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眼又到六一儿童节。
六一国际儿童节,其实源于一场残酷的战争。80年前的6月,纳粹分子在捷克利迪策疯狂屠杀这里的居民并毒杀大量儿童,制造了一场空前的惨案。为了纪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召开执委会,决定每年6月1日为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即国际儿童节。
人与人之间的战争是残酷的,包括儿童在内的弱者永远是最大的受害者。自古以来,世界上还有一场场看不见的战争,这就是人类与病毒、细菌等致病微生物的战争,其杀伤力可能远超过人与人之间的战争,甚至可以改变战争的走向和人类的历史。
在有文字记载的几千年人类历史中,到处可见“瘟疫”的影子,人类的历史也贯穿了与瘟疫抗争的历史。人类从懵懂到科学清醒的抗疫过程异常漫长。
听说陈安老师又出了传染病话题的新作,还是绘本的形式,很感兴趣,等不到实体书了,一口气读完陈安老师的新作《抗疫三千年—写给孩子的中国古代抗疫故事》电子版,竟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在儿童读物玲琅满目、儿童科普读物丰富多彩的今天,难得读到这样图文并茂、好看有趣的科普读物,或者叫科学文化绘本更妥帖吧。
小时候的物质生活贫困,精神生活贫乏,科普读物更是难见到。可读的科普读物很少,印象比较深的有《科学家谈21世纪》,这套由李四光等科学家主编的丛书最早出版于上世纪50年代末,后再版重印多次,我们这代人通过这套丛书激发了对科技带来的美好未来的憧憬。
如今,当年科学家谈21世纪的许多憧憬已经变成了现实,但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类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比如传染病……
我们在憧憬美好未来的同时,也绝不能忘记历史,历史告诉我们许多,历史教育应该从儿童抓起。其中也包括涉及人类科学发展的历史。
科学总是同历史文化掺杂在一起,相比灌输型的知识读物,孩子们更喜欢通过生动的故事了解人类伴随认识自然、同大自然抗争的那些事情。儿童对科学知识的认知接受能力有限,但他们会记住故事,通过故事了解一些常识、思考一些问题。知识灌输型的科普似乎已经过时。
陈安老师是我佩服的文理兼备的老师之一,他读书颇多,善于从大脑中的书库调集需要的东西,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创作。总其新颖的一面。陈老师目前科学文化著作颇丰,创作热情高涨。多读书是创作不断的源泉
喜欢陈老师的文笔,写作中叙事的严谨。《抗疫三千年—写给孩子的中国古代抗疫故事》,关于这本书的具体内容,我想在前两天陈老师的博文中已经介绍过了,我就不多介绍了。总之绘本文字引人入胜,可读性强,以生动的语言、合理的结构描述了中国古代几千年与瘟疫(传染病)抗争的历史。不错的少儿读物。
文中的插图也是我喜欢的风格,虽然算不上精美(内容需要)但算得上精致,看得出来插图作者是用心去做的。想想当年我进行少儿图书写作时,总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插图作者,这个既需要成本,也需要真心想做好一件事的责任人。而不是随心所欲,不负责任的胡乱发挥,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必须对他们负责。
祝贺陈老师首部儿童科普科普绘本顺利出版!强力推荐一下。也希望陈老师有更多好的科普作品问世并脱颖而出。科学普及,特别是少儿科普一直是我关注的。儿童科学作品创作,也是一件很具挑战性的事情。
拼音注音,很好,大人也跟着长知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3 06: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