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呈现与遮蔽
在峡谷里,群山会呈现出来各种风景,也会遮蔽各种风光。一块岩石,就可以遮蔽目击者的视线。谁能保证前行一步,避开那怪岩石就看不到一处绝妙的好风光呢!
攀登者的目力往往受到限制。静坐于某处(比如一片树林、一个椅子)的人,目力也往往受到限制。就算是月圆之夜、在晴朗的夜空中,我们也只能看到月球的“正面”,这是多大的局限性啊。浩瀚星河,人们只接收到了点点星光,星光背后隐含的巨变,多少精密的天文望远镜也在“望洋兴叹”呀!
如果峡谷里有河流,流水淙淙,还可以转移注意力。峡谷里的河流天然具备了疗愈的功能。有时候,河流的跌落会形成小瀑布,近处的空气会湿润起来,路过者自然会心旷神怡。
在峡谷里,除了可以俯视河流,穿越灌木、踩踏地锦等野草之外,还可以同时仰视两三座山峰。可以看到不同的山呈现出来的侧面风景。
在峡谷里,视野不够开阔。有些地方无法欣赏日出、日落时的风景。看不到红色太阳;看到的永远是炽烈的白太阳。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绝妙体验呢。
在相对的高峰视野比较开阔。看到的更多的是高处的景象。失去的是中低处的风景。
人们倾向于欣赏高处的风光,可中低处的风景也不是一无是处的。
比如住在半地下室里的人,透过“贴地”窗户看到的风景和站在“中国尊”顶楼看到的风景类型不同,各有价值。此风景和彼风景无法相互替代。何必非要看到另外一种风景呢!何必,看不到某种风景,就情绪过于压抑呢?得失,往往是硬币的两面。看到正面、未必能看到反面。同时看到正面反面时,看到的是略显变形的两个侧面。达芬奇画蛋的故事,是对观察事物视角、效果的上佳阐释。
刘恒曾经以戏谑的口吻在文章里表达过这样的看法:走仕途好比猴爬竿;攀登者向上看臀部;向下看笑脸。角度不同,风景大相径庭。
在一个机构里,位于高层、经常坐主席台的人看到的往往是笑脸,甚至阿谀奉承;略有进展,立马有人公开报道。位于“食物链末端”的人,往往可以看到未经遮蔽的人性。末端人的工作即使有所进展,也往往被视而不见、或者看到者贬低其价值。
一个男七零后、八零后的中层干部面对六零后上司是一种可掬的媚态;面对没有职权的与上司同龄的六零后则是另外一种凶恶的嘴脸。六零后,看到的七零后、八零后风采,大不一样。眉毛是上挑还是下拧?鼻孔倾斜角度是大于四十五度还是小于,是靠近九十度还是接近于零度?万变不离人性、人心。
某年月日,路过一个公路检查站,某中年人穿着半身制服,要求免费搭车去省城。还威胁说,如果敢让他买票,“下次别让我看见这辆车!”。小人物以权谋私贪图几块钱的小便宜,还恶狠狠地表演,着实让一车旅客倒了胃口。
这好比航空摄影得到的立体相对。用红蓝眼镜才可以看出立体地形。如果是经验不丰富的立体像对观察者,还可以看出另外一种效果——把高地看成洼地。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可得到奇妙的效果却未必一无是处。
在人生马拉松,人生山峰的攀登中,低谷和高峰往往是交替出现的。有时候,高低莫辩,难以区分。就学生而言,小学生、中学生、专科、本硕生、博士生都会遇到类似的,甚至更的问题。有时严峻,有时平淡。关键是,我们的教育中对于“抗打击能力”的训练、对于逆商的提升,几乎是空白区。一个团体,褒扬先进、贬低后进,本来是正常的。往往也有偏颇失度的时候。
契诃夫在《胖子与瘦子》里描写过:极度羡慕老同学级别升得特别快的胖子,表情变化十分丰富。现实中,这样的胖子、瘦子、秃子都有,相貌出众、颜值颇高的也有。
最近看到一篇谈论“极度体验”的文章,觉得很有道理。
在极度体验的环境下,人的承受力会提升,见识也会暴涨。当然,也有的人崩溃了。好像计算机的处理器一样,无法长期超频工作,结果烧“电脑”了。这是需要警惕的。
有的人皮实,有的人脆弱。皮实的人,抗打击能力强;脆弱的人,抗打击能力需要再强。
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时候,不妨欣赏叶子的脉络,欣赏森林的浓荫。
当站在泰山脚下的时候,可以仰视,也可以攀登,可以感受山路的曲折,可以感觉岩石的硬度。
当立于大河边的时候,可以向老夫子一样感慨“逝者如斯”,也可以下水享受游泳的快乐。
如果是严寒的冬季,河水结冰,北国风光展现在眼前,可以轻松地走上冰面...
(此文部分句子,受到了激发,特此致谢!)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9 07: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