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oHaife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aoHaifei

博文

从莫奈的睡莲说起 精选

已有 5870 次阅读 2025-7-9 18:23 |个人分类:随想|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从莫奈的睡莲说起

鲍海飞 2025-7-9

绘画上,不管是什么立体派、抽象派、还是印象派,他们都在通过描绘不同的事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或情绪的宣泄,或精神的向往。有人说,每一个画家都有他自身偏爱的色彩,提香喜欢红色,梵高喜欢黄色,而莫奈喜欢蓝色。其用笔作画的风格也各不相同,有人喜欢用点来描写,有人喜欢用线条来描写等。

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1926),法国人,被誉为‘印象派领导者’,是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其风格是改变了阴影和轮廓线的画法,画作中的物体没有非常明确的阴影及轮廓线,光和影的色彩描述是其绘画的最大特色。

有人说,莫奈的伟大,在于他让色彩挣脱了物体的束缚。那些看似‘朦胧’的画面,实则是对视觉经验的诚实还原—我们本就不会聚焦于世界的每一处细节。站在他的画前,你看到不是‘像不像’,而是一段被封存的时光。

今天的人们,常常有这样的感受,拿起手机拍照,走马观花。只有闲暇回看时,才赫然发现照片上这里是什么,那里有什么,我们所看过的,和不曾看过的,所记忆的,和不曾记忆的,都一并呈现在画面中,我们这才如梦方醒发现了什么是细节。

一个富有挑战的创作者,不是仅仅做自己擅长的,而是能够不断地突破自己,做自己不曾做过的,探索新的题材。在岁月的长河中,创作者的经历和心境的变化,使其在每一个时期,会有不同的主题和偏好。

莫奈早期,于1872年,因油画‘日出(1872年)’而著名。1890年到1891年间创作的‘干草堆’系列,其中一幅在2019年竟然拍出了过亿美元的天价,为印象派的最高记录。1899年开始创作的组画‘睡莲’是莫奈先生人生的巅峰之作。据说,他为了画睡莲,专门斥巨资买地打造了巨大的池塘。许多画品是他在眼睛近乎失明的情况下所做。他的睡莲,充分运用了光与影的技艺。

看待事物,人的眼光是在变的。画家对色彩、对光影更加敏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和经历,不同时期的作品,就会有不同的颜色体现,一时一种心境,一时一种情怀。很难说什么色彩就代表了什么。灿烂鲜艳的,未必就代表他所喜爱追求的;忧郁灰暗的,未必就代表他所憎恶讨厌的。更不用说颜色就代表一个人的性格和他的喜好了。

莫奈先生的睡莲画作,在构图和配色上看,自有内在和谐的美。柔和的色彩,在不同事物之间,在水与天、在莲与倒影的边界与边界之间,自然过渡,呈现出的是祥和宁静。淡雅的色彩,不夸张,不炫耀,亦不去讨好谁,更不用说什么去阿谀奉承。那睡莲,独自在风中,在池塘里摇曳,安详、自在、自得。在光与影的追寻中,让人驻足,慢慢欣赏、品味和思量,寻找记忆中它的模样。

而这,不由得想起宋朝周敦颐的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就说画荷花吧。不仅仅是要把荷花的形态画出来,还要画出它的动感和生机,甚至神态,更要画出它与自然的辉映关系。真实是一种表述,意象又是一种表述。那些难以捕捉的细节,动荡摇曳,可亲可心,如何在画笔中呈现,这是一个问题。碧波渺渺,一个浪卷起,一个浪又随之而来,层层叠叠;星空杳杳,一颗星闪过,又一颗星随即闪过,似而非似,不是而是,记忆里的,梦里的,这或许就是印象。水中的荷亦如此,错落有致,紧密相连的,疏散开来的,在风中、在雨中、在夕阳下,神态各异,而在记忆中,又是一种怎样的风情?‘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不恰就是真实、印象和意境于一体吗?

 

‘睡莲’的精彩之处还在于其三维透视感很强,虚实相伴,层次分明。色彩的演化,暗合中国水墨画的留白之技艺。

画笔总是有限的,另外一种留白是意象,是通过局部来反映整体。画作中展现大自然的一个角落,显示出的局部,可以让人去构想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的对称关系,就是用部分构想整体,这也是另外一种半对称的美。

写真、写实、写虚,用不同染料来描绘,用动态的眼光来记录和唤起回忆,是那些消逝的细节。看莫奈的睡莲,在荡漾的湖水中,一片片荷叶,蓦然,你会从波纹中寻找大地绿树的倒影,寻找岸边绿草的纤柔,寻找天空云朵的踪迹。天在水里,水在天里。仿佛微风吹过,灵动的荷叶荡漾在水中,悬浮在空中,分不清彼此。这不就是水天一色吗!

部分包含了整体,这在物理学中对应了全息的概念。你不必拿到全部的东西,但从散落的东西中,你就可以获得全部的信息。这就是,你在画里去寻找,在画外去寻找,画里,画外,远处,以至于无穷远。这无疑是‘留白’技艺的延伸。

对于普通人来说,看画和读小说,欣赏诗歌、聆听音乐一样,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身体器官的一种感受。

为什么有的音乐,让人听起来,激昂澎湃,有的,则让人沉思冥想,有的,则让人心神俱向往之?聆听班得瑞的音乐时,就有一种清新、空灵和向往之感。因为,那仿佛天籁般的音乐,每一个音符,都与你的血脉相和,又似与你的记忆相连,又似与你的梦想相通!大珠小珠入心扉。

为什么一首诗、一首词,不管他是什么婉约派,还是豪放派,每每读起,会让你感慨万千!一方面,因为他写到了你的心理,与你共鸣;另一方面,是因为,他写出了你不曾想到过的意境。李白的诗,‘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是何等的比拟、豪放与气势!因为,他不仅让你感受到了山、海、云、松的壮美,他更说出了你不曾想到过的境界,说出你不曾说过的话语,仿佛站在高山之巅,指挥着千军万马。在你读到这一句诗的时候,那一刻,你立时会感受到那种前所未有的心灵震撼。

画作亦如此。一副画,映入了你的眼帘,那似熟悉又陌生的世界一下子走进了你的心理,你的心头便会不由得一颤,立时唤醒了你的某些记忆和感觉。这就是画家营造的景致,让你爱,让你喜欢,让你惊叹,让你向往,让你流连忘返,与你的心有戚戚焉。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你所有想到的,你所有意想不到的,无论是司空见惯的、习以为常的,还是见所未见的,闻所未闻的,那些真、善、美,一个全新的世界,在诗人、在音乐家、在画家、在作家的笔下,蓦然呈现出来,与心共鸣。

艺术家创造的世界,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想象的大门。在那想象的时间、空间里,他们的一草一木皆为风景,他们的一枝一叶总是关情,让你凝视,揣摩、回味,那林中的小路,蜿蜒到何处?那山间的小溪,奔流到哪里?那天上的云朵,飘逸到何方?那一幅幅作品,通向现实、遥远或理想的国度,带着我们走向未来之路。

文至结尾,忽有所思。莫奈的画作,从日出、干草堆、到睡莲,其色调恰从红,转黄,到蓝绿,这恰对应光谱的一个顺序,又从天上的圆、地面上的圆、到水中的圆,似对应了从年轻、壮年到暮年。日出,飞天之举,暗示了年轻时美好生活的开端蓬勃向上,所谓的而立之境;干草堆,立地之身,暗示了中年时劳作的艰辛和秋日丰收的向往,所谓的不惑之境;睡莲,浮水而动,似暗示了老年时心神如水回归于平淡自然,所谓随心所欲之境。这不就是人生的三境吗,理想的、充实的、深邃的。

然而,我还发现莫奈画作中一个最大的奥秘,用最简单的元素,用最单一的色彩描写最平凡的事物。所谓,平凡中透露出的神奇。

莫奈为何为其画作取名睡莲?大多数植物,都静静地伫立在原地,一动不动。只有风吹过时,它们才随风起舞。没有人知道它们在那里要干什么、期待着什么,更没有人知道它们是睡着了、还是清醒着,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有些植物,向阳而生,光来了,它便迎上去,光走了,便收敛而归。睡莲,似有深意,是说还在沉睡中的莲;或是说,别打扰它,静静地看着它们就好了;或是说,像莲一样,安详宁静自在地浮于水面,一直沉睡下去;或是说,有一天,它会苏醒过来。

 

理想 充实深邃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8905-1493050.html

上一篇:学风杂谈
收藏 IP: 202.127.23.*| 热度|

15 雒运强 宁利中 刘进平 崔锦华 郑永军 王涛 刘钢 朱晓刚 钟炳 李学宽 孙颉 武夷山 王启云 钱大鹏 朱爱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7-16 13: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