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rni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ernie

博文

中子和质子中质量和电荷的结构模型

已有 283 次阅读 2025-5-14 14:30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宗亚平论文1 [p1]:译成英文已发表: Insight-Mechanics, 6, 1(2023). Doi: http://dx.doi.org/10.18282/m.v6i1.587

中子和质子质量和电荷的结构模型

宗亚平(东北大学 材料学院,辽宁 沈阳 110819, 教授、博士,ypzong@mail.neu.edu.cn  ;

项目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7710285117104051571055资助。

   要:提出了物质起源的纯能量粒子(ZA0)的物理模型,ZA0是尺寸为普朗克尺度的电脉冲,符合普朗克质量。应用任何物质从普朗克粒子起源的量子力学定律,进行了物质形成的逻辑推演,论证了物质最小粒子(ZA1)的形成和属性。提出了电子、中子和质子的形成过程和结构,计算得出的基本粒子的质量与实验值符合。本研究得出:物质中含有重力质量部分,是由势能粒子贡献的,从而产生了物质万有引力的属性,物质主体质量是由ZA1粒子含有的动能即电场能量所贡献,可称为纯质量,因而首次建立了物质完全由能量构成的模型。以本模型基本粒子是孤立平衡电场的理论出发,计算了基本粒子的尺寸,论证了与实验测定值的逻辑关系,可以解释实验测定的电子尺寸显著大于中子尺寸的费解结果。本研究得出了包括原子核中的电性微观机制:微观电的正或负,取决于粒子独立电场的开口零电位点处的最小光子运动(电流)的方向,通过光电效应的实验现象,论证了这种微观机制电磁力和宏观电子运动电流机制的一致性。本研究的质子模型解释了原子核内众多质子可以共存的现象:是中子和质子不断互相转变的反应力克服了电场斥力。

词:质量的电属性;普朗克粒子;物质形成;中子结构;核内结构

全文阅读请查看以下附件:

ZA-P1-Chinese.pdf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0152-1485692.html

上一篇:宗元物质模型对重子、轻子、暗物质的形成及核结构的研究
收藏 IP: 49.5.129.*| 热度|

1 张学文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5-15 11: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