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因斯坦是怎样成功的
爱因斯坦被誉为“現代物理学之父”及二十世纪世界最重要科学家之一,在所有文明国家已是妇孺皆知。我们偶尔听到一些关于他的故事,听起来神乎其神,除了感叹他的天才之外似乎很难模仿,更不用说从中学到一些实用的经验。从去年起我陆续读了不少关于爱因斯坦的传记及爱因斯坦自己写的科普文章,在感叹他的天才和机遇之外,我觉得他的一些经验完全可以拿来为我们所用,按他的经验去做,我们也可以很成功。
1. 爱因斯坦的“惊奇”
爱因斯坦的成功似乎跟他强烈的好奇心分不开。就像牛顿看到苹果落地而感到惊奇并因此发现了万有引力,爱因斯坦很小的时候看到罗盘确定无误地指向同一个方向而感到十分惊奇,12岁的时候读到不证自明的几何定理而感到惊奇,在他中学的最后一年开始陷入对光速能否被超越的思考并感到惊奇,最终导致了狭义相对论的发现。这种于平常中看出不平常的敏锐和“惊奇”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这位旷世奇才。
2. 极强的自学能力
爱因斯坦说:“在12—16岁的时候,我熟悉了基础教学,包括微积分原理。……当我17岁那年作为学数学和物理学的学生进人苏黎世工业大学时,我已经学过一些理论物理学了。……我大部分时间却是在物理实验室里工作,迷恋于同经验直接接触。其余时间,则主要用于在家里阅读基尔霍夫(G. R. Kirchhoff)、亥姆霍兹(H. L. F. von Helmholtz)、赫兹(H. R. Hertz)等人的著作。”在他提出引力理论和广义相对论的时候发现自己数学才能“显然不足”,正是他的自学能力让他得以克服困难。
3. 有自己的哲学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物理学的当前困难,迫使物理学家比其前辈更深入地去掌握哲学问题。”他又曾对人说过,“与其说我是物理学家,不如说我是哲学家。”对他一生影响最深的是两种相互对立的哲学思想:理性论与经验论。爱因斯坦的理性论思想主要来源于17世纪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他多次宣称,他信仰斯宾诺莎的上帝:“我信仰斯宾诺莎的那个存在于事物的有秩序的和谐中显示出来的上帝,而不信仰那个同人类的命运和行为有牵累的上帝。”
4. 有一些很优秀的朋友
爱因斯坦上大学的时候同一个同学马尔塞耳•格罗斯曼(Marcel Grossmann)建立了真正的友谊。他们每个星期去一次里马特河口的“都会”咖啡店,在那里,他们不仅谈论学习,也谈论着睁着大眼的年轻人所感兴趣的一切。爱因斯坦说:“马尔塞耳•格罗斯曼作为我的朋友给我最大的帮助是这样一件事:在我毕业后大约一年左右,他通过他的父亲把我介绍给瑞士专利局局长弗里德里希•哈勒,经过一次详尽的口试之后,哈勒先生把我安置在那儿了。”在专利局的这几年(1902年至1909)是爱因斯坦一生“最富于创造性活动”的几年。在爱因斯坦提出引力理论遇到困难的时候,他的这位已经是数学教授的老同学又帮了他大忙。看看爱因斯坦的传记,我们会发现他的成功与多位像格罗斯曼这样的朋友分不开。
5. 博采众长
爱因斯坦取得的杰出成就跟他兴趣广泛、博采众长分不开,让我们看看他对古典文学的看法就可以明白这一点:“有的人只看看报纸,最多也不过再读一些当代作家的书,这种人,在我看来,正像一个极端近视而又不屑戴眼镜的人。他完全依从他那个时代的偏见和风尚,因为他从来看不见也听不到别的任何东西。一个人要是单凭自己来进行思考,而得不到别人的思想和经验的激发,那么即使在最好的情况下,他所想的也不会有什么价值,一定是单调乏味的。”
6. 勤以立志、俭以养德
爱因斯坦一生生活简朴、笔耕不辍,让我们看看他对财富的看法就知道成功者的心态:“我绝对深信,世界上的财富并不能帮助人类进步,即使它是掌握在那些对这事业最热诚的人的手里也如此。只有伟大而纯洁的人物的榜样,才能引导我们具有高尚的思想和行为。金钱只能唤起自私自利之心,并且不可抗拒地会招致种种弊端。有谁能想象摩西、耶稣或者甘地竟挎着卡内基的钱包呢?”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0 07: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