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打油 偶一为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zq

博文

“x.9 9 效应”

已有 633 次阅读 2025-3-28 09:23 |个人分类:心理物语|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运用也罢,拆穿也罢,各种心理“效应”,美国人首创的最多

营销领域有个x.9 9 效应”,也称“左侧数字效应”、“99含义悖论”或“诱饵效应”。

始作俑国一位老板,历史久矣。

1880年,梅西百货在报纸 上宣传:自家 0.99 美元和 1.99 美元的商品绝对是“有史以来最划算的”。赚的瓮满缸满,当然最后都是梅西。

此后 x.99 醒目标价一路开挂,如同今日悟空黑带来山西老庙泼天小富贵,先是横扫北美继而欧洲大陆沦陷还捎带上英伦各岛,一直到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民营小百货店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尼尔·卡内曼对“.99效应”作了生理学加心理学的解释,第一个接收到的信号会影响人们大脑神经元的认知判断能力,第一个数字越小,对最终结果的预估就越小,相反则越大。大多数国家的文字都是从左到右书写、阅读,也就意味着,我们看到商品价格时会先看到小数点前面的数字。1.99元与2元虽然只差 1 分钱,但在我们的印象里,它们已经被归为两个不同的价格档次了。

有人不信邪,想打破这则惯性思维。

2011 年,苹果资深副总裁罗恩跳槽到美国最大的连锁百货公司杰西潘尼。他认为,不能靠各类宣传话术来迷惑消费者,应该尊重他们的知情权,展示出商品最真实的价格。于是,上任没多久,罗恩就陆续在旗下几百家商场实行了一系列商业措施。其中一项改动,就是把商品价格中 0.99 改成整数。比如,原价 39.99 美元的衣服,反向抹零成40美元。乍一看,不过是多收了 1美分,可他的这一系列措施让当季销售总额下降了 30%

为什么顾客如此在意 1分钱?因为那个.99还会给消费者营造出“这是成本核算过的最低价了,毕竟连 1分、1毛都要计较”的联想。40元?你想蒙我可没门,可能这件衣服只值30元。

分分毛毛计较好是好,但也给买的卖的增加了智力付出的成本。偏偏美国白人的数字心算能力超差,常常可以见到营业员将顾客递来的大面额钞票放一边,另从钱柜里取出若干又若干不同面值小票与硬币予以对照,展示给自己与顾客,总数相同了,双方确认了,便将大票先收起,再从不同面额小票拼图中取走商品等值部分,余下的,全归您了!30 年前我见到的是这样,不知今日是否与俱进步了

不过这个嘛,对中国人其实从来就不是问题,彼此都会对该找你(回)数字分毛不差立刻脱口而出。

居然还会有争议?那十有八九是买家脑梗。

但为什么还会有“悖论”“诱饵”前置的坏标签?这就是人性特点的可爱又可了。一旦人们认定了.9”最便宜,脑回路便锚定了,商家就会动歪脑筋,2021 年,美《消费者研究协会杂志》刊载了一项报告,研究人员对比了美国大型连锁超市的9800万条数据,发现明明是差异不大的同类商品,以9作为定价结尾的,价格竟然比那些不以9结尾的商品高出 18%

至于商家是如何把.9 9玩的滴溜溜转,那就要向商学院的教授请教了……

小把戏一般商人也还是会玩的,比如同样的小商品,一款 8 元,一款 9.9元,买家通常会认为,8元的性价比不高,9.9元才是同款性能中的最低价,毕竟它是.9结尾。这个消费者损失不大,一旦明白了商家的套路把戏,伤害性却也不小。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9418-1479651.html

上一篇:“微笑抑郁症”
下一篇:“钻石七秒钟”
收藏 IP: 119.2.227.*| 热度|

2 郑永军 尤明庆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6 09: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