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rni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ernie

博文

宗元物质模型对重子、轻子、暗物质的形成及核结构的研究

已有 228 次阅读 2025-5-13 14:33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宗亚平论文5 [P5]:将以英文投稿 Physics Review D:  

 

宗元物质模型对重子、轻子、暗物质的形成及核结构的研究

 

宗亚平(材料各向异性设计和织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北大学, 沈阳110004, 中国) 教授、博士,ypzong@mail.neu.edu.cn  ; 项目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7710285117104051571055资助。

 

摘要:  宗元宇宙起源模型[26]成功的论证了物质从ZA0纯能量粒子出发,宇宙演变形成了物质最小单位粒子ZA1的过程和机理。接下来,本文要研究在热力学体系自由能降低推动下,初期宇宙继续演变产生基本粒子的过程,考察能否产生宗元物质模型预测的各种观察到的物质粒子所具有的合理电场结构。研究发现,ZA8粒子就是暗物质,由于ZA8电场完全对称没有罗容兹作用力,可以解释暗物质观察到的所有属性。宇宙首先形成的是电子,没有正电荷粒子,没有电荷守恒,恐怕即使是今天宇宙中负电荷也多于正电荷。宇宙中接着,由ZA6链形成了大量中子,然后,在大量电子的作用下,绝大多数中子都衰变为质子。中子的电场结构表明,中子也可以视为由电子和ZA2波元连接粒子所构成,这就很自然的解释了实验中观察到的b-衰变和bb-衰变现象。宗元物质模型表明,正电子具有与电子非常类似的结构,它们相遇不会湮灭成纯能量,因为微观的两种电荷不是两种相反的物质而是光子相反的运动方向。原子核中的中子会被拽出一个ZA12超电子而衰变为质子,而超电子云会把所有质子聚合成一体,所有多质子核中都有多于质子数目的中子存在的事实给了本模型一个自然的证明。这表明,核中的核子之间的反应强结合力是电作用力,在中子和质子中的电子之间弱结合作用力是由ZA2波元连接作用的,也是电作用力。因此,微观作用力不是目前广泛接受的4种,而是只有2种:电磁作用力和万有引力。   

关键词: 重子形成,电极性,宇称破坏,暗物质,中子衰变,核作用力,高能粒子。

 

全文阅读请查看以下附件:

ZA-P5-Chinese.pdf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0152-1485545.html

上一篇:依据宗元物质模型相场法对宇宙起源的一个逻辑推演
收藏 IP: 49.5.12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5-14 12: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