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sange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sangen

博文

山耕谭葛 葛文化·诗经之采葛 采葛采萧采艾采欲何为 三月三秋三岁三生万物

已有 1130 次阅读 2025-9-23 13:56 |个人分类:山耕谭葛|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山耕谭葛

 

葛文化·诗经之采葛

 

采葛采萧采艾采欲何为   三月三秋三岁三生万物

 

早就知道“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成语,但何以“三秋”,难以释怀。直到读了《采葛》诗,豁然开朗。

《诗经》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300余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周朝时,葛已经成为时人不可或缺的食材与纺织材料,朝野官民均广泛利用,因而葛及其制品出现在《诗经》中便不足为奇了。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国风·王风  采葛是其中之一。全文如下: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 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注释:

葛:豆科(Leguminosae)葛属(Pueraria DC.)的多年生藤本或草本植物。

萧,艾:通常认为这是两种植物,均系菊科(Asteraceae)蒿属(Artemisia L.)。“萧”也叫“艾蒿”,是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度在30-120厘米之间,叶片呈羽状分裂,边缘锯齿深且明显,触感柔软光滑,表面覆盖细密绒毛,颜色偏暗绿。“艾”就是艾草。相对矮小,高度多在30-90厘米,叶片较小且分裂不明显,边缘锯齿较浅,叶片厚实粗糙,触感类似纸质,颜色为深绿色或淡绿色。二者均有药用价值。在端午节的时候,经常会插艾蒿,因为它的香气特别浓郁,可以驱虫,古人也认为可以驱邪。用于祭祀;艾草有与萧类似的作用。艾还可用于针灸治病。早在《庄子》和《黄帝内经》中都提到了艾灸之法。《说文解字》:“萧,艾蒿也。 ”《大雅》:“取蕭祭脂。”《郊特牲》:“焫蕭合馨香。”故毛公曰:“蕭所以共祭祀。”鄭君曰:“蕭,薌蒿也。”《尔雅》:“萧萩,即蒿。”

三秋:一秋为一年,后又有专指秋三月的用法。这里三秋长于三月,短于三年,义同三季,九个月。陳夢雷《古今图书集成》:“ 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诗经·王风·采葛章》: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疏〉年有四时,时皆三月。三秋谓九月也。设言三春三夏,其义亦同。 ”

 

译文

通常认为《采葛》是情人相思或者朋友相念之诗词。有人认为采葛的是男子,但多数认为采葛的是姑娘,因而译文有二。

之一:

那个采葛的人儿啊。一日不见他,好像三个整月长啊。

那个采蒿的人儿啊。一日不见他,好像三个秋季长啊。

那个采艾的人儿啊。一日不见他,好像三个周年长啊。

之二:

那个采葛的姑娘啊。一日不见她,好像三个整月长啊。

那个采蒿的姑娘啊。一日不见她,好像三个秋季长啊。

那个采艾的姑娘啊。一日不见她,好像三个周年长啊。

 

赏析:

本诗简洁明朗,全篇三章,每章三句。彼采葛为织布、采萧为祭祀、采艾为治病,整日辛勤劳作。勾起情人的思念。一日不见,如隔三月、三秋、三岁,层层递进,极言其思念之切、之深。

此诗三章抓住这一人人都能理解、最普通而又最折磨人的情感,反复吟诵,重叠中只换了几个字,就把怀念情人愈来愈强烈的思绪生动地展现出来。第二章用“秋”而不用“春”“夏”“冬”来代表季节,大约是因为秋天草木摇落,凉风萧瑟,易生离别情绪,引发感慨之情,与全诗意境相吻合。全诗既没有卿卿我我一类呓语,更无具体的动作叙述,只是简洁直露地表白思念的情绪,便能流传千古,引起无数共鸣。后人还将这一情感浓缩为“一日三秋”的成语;也成为“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之源。

杨庭硕等(2022)从“葛”的角度作了解读:汉唐诸家认定这是一首情诗,以采葛起兴,寄托不能及时会见意中情人的失落和期盼。但何以用“采葛”起兴,古人则言之不详。葛是豆科藤蔓类作物,其藤蔓的韧皮可以织成精美的纺织品,但作为匍匐生长的藤蔓植物,由于其生物属性所使然,每片叶子的叶腋都会不断地萌芽分枝,长出侧芽、侧枝,还会在同一部位向下生出不定根。一旦分枝和不定根长大,那么分枝基部纤维都会变粗大,以至于其韧皮就无法织成精美的衣料。因而植葛人家的女性,特别是少女需要天天采摘鲜嫩的葛芽,才能产出挺直柔软的纤维。不过,采下的葛芽和不定根却是即时消费的时鲜蔬菜。正因为葛需要天天采摘,这位钟情的男子才会在葛田中守候,以解除相思之苦。一旦不见情人,则发出“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之叹。以葛起兴,实际上是出自日常生生活,以之起兴,情人当然也就心有灵犀一点通了。

 

辐射效应:

当然,历来认为此诗有其它寓意的也较多,由此还衍生出许多流传久远的诗文。选取部分如下。

《毛序》以为:“一日不见于君,忧惧于谗矣”。

朱熹《诗集传》评说“采葛所以为絺綌,盖淫奔者托以行也。故因以指其人,而言思念之深,未久而似久也”。

北周庾信《拟咏怀》:“避谗犹采葛,忘情遂食薇。”

明何景明 《将雪有怀》:“已动寻梅兴,空成采葛诗。”

明皇甫涍《杂兴》:“含情抚遥夜,申旦独徬徨,哀彼采葛诗,零泪沾衣裳。”

明王九思《赵汝承郡阁燕集次韵》:“迁客当年去国时,西风洒泪满瑶卮。屋梁夜月怀人梦,一日三秋采葛诗。“

明黄德水《卖花篇》:“日南气候天下奇,四序皆如三月时。《豳风》谩赋为裘什,越俗空传《采葛》诗。”

清赵冕镐《织席》:“穑功已及瞻蒲节。绳政多关采葛诗。”

清钱载《澉浦绩麻曲》其三:“采葛妇如何,葛覃风自古。积麻不婆娑,乃复有澉浦。”

清厉鹗《拟古》:“采葛知心苦,激漂能自沈。不为怀春意,谁识空闺心。”

清钱载《有怀故园亲戚》:“一春不雨春竟阑,梦绕湖乡烟水寒。采葛采萧方采艾,于逵于木盍于磐。”

清代余上泗《蛮洞竹枝词》:“采葛沿溪石路遥,机头夜织趁良宵。”

    

    当读者纠结于“采葛”“采萧”“采艾”之间、徘徊在“三月”“三秋”“三岁”之时,不知对《道德经》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作何感想?

 

    注:对本诗的解读,见仁见智,管窥蠡测,仅供参考。

 

 

image.gif 

 

《国风·王风 • 采葛》全文

 

 image.gif

 

宋代朱熹对《采葛》的讲评

 

 

 image.gif

 

彼采葛兮(AI生成)

 

参考文献

      孔丘等编选,杨允编译. 诗经[M]. 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20.

杨庭硕,彭兵. 三千年葛文化漫谈[J]. 文史天地,2022, (7):11-19.

      罗桂环,张彤阳. 中国古代对葛的开发利用[J]. 古今农业,2020,(3):18-23,43.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638195-1503170.html

上一篇:山耕谭葛 葛文化·诗经之葛藟 緜緜葛藟 在河之浒
收藏 IP: 183.229.38.*| 热度|

4 王涛 钱大鹏 张晓良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9-26 03: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