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秀齐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errylu1960 科普创作与出版为主线,兼谈时事、生活,愿与有识之士广泛交流

博文

业内杂感之七:令人纠结的著作权麻烦

已有 3465 次阅读 2012-3-20 21:22 |个人分类:图书出版|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图书出版, 著作权纠纷

网络时代,人们获得各种信息变得轻而易举,也引发了著作权纠纷不断,著作权侵权问题也成了打假的一个重要对象。


不管干什么行业都有风险,写书的人有被告侵权的风险,出书的企业也有负连带侵权责任的风险。出版社领导其实最怕惹上这类官司,经济上受损失是一个方面,名声受损也很令人烦心。


不用说,在中国,人们的著作权保护意识还很薄弱(当然米国人也好不到哪儿去),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很不健全,不知之而犯之的不少,明知之而钻法律空子而有意犯之的也有,有专靠抓侵权发财的专业公司,也有整天在网上溜达寻找猎物的个人。整个状况相当诡异,相关法律的规范和普及刻不容缓。


对于一个出版社编辑,了解著作权的基本常识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我们要为作者考虑,保护作者的合法权益。在中国,应该说与国外的情况不太一样,我们的著作权和版权是合一的,多数图书的作者没有把著作权以版权买断的形式卖给出版社,所以版权始终是作者的,出版社只在有限的时间内拥有专有出版权,但按照著作权的原则规定,由作者自己出资出版的图书,出版社连专有出版权都没有,这点比较可怜。有一种情况,很多图书是公费出版,出钱的单位很多不懂著作权法,认为他们出了钱或提供了部分赞助,就理应享有以个人名义创作的作品的著作权,这是不对的,出资人和著作权人是两回事儿。


关于图书内容侵权问题,现在发生的也越来越多,也是我们编辑们最担心的,虽然图书出版合同上一般写明文责自负,图书内容不得有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行为,但最终告还得算上出版社。说实在的,现在的烂稿子太多,为评职称几个人凑点钱网上扒点东西,有的连改都懒得改,原文照用,不像话的大有人在。这些要都靠我等小编把关,着实有些难度。比如,前两天办公室的一个年轻编辑看某学会编的一部论文集,其中一篇文章怀疑有抄,我帮他在
CKI系统一搜就搜到了这篇文章,花两元钱下来(国类支出编辑都要自负的),一核对,果然大部分内容差不多。这样的情况还不知有多少。许多作者可能也是抱着侥幸心理,反正抓不着的是多数,能蒙混过关就蒙混过关。现在越来越不容易混了。


所谓的学术出版整得越来越烂,真正做学问,想好好写书写论文的越来越少,再说看学术专著的也越来越少。出书的多为评职称或课题结题,或有钱没地儿花。乱编的不乏有之。一些专家编著的图书,里面的内容他们自己都不懂,多数是拿学生的论文凑内容吧,而学生的内容是不是有抄袭的情况老板也不管,到时要真被人告了侵权,名字署在前面的老板是不是就倒霉了?无论是从网上扒内容,还是扒图片,都要小心再小心啊。出书一样,发论文也是一样。前几年我有个某著名医院的作者,出了本医学方面的书,用了国外图书的一些图片,就被同行抓住,结果被从副院长的位子上拉下来,要防身边的人啊。


关于网络作品的侵权案例就更多了。网络著作权保护更难。俺随便一搜,与我自己作品有关的就有,只是懒得费那个劲,生那个气。多数人可能跟俺的想法一致。所以网络著作权侵权有很多空子可钻,人们的意识更薄弱一些,这也催生了一些靠网络打抄发家的公司。还有,大量的数字图书馆,有的打着公益的幌子,不太理会著作权保护的事,认为反正我是为公益,你的东东我就可以随便拿来用,其实挺可笑的,好比我未经容许拿了你的钱捐给孤儿院,说是做公益,拿了白拿,你不能告我,行吗?


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其实是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很多官司看起来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其实从中折射出很多社会问题,包括人们的道德水准,法制观念,国家的法治建设和执法者的水平,各方利益博弈等,值得深思,值得仔细研究讨论。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38991-549884.html

上一篇:2012北京的第一场雪
下一篇:活着,不仅仅为自己,更为生存的群体
收藏 IP: 221.223.133.*| 热度|

7 张玉秀 李学宽 彭真明 曹聪 朱志敏 王启云 anonymity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01: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