梦幻世界,很凑巧,我能。

九寨沟的地貌底图就是由三叠纪(2.5-2亿年前,恐龙开始出现)海相石灰岩构成。这说明此时此地是一片大海,沉积了厚厚的石灰岩。随着后期底层碰撞而隆起成山。当地球进入第四季后,气温下降,高山上面开始堆积冰川,冰川切割和侵蚀岩石,形成大的沟谷和棱角分明的山峰。九寨沟由三条大沟组成,包括树正沟、则查洼沟和日则沟,三者呈“Y”字形链接在一起。这里曾经由9个藏族村寨聚落如此而得名。从最底下的树正沟入口坐观光车,经过Y字形的中心点诺日朗中心站,直接向右开入日泽沟。经过商议,决定在熊猫海下车,往回步行游览。经过千辛万苦走到诺日朗中心,回师向左,达到则查沟的长海和五彩池。此时,已经是人困马乏,在3000米海拔徒步2万步,还是一个小考验。

我印象最深的是五花海和五彩池,名字起的很匹配。正如之前所说,湖水如翡翠绸缎,随湖水流动而产生波纹。每一眼都像油画,翡翠、琥珀、孔雀蓝与绛紫色够成冷色调,在炎炎夏日让人心静心怡。五花海湖水见底,可见湖底钙化的枯木交织,有小鱼游戏之中。岸边的山峦倒影其中,更加丰富了水的颜色,这属于印象派的画作,在我脑海中形成了新的调色盘。

五彩池的面积偏小,晶莹剔透,非常契合齐秦的《一面湖水》。

有人说

高山上的湖水

是躺在地球表面上的一颗眼泪

那么说 我枕畔的眼泪

就是挂在你心间的一面湖水

 

有人说

高山上的湖水

是躺在地球表面上的一颗眼泪

那么说 我枕畔的眼泪

就是挂在你心间的一面湖水

 

齐秦属于我大学年代。人到中年,则找到了这一弯湖水,链接了我的记忆。湖底可见白色的钙华,湖面则是斜阳照射的斑斑点点晶莹,更加衬托出其泪花。我只不过是游客。小湖有自己的阴晴圆缺,有自己的地下水补给,无需游人担心。可是,这自然的美景,也确实会因游客的欣赏而更富有意义。这是一道很难的哲学题。内心是反应外世界,还是世界只不过是内心的反应。我之前是纯正的唯物主义,相信自然不随着人而动。随着人生履历的增加,世界是人内心的反应这一观点,会让人的整体思路更加和谐完美。

这就是旅游的意义所在,构建自己的内心世界,独一无二的世界。每一个光点闪烁,都可是星辰,是落入凡间的精灵。我相信我的欣赏,增加了这一弯湖水美的意义。我相信,在我眼睛折射出来的色彩世界亦与其他游客不同。

九寨沟展现给我们的是自然美,是与上天沟通的情感链接。而乐山则提醒我们人类确实在地球这个角落,参与着宇宙的运行。乐山大佛,依山而建,高71米,游客在其面前会觉得何其渺小。可是,这大佛的宏伟却是人之所赐。

乐山大佛开凿于1300多年前的唐代(公元713年)。这并不奇怪,佛教在唐朝才传入中国。只不过,这座大佛花了几代人,将近90年才完成。这里是岷江、大渡河、青衣江的三江交汇之处,水流多变,船只时常遇险。僧人海通决定开凿巨像镇江水,护佑苍生。开凿的落石滚入江底,确实能改变水势,后续的人看到其实用价值和精神价值,最终经过90年接力,完成这一壮举。其实更应该称颂的是后去1200多年的接力维护。

创建一个神奇难,维护这个神奇更难。乐山由砂岩组成,相比灰岩更容易抗风化。但是,即使如此,乐山大佛之所以能到今天,没有后续的各种手段去维持,早已被日月侵蚀殆尽。

我非常钦佩古人对佛法的虔诚。佛法中很大一部分讲述世界本源以及时空的内涵。我现在如果写一本类似的书,则会被定义为科普。我们用知识替代了对未知的思考。用科学的定义来重塑了对未知的界限,让我们自以为已经了解了时空和世界。其实不然,我相信康德的调和思路,人类只是在有限的框架下可知。这一观点基本上行成为目前人类思维的主流。即使如此,这些知识已经足够日常人在生活中所用,其负面作用就是用已知替代了未知,让人失去了思考。于是更加注重人生表面的浮华。我觉得当你面对大佛而心生敬意之时,便是人类文化基因中存在的远古信息。只有这样的人,才可能成为更加完整的人。

和前面两个景点不同,峨眉山则是自然于人文之间的有机组合。无论记载如何,最终把此山定为“峨眉”,体现其高之巍峨,以及眉之俊秀。峨眉山的山石更加古老,从8-5亿年前的震旦纪岩石(海洋环境),到3亿年前突然从海底喷发大量的玄武岩,再到2亿年前三叠纪陆地抬升,再到新生代以来的再次抬升,形成今天的模样。峨眉山是一个南北走向的背斜,就像一个躬起来的脊背。所以主峰是个斜面翘起,建起索道,减少游客爬行的辛苦。一听到峨眉,心里最直接的反应就是峨嵋派—郭襄,而且是1995年TVB版《神雕侠侣》李绮红扮演的郭襄。虽然是杜撰,但是这个虚构的情节还是引人入胜,从痴情风陵渡,到峨眉开创门派,完成人生的转折。这涉及到更深刻的人生哲学,人生意义最终定格在哪里。

我终究没有郭襄的体力,最终选择了索道。山顶那一尊“十方普贤菩萨”佛像金光闪闪,通高48米,多面多深,骑着圣像。普贤菩萨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知行合一,代表正义与执行力。我像其他网红一样,不能免俗,与普贤菩萨合了个影。我心无杂念,竟然没有借机许下一个有利于自己的愿望。只要由执行力,人身就如同山峰,在耐力的帮助下,一步一步就会登顶。如果不是旅游时间有限,我倒是愿意以地质学家的身份去一步一步丈量,去体验自然的神奇。

灰岩、砂岩、玄武岩,九寨沟、乐山、峨眉山,构成了地质三部曲,自然与人文三部曲,心情转换三部曲。这不只是一次旅游,是心与自然的一次交换,我奉献真诚,换取自然的相知。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057014-1497167.html

上一篇:2025年七月之思想笔记
收藏 IP: 110.65.147.*| 热度|

2 韦玉川 王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8-13 03: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